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知识基础和人生经历的人很难相互理解~~~
这个题目写出来,感觉好像是谈找对象,实际上企业里工作中也一样,相互理解才能明白对方有能力做什么,继而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最开始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可能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这类生产关系,而且毕竟算是厂里生产一线的旁观者,很多东西也不会有太深体会,直到刚才发生的小事,我才领悟了这个道理。因为考虑到钻模的工作又是工件又是模具实在太重,可能以后也不会有年轻人愿意做,厂里把台钻的工艺准备慢慢全放到钻攻机上,老板买设备的时候就犹豫过,一来担心效率二来担心没人会用,但是看过别的厂用效果不错,小老板说很简单的就是按按按钮,老师傅们一想既然他说简单,应该也没什么毕竟小老板虽然高学历但总归不是干机械的,前面来了两台今天早上交付另外两台厂家的调试人员就给大家上了半天多培训课,老板特意安排了几个大师傅和台钻操作员一起跟着学,一上午下来,从对刀到简单编程模态指令一股脑全部讲了一遍,看大家的眼神就知道是一脸懵的,然后调试员着重又讲了两遍分中和对刀,至少保证大家有程序后可以操作,结果除了小老板好像懂了,甚至包括中专毕业在厂里6、7年的一个老板亲戚都还是没搞明白,中午吃饭的时候老板问,大家都说不是很明白还要再学学,小老板多了句嘴“这个系统挺简单的,就是钻头贴到工件面上按对刀键就可以了,只是要把切削参数和合适的钻头尝试出来”,老板脸一下拉下来瞪了他一眼“哪有你想得那么简单,是你觉得容易”,我写这个帖子的时候,小老板还带着大叔大妈在那里按按钮。
其实常常听到有人说“低姿态”这个词,我现在真的感觉“低姿态”并不是说让你舔着脸迎合别人,而是要站到对方的层次去想问题,在你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可能对于有些人比登天还难~~~这个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尺度,真的容易伤人的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有些人那样的资源和运气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素质的~~~如果这方面想不通,很容易企业人员间出现隔阂,因为确实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个人觉得理所当然的好像不太符合现实,同时也给企业提出了思考,真的让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的人来直接管理领导一群小学没毕业的大叔大妈,就一定比工厂里土生土长培养出来的“工头”更合适吗?从来没有过苦力般人生经历的人真的能够了解大家吗
工作中的合作与配合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些人合作起来就是非常轻松,而且非常默契。你的意思表达完了,他也没说多少话,等你看他的工作结果时,真的感叹如此默契,正是你想要的结果;有些人就是交流,沟通费劲,合作就更别提有多别扭就有多别扭,还不好一起说,他的工作结果,压根跟你要求的意思差太远。
工作,生活都是一样的道理。 说的有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企业想发展就必须需要高质量的管理人才。拓展新的业务。
2.合不合适并不是一天就能看出来的,接受新的事物本身就是痛苦的、别扭的,应为要改变他们工作许多年的习惯。
3.土生的管理者会按照原有的习惯去工作,这种工作方式有利有弊,利就是生产平稳,弊就是对新的事物会出现抵触。
4.企业谋利,说白了我们就是企业这台设备的一个部件而已,不舒服是修修,修不好就换了。不可能因为一个部件把整台设备听了。
5.心放宽别太计较这些事情,开开心心上班,开开心心下班。 确实,知识储备不一样,人生经历不一样,对事情的想法都是不同的,需要有理解的耐心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才是干管理的人! 人员的素质确实是参差不齐,所以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误伤别人就不好了,很多时候,员工还是很希望能尽快学会的,无奈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的,是会有一点慢的 嗯嗯,有助于我找对象。思路明确,感谢 有同感。在天朝私企里,人与人的关系的确很难处,要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几乎不可能。 虽然我已经有对象了,还是感谢老哥分享的经验! 真正情商智商到位的高素质人才去管理这些人,可能刚开始会出一些问题,但是后劲一般会比所谓的“工头”大。
不要小看优秀的人的观察、总结、学习能力。
很多你觉得很厉害的东西,可能人家看几眼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