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eye 发表于 2011-1-14 17:03:29

害怕伏枥 发表于 2011-1-14 16: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抱歉,近来太忙,在网上时间不多,没有注意到你的问题。
这些年做非标,没有测绘过别人的设备。即使如铜包 ...

给你泼个凉水,你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tigerguo1975 发表于 2011-1-14 17:24:22

楼上,大家的水平都有待提高的。彭老师又没说他自己很高。

见习生小王 发表于 2011-1-14 17:31:31

这二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当然,前提是:头势要清爽。

hjwyyj 发表于 2011-1-14 18:01:00

回复 peace80 的帖子

   不知道你搞的是什么机械,对于我自己而言,我们一般先有方案,然后设计计算,最后再画图。在画图之前轴的基本尺寸已根据强度要求完全确定。

湘里狼 发表于 2011-1-14 18:40:55

楼主你好,这么多的大侠发言,我这个菜鸟也来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设计时分为两种:
一、从上而下,顾名思义,就是先画出设备的外型寸法,然后在细化设计各个部分,再出图,常规的方法都是这样搞的
二、从下而上,先设计出各个详细的寸法,然后再组装出总装图,除非是有非常足够的把握,或者COPY人家的机器,否则,一般都不采用这样的方法
你滴明白:loveliness:

peace80 发表于 2011-1-14 19:53:25

回复 湘里狼 的帖子

哇卡里马洗蹋:)
狼侠的意思就是如果是仿制,那么就根据测绘的零件图然后出一个总装图(这个貌似总装图都不用了)。
而如果是新品设计,那么还是要先根据设计方案确定设备总体外形,然后详细设计各个部分,最后画零件图,那么这样总装图就基本上是随着各部分的设计而更新的,要是手工画图,那得多少张图纸啊。这样一来,貌似其实画图是设计的书面录入。我的,理解正确?

peace80 发表于 2011-1-14 20:06:24

回复 ukeye 的帖子

彭老是我所钦佩的人之一,就凭诲人不倦和实干这一点,我想就很多人比不上,你这么说让我们情何以堪啊。

旺旺狸 发表于 2011-1-14 20:18:36

个人陋见:我检图时先价差装配图的外形结构是否合理,尺寸有无明显错误;然后再逐个检查零件图,如有错误即修正连带装配图一起修正;各零件图检查时按照各个加工位置检查尺寸是否正确,然后查看公差与配合关系是否正确,图面调整匀称,美观。即检图完毕。
其实最多的就是检查是否正确,是否漏标。

湖广周工 发表于 2011-1-14 21:09:59

机械结构设计的工作步骤 : 
   不同类型的机械结构设计中各种具体情况的差别很大,没有必要以某种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通常是确定完成既定功能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和布局。
   结构设计过程是综合分析、绘图、计算三者相结合的过程,其过程大致如下:
    1. 理清主次、统筹兼顾:明确待设计结构件的主要任务和限制,将实现其目的的功能分解成几个功能。然后从实现机器主要功能(指机器中对实现能量或物料转换起关键作用的基本功能)的零部件入手,通常先从实现功能的结构表面开始,考虑与其他相关零件的相互位置、联结关系,逐渐同其它表面一起连接成一个零件,再将这个零件与其它零件联结成部件,最终组合成实现主要功能的机器。而后,再确定次要的、补充或支持主要部件的部件,如:密封、润滑及维护保养等。
    2. 绘制草图:在分析确定结构的同时,粗略估算结构件的主要尺寸并按一定的比例,通过绘制草图,初定零部件的结构。图中应表示出零部件的基本形状,主要尺寸,运动构件的极限位置,空间限制,安装尺寸等。同时结构设计中要充分注意标准件、常用件和通用件的应用,以减少设计与制造的工作量。
    3. 对初定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后的结构方案:综合过程是指找出实现功能目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结构的所有工作。分析过程则是评价、比较并最终确定结构的工作。可通过改变工作面的大小、方位、数量及构件材料、表面特性、连接方式,系统地产生新方案。另外,综合分析的思维特点更多的是以直觉方式进行的,即不是以系统的方式进行的。人的感觉和直觉不是无道理的,多年在生活、生产中积累的经验不自觉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判断能力,这种感觉和直觉在设计中起着较大的作用。
   4. 结构设计的计算与改进:对承载零部件的结构进行载荷分析,必要时计算其承载强度、刚度、耐磨性等内容。并通过完善结构使结构更加合理地承受载荷、提高承载能力及工作精度。同时考虑零部件装拆、材料、加工工艺的要求,对结构进行改进。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应对设计内容进行想象和模拟,头脑中要从各种角度考虑问题,想象可能发生的问题,这种假象的深度和广度对结构设计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结构设计的完善:按技术、经济和社会指标不断完善,寻找所选方案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对照各种要求和限制,反复改进。考虑零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减少零部件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在结构草图中注出标准件和外购件。重视安全与劳保(即劳动条件:操作、观察、调整是否方便省力、发生故障时是否易于排查、噪音等),对结构进行完善。

无能 发表于 2011-1-14 21:25:42

本帖最后由 无能 于 2011-1-14 21:26 编辑

      看来各位都训练有素啊,我没有这么好的习惯,都是部件和零件翻过来倒过去的画,一会儿画零件,画着画着突然画到部件上了,或者中途又改画零件了。另外敝人画图快,一般人在旁边看的眼花缭乱。开会的时候,我现场画草案,老板说,某某,像你这样画,一天得画多少图啊?快别画了!哈哈。
      整个空间结构都得在脑中,如果想象力不行,即使画出图纸来帮助也不大,所以画三维对增强想象力没好处,费时费力。
三维模型一定要逼真才好看,所以要详细细节及材质光泽,这就要把很多无用的东西画上去,比如电机的翅片。最要命的是,像SW、Inventor等是按“父子树”组织数据的,导致模型越到后来就越难改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警告一大堆!有什么恶果呢?就是有时候明明能把结构做个小改动且能取得大效果的,也往往因为害怕结构变混乱而放弃了,更别提有大的修改了,那简直是玩死自己。三维软件做装配时的逻辑,跟现实简直是两码事,导致一个零件要匪夷所思的穿透几个层次。既然穿了三维的鞋,就只能削足适履,导致要时刻去适应它的规则,它的规则反而成了比设计更主要的东西了!
      我相信经常画三维图的朋友,看了我的话会说,于我心有戚戚焉!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我的情况是基本不用三维,不过我曾经深入到要了解三维软件的“对象模型”的程度。
我认为,二维图,及简化画法,才是让设计师解放的方法。
      最好的图纸,不过一条中心线!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机械设计中的两个非技术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