不名一文 发表于 2007-10-18 21:06:12

其实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前期策划以及高素质的人才确实是质量好坏的重要原因,但是之前那位大侠说得我也很理解,在北方,大多数的质量管理流于形式,质量工作不到位;再加上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利益立场的不同,在过程控制的过程中势必有很大的阻力

国际化 发表于 2007-10-18 22:02:35

高素质的人才是核心,给你再好的设备你还是回做坏。关键在人操作。好的数控率的企业通常质量问题相对就少。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利益立场,出了事人们都喜欢相互推荐责任,无论在哪里。

cz35619857 发表于 2007-10-21 10:43:56

中国企业老板观念问题

憨老马 发表于 2007-10-24 15:05:46

对18楼兰羽飞矢社友的发言,我作答如下:
1、我十分认同您的第一个论断。其实这就是我们在质量工作中,所经常提及到的螺旋上升理论的真谛,亦符合朱兰三部曲中: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及质量改进的理念。而事实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所处环境以及生活质素的要求亦在不断提高,那无论是工农业产品,还是生活用品,其质量也应相应地不断提高,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2、对于您跟着下来所举的例子:“一杯饮料在不同消费者手里其认同点是不同的,一句不好喝这三个字有不同的标准,那么现实就是这一杯被企业或标准认可的饮料在某一消费者手里就是不合格的,...”。我认为这样的判断是不科学的,其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试想下,一个榴莲,很多人都很喜欢吃,但也有的人避之则吉,那能够说这个榴莲不合格吗?显然不能吧。
  无论关于质量问题的统计数字,给一些人们带来多少沮丧或者是欣慰,对我来说,它也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字符而已。而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在那些数据的背后,一例例严重问题的个案。希望我们的老板、当权者以及众多的质量工作者,不要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某些自认为满意的数字当中。今天傍晚,我们嫦娥飞船就要奔月了,如果我们的卫星上面所有的零部件,只有99.73%合格的话,那它登月的几率又会是多少个百分点呢?

国际化 发表于 2007-10-24 17:58:32

老马,二战时,美国的降落伞成品质量一度很差,不少人因此阵亡,但是当使用降落伞工厂老板来做试验品时,他的合格率真的100%!但是在他生产的过程中,他的质量还是不可能有100%。特别重要的如吃的,喝的,药等质量通常至少万分之一以上,这个已经很高了,不过质量人还是要不断的努力!

兰羽飞矢 发表于 2007-10-24 19:35:49

呵呵,老马,我的第二个观点当然不对,可是我还是要讲他是对的,矛盾吗?也不矛盾.
就登月计划而言它也是在多次失败的情况下才有的成果,但不是成功,就是上去了,
也不可以说100%合格,是计划中的一项合格,会有大量的不理想情况和状况,只可以说是满足了预期一项的要求.
或者说达到了目的,也有可能超过预期要求,(即超过了100%?)同时其不能预期的问题
会接踵而来.而因此他才有总结/改进.再一次预期100%
我们常讲质量100%是要包含销售服务的,这时候就有客户的不满意度,那么它就还是原来地100%吗?不是.
是满足了生产要求的100%合格,我有时候常给下面讲一句话:
"不要以为你合格了,就无事了,这还没完呢"也正应此我做事的原则是:满足预期的要求的就暂时算合格.
老马,说句老实话,我有时候真郁闷呢,在质量管理这方面我是一方面要求下面做到100%,拥护它,一方面又是
破坏者,总是在现实中寻找平衡指数,去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
生活和工作之余,我不仅仅看朱兰的大作,还看马列,也看黑戈尔,五花八门,看了就忘,满脑子浆糊倒不出来:L 现实而又虚幻,
后来我改了,不看书,改翻书,反而可以用上些:L ,爱书又恨书.

兰羽飞矢 发表于 2007-10-24 19:58:43

就榴莲这个比喻正好验证了我的观点,没有100%.我还有句老话,合格产品在同样的检验条件下也会是不合格的情况,我可以说不合格,还可以讲合格,看个人的取舍.
人/机/料/法/环样样合格最终产品还是会不合格.
我没有刻意的打击质量追求100%,我是不愿意看到追捧100%.什么6西格马,什么7S.8S什么朱兰,我不认识,可是我还要去了解,我要了解它们的产生原因和用途.用我周围朋友的话说我就是刺头,干嘛非要自己搞一套,照抄不好吗?不好,天津的稻米和银川的稻米就是不一样.

憨老马 发表于 2007-10-24 20:38:39

感谢两位!
    机械会计所举的例子,就已经很好地证实了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当然咯,如果明知道会有质量问题发生的,还是一意孤行的话,那么这个例子里的老板就是犯罪了)。正因为如此,我们质量工作者,真的是“无日安宁”,时时刻刻提心吊胆,踩着钢丝绳过日子。
    至于兰羽飞矢社友在22楼发言的首个观点,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判别的人所处的身份问题,无伤大雅!但是我认为您跟着下来所谈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三部曲中螺旋上升的转折点,值得嘉许。
    另外,我还要谈谈质量计划问题,亦即是我们常说的“商业产品质素”的取向与定位。老实说,在我们行内,这个“商业产品质素”的取向与定位的概念很重要,因为它直接牵涉到企业成本。在社会还没有这么高的需求时,我们做出高于现实的质量计划,无疑等于自杀。比方说:我在配备一条饮料生产线时,有许多可选方案,单从保存期来看,有一周的、一个月及三个月的,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投资,以及影响到以后生产的运作成本。要确定这些取向,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定的。可能会决定采用保存期最短的方案,这个方案,就饮料的生化指标而言,未必是最好的,只能够讲是最合适的。
    各位看了我的这段文章,是否会产生了另一个错觉:咦!其实我们不用那样紧张所谓的质量问题啊。请各位继续发言评判。谢谢!:handshake

憨老马 发表于 2007-10-24 20:46:47

我亦同意兰羽飞矢社友在23楼就质量问题“没有100%”的论断。正因为这样,才是我们质量工作者还要不断努力的动力之一。

兰羽飞矢 发表于 2007-10-25 10:24:54

老马正如你说的,这样才有了企标.部标.军标.国标等等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有了9000.01.02。14001。CE等认证来控制产品完成过程以及服务。逐步满足,循序渐进,这样企业才能良性成长,产品品质自然上升。不是一部分人想的有了认证产品就可以了,是要你遵照认证体系去执行。去完善。
可是现在我遇到的各个企业几乎都不是这样,更有甚者连样子都不愿意去做,花钱呀心疼,买车装门面可不心疼:@ ,就拿中国航天二院来举例,够大来吧,就其产品而言也够大家刮目相看了,天天品质喊的震天响,做给他人看。实际一看,全是废话,不扣钱就是工人的想法,工人已经疲倦了,厌倦了喊口号,更本没有积极性。质量提高那是空谈。
真的我有时候和老总谈质量控制成本问题,老总讲:“这个啊,你看着办,尽量控制到最低”你说他不知道质量控制是要一定的成本付出的吗?他是知道的,一方面要你提高质量一方面有要你节约到0控制。极端主义。那不就是让我降低质量标准嘛。
就楼主的那个99.73,要是放到中国,嗨,还真不好说,没法比。关公战秦琼:o 头疼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质量的源头来源于策划,而不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