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拦着你?
自己不能得到的,并不一定是社会强加给你的,自己的问题要从自己身上找,家庭的问题要从家庭找,如果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社会不公,那么只有期望真正的共产主义早点到来了,绝对公平在哪里都是一个梦。自己觉悟得迟,再加上父母家庭不加以疏导,所以如何如何,这样的原因我实在找不到理由算在社会不公平的头上。自己没法觉悟,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觉悟。父母不重视教育疏导,应该问问父母为什么不严加管教。而不是说自家不重视,却把责任推给别人。你想要吃馒头,必须要有小麦,磨成面粉,还得搞来酵母,掺水揉吧揉吧,再多的可以加点糖,上屉蒸了,这才能吃到馒头。你没有酵母,那就只能吃饼,你再没有小麦,就只能挨饿。来自农村的,又想要改变生活,又想要和其他人有同样的平台机遇,这是不是有点不劳而获的想法了?在欧美发达民主国家这也是不可能的,哈哈,或许你可以说欧美国家是资本主义,本来就是剥削人,就应该不平等,共产主义就应该共产。流行一个说法,所有人往上翻三代,都是乡下人。怎么就出来一个说法,说农村的没法翻身了?城市里的人口都是逐步迁徙进去的,特别是经过土改斗地主之后,大家要穷都是一样穷。
家庭教育跟不上,回过头指责外界不重视,逻辑是什么?我妈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地道农村妹。我外公外婆都是种地的,家里一共6个孩子,原先的老大生病没钱治夭折了,我妈成了老大,5个孩子里有3个女儿2个儿子。除了我小姨自己不愿意读书所以初中没读完就不读了,其他都是高中毕业。这在村里可是难得一见的,高中毕业在那时是最高文凭,文化大革命大学全部停招。我妈小学还没读完的时候,村里人就跟我外公外婆说,女孩子读什么书,最多小学毕业就行了,趁早回家干活挣工分,书读得再多也是替别人家读。我妈那会儿上学要过一座很窄的桥,下雨的时候要趴在桥面上爬过去,因为站着容易脚滑掉下河。家里的粮食拿出去换作业本用,我大舅把鸡蛋拿出去卖的时候整筐摔了,吓得两天没敢回家。我妈是村子里极少数的高中毕业,毕业之后去小学做代课老师,可以坐在屋子里,不用下地干活。后来学生少了,我妈又回家下地干活了。那时候邻居都嘲笑我外公,读到高中毕业还不是回家种地?还不如早点回家,说不定猪都能养几头了。隔壁家邻居一个儿子跟我妈一样大,还想娶我妈的,后来看我外公家劳力少,负担重,就没看上我妈,听我外婆说那人现在骑三轮车送货,哈哈,差点成了我爹。
后来征兵的来了,那年征女兵,验兵的可多了,挑到最后我妈是高中毕业,就选了我妈,我妈是从田里去当兵的,是卫生队给人打针的护士。后来临复员,部队给两个选择,一个是回老家,可以安排去县里的医院,另一个是上工农兵大学。按理说县里的医院多实惠啊,离家近,还有工资,定量户口,多少人眼睛都羡慕得掉出来。我妈却去上了大学,生活费少得可怜。毕业之后又来了选择,要么工作,改穿四个兜的干部服,领干部工资,要么继续读。她又继续读,这次在村子里炸了锅,都说XXX家里出了个书呆子,人家都提干了,她还傻乎乎地念书呢。那时候军官可了不得,排级干部回村,村长都要摆席笑脸相迎的。再后来上头遴选出国留学,我妈又报名了。这次不光是老家村里的,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我妈犯病,婚早就结了,孩子也生2个了,工作单位又好,还上什么学啊?我妈就这么又出国吃了几年苦,那时候留学可不像现在这么舒服,固定好的生活费,勉强吃饱,水电暖气都不敢用,还时不时地有政治审查,定期汇报动态,日子比在国内过得艰苦。现在再也没人说我妈傻了,过年回老家,我听得最多的就是我妈小时候的小伙伴给我讲跟我妈怎么怎么要好,怎么怎么护着我妈,哈哈。当年那些早早辍学回家挣工分的,那些过年能穿排扣大衣的,现在要么还是种地,要么后来进厂之后下岗。现在我外婆哪里不舒服了,给我妈打个电话,我妈先请老家医院的医生去看下,严重点了就接过来,自己科里排一个病床,在我妈眼皮子底下观察几天,医生护士恨不得24小时寸步不离地守着,之后接回家好吃好喝待几天,开好药再送回老家。村里人都跟我外婆说,你有福气啊,女儿真有出息。哈哈,我心说,你们早干嘛去了?要是我外婆听你们的不让我妈念书,我妈能当兵?我现在指不定在哪个工地上搬砖呢。我妈如果想早点贴补家用,现在指不定在哪个小医院数日子等退休呢。当然了,你让那些早早回家挣工分的人想,他们还是认为回家种地是最实际的,其他的都是别人的生活,不真实而且不可复制。
你想努力,到底有没有人拦着你不让你努力?你上学,老师有没有跟你说,有钱人的作业批改,没钱人的作业不批改?你中考高考,有没有人跟你说,有钱人的分数有效,没钱人的分数无效?这都没有,实际上要么是自己不知道要努力,要么是家长不知道督促不知道引导,或者压根就是脑瓜子不好使,非要说是社会给你带来的不公平,有这个道理吗?
要说农村孩子成绩不好,我根本就不同意。我高中是我们本地前三的,班级是最好的班。能进我们班的都是分班考试全校前60名,无一例外。我们班一半都是农村或者城镇的,加上城市家庭但是父母失业的下岗的,那就更多了,真正家境好的反而没几个。反倒是那些普通班,家里条件好的城里人比例多些。我们班高考一本率百分百,除了极个别例外,其他都读了硕士博士,日子有滋有味。我又要举例子了,有人又要说我说特例了,哈哈。我老婆本科宿舍室友,有两个是农村的,妈妈去学校看女儿,跟女儿挤在一张单人床过夜。一个室友的妈妈带了几条小草鱼,养在宿舍的水池里,在宿舍用电热杯烧鱼汤给女儿喝。这两个女生考研一个在上交一个在复旦,上交的现在去了加拿大,复旦的现在去了美国。我老婆现在医院里的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一对夫妻是国内派来进修的,三十多岁了,俩人和其他两个中国学生合租在一个套间里面,就是为了省房租。
说到教育地域不公,的确有不合理,但是我想问你能干些什么?客观事实来讲,全国各地试教方式本身就有差别,上海更注重全面发展,注定要牺牲一些文化课的时间,和一些省市相比,考试能力自然就弱一些,如果打开闸门全放进来统考,上海的考生就活不了了。再有,地区保护不可避免。还有,不能只看到上海高考的录取率高,也不要忽视上海中考的高淘汰率。至于城市孩子淘汰之后还能另谋出路,农村孩子淘汰之后就难以翻身了,这跟社会关系不大,应该问问自己的父母。这个问题以后我们自己的孩子或许也会问我们,为什么别人可以学钢琴学唱歌跳舞,我不可以?为什么上海的一本线那么低,我们这里这么高?为什么我不能去上海高考?为什么别人考不上大学家里能花钱送他出国,为什么我考不上大学只能送我去蓝翔?那时候我们会怎么回答?难不成要说这个社会就是不公平,你爸当年跟你一样,受尽了这些不公平,拿不到上海户口,买不起房子,所以离开了,别人路子野会拼会骗,所以挣钱了能送儿子去这去那,你老子我不屑这些,所以没钱,你这个小兔崽子就老实点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上海企业中高层大多都是外地人,技术岗位大多也都是外地人,前台保洁这种倒是本地人多,人事财务这些本地人也多点。比如我妈科里没有一个医生是上海本地人,护士里面倒是有几个,药房也有,其他科里的医生也基本很少有上海人。地段医院里上海本地人的比例更大,有时候你去地段医院看个感冒,医生一张口就是上海话,听得你一头雾水。所以,跟你竞争的终究还是和你一样的外地人。上海户籍有上海人跟你抢吗?人家祖孙三代都有户籍,跟你抢得着吗?你抢不到只是因为你没有其他外地人优秀,所以被挤出去了。大家也可以去留意一下上海高校的硕士博士群体,特别是博士群体,上海人有几个,真正的二代又有几个?大家都是出身普通的人,农村城镇的,这个比例极高。真正的二代根本不会跟你抢这些,跟你抢的还是和你一样的普通人。
说到底就是自己的问题,有人纠结于公派八千人的数字。我可以解释一下公派博士的条件。每年本科毕业生铁了心考硕士的有多少人?硕士毕业还想继续深造的又有多少人?这些想读博士的人里面想出国读的又剩下多少人?这里面有SCI,EI,托福雅思过线的又剩下多少人?到最后只有一万人左右申请,只需淘汰20%即可。并不是这个数字少,而是努力到这个份上的人太少。而且公派博士考虑到了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对各类别都有名额分配,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边远地区末流二本,你的录取机会一点都不比北大清华的小。只要你实力够,再大胆的人都不敢轻易对你说No,你看公务员考试,招2个有8个进面试,但是笔试第一名的有谁敢轻易淘汰吗?顶多把第二名淘汰掉,安排一个第三名的关系户,前提也得是关系户要考到第三名。
最后说说上大学负担不起的问题。我也是上过大学的,哈哈,有发言权。我做过班长,这些我都懂,我们班有家庭经济不好的,来之前就在老家办了助学贷款手续,有些在老家没办的,开学之后学校还会给补办手续。除了助学贷款,贫困生每学期有人均2500的助学金补贴,每人上限3000。我们班当时贫困生人数不够学校的上限,所以钱领不完,我就自己做个假手续,把学校的钱领回来,再平分给贫困生。要说吃饭生活,基本用不着再多操心了。另外还有校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8000,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国家励志奖学金只能贫困生领取。你如果学习好,就能拿5000,你拿不到这个5000,还有别的贫困生来拿。这时候你连你家里穷父母思想落后所以导致你学习不好的理由都没法用,因为跟你抢这5000的也是穷人。如果想读研,还是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还是有助学金补贴有奖学金,额外学校和导师基本都或多或少发点补贴。另外晚上周末假期还能去打工,只要自己努力,一直到博士毕业都用不着家里给钱。
所以不要幻想绝对公平,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别人早饭午饭已经吃了两顿了,晚上少吃点也饿不着,你早上饿了一上午,中午喝了一捧水,晚上没有两碗饭你能饱吗?你如果非要纠结凭什么别人晚上一碗粥一碟咸菜就行了,但是你就一定要吃大碗干饭才行,这就是抬杠了,是不是?你晚上如果也喝粥就咸菜,没人拦你,因为半夜饿得哇哇叫也只能自己忍着
抢个沙发
哈哈,
我当年连高中都没考上
祖祖辈辈都是修地球的
不是照样读了二本,
毕业五年,大概20W吧
读初中,高中的时候,
农村学生辍学的很多
他们辍学不是因为没钱,
是因为觉得读书苦,读书累,读书没意思
早早的去社会上闯荡,
尼玛,他们中间有很多聪明的,
和他们比起来,我都感觉忒弱智了
不过,他们天天看武侠,泡网吧,泡妞,喝酒,打架,没读大学
有一个高一连续两次化学都考100分的牛人,天天泡网吧玩游戏,大一都没读完
没上补习班,没生在北京上海就是理由?
李嘉诚可能比你富1000W倍,他的智商比你高1000W倍吗?
那些北京,上海,或者所谓的城里人,往上数3代,不还是农村的,
他们的父辈,爷爷辈,敢拼,敢干,敢闯,
留在了城市,我们的父辈天天在家种几亩薄田过安稳小日子
他们前辈吃的苦恩泽到下一代了
你也可以的,
努力了才有机会。
不努力肯定没机会。
这些男人还不如我媳妇,我媳妇大学一三流学校,知道没出路,就直接考北京985的研,第一学期的学费是借的,其他的都是自己搞定的,俺不信一男人不如一80斤的小女孩。后来俺让她读个博,就不去了,因为有男人养着了,就懒散了。哈,我不信这儿的男人有女人养,哈。
楼主你就别劝了,哈哈,夏天了,还不如给我们推荐一些德国、比利时的啤酒。 讲的太有道理了,个人觉得人生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懂事”之前,一部分是“懂事”之后,得承认,人在“懂事”之后,在社会上混成什么样,将来怎么样,这是全凭自己努力的;就算你小学中学毕业,如果在出来工作时自己有那么点觉悟,再加上有那么个好的氛围,越是感觉到自己这里不足,那里不足,秉着自己好学的心态,水平高低是迟早的事;例子见太多了,就拿应届毕业生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氛围是很关键的,见过太多,刚出社会时意气奋发,两年之后被周围环境同化,除了抱怨就选择安逸。有想法的,待个几个月就走了,耗的起吗?留下来的有个4,5年下来,思维习惯都定性了,还谈个屁的理想,人生,社会贡献啊。
再讲讲“懂事”之前,在一个好的家庭教育下,孩子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观念要比一般的孩子强的多,也就促成了以后进入社会对自己的定位及目标达成的坚定,成功人士大部分并不是从上学开始他就一直在名列前茅,而且他对自己的要求和人生考虑要比一般的孩子高,在困惑的时候知道怎么去找答案。就拿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我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唯一的理想是,爸爸妈妈能留在我身边多陪陪我,初中跟着小学的大部队进了一个私立中学,初二近视了也不知道怎么办,爷爷奶奶能说什么,呵呵,买个15块的近视眼镜带着呗,至少能解决眼前问题。还是初中毕业之后就懂事了。慢慢的走到了今天,能在这发个评论什么的。
我想说的是,良好的基础教育(家庭教育及人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和社会的大氛围决定了现在大多数人的命运,打个比方说,以前很多地方都是读个初中,高中就毕业,现在的学生至少大学了吧?结果不还是一个样,你跟他谈理想,他跟你谈现实,你跟他谈现实,他跟你谈困难,你再跟他谈困难,他又跟你谈理想化。。哈哈,想想都好笑。
刚才看了天花板大侠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是大侠危言耸听,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形态,出大问题是迟早的事。 楼主用心的文字,写到心里去了! 人成长的开始几年,大家都在念书,成为学霸自然有多一些机会。爹妈没得选,还是靠自己。当然爹妈潜行默化的影响基本上决定了眼界视角世界观格局以及起点,后面说白了还是自己的问题了。这么长的文居然每个字都看完,感谢楼主分享的故事 但不得不说家庭环境很重要,我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看书。字还认不全的时候我就看,向往里面的故事。忘记那时候几岁了,我拿着姐姐(那时候我姐在其他村里上学,小学高年级本村没有)的语文课本看武松打虎那篇课文,字认不全但真的喜欢,有时间就拿着看;到一天傍晚我一个哥哥来我家玩,我让他读给我听,他没有给我读,笑着开玩笑的说不会。
再后来,我能找到的书看了好几遍;一天我爸不知道在哪里听说看书是好事,在家里许给我买些书给我,还说看见集上有卖书的了;我当然是很高兴,可是过了好几个集了(一个集五天),都没有买来。我应该是问过两次后就没有再问,毕竟我家虽说不那么贫穷但我也是穿过我姐姐的旧衣服的(本人男)。
现在是懂事了,大学毕业两年,读博是暂时不想了,好好努力学习,多挣点钱,上孝顺父母,下娶个媳妇!
嘿嘿--
为什么不逃避呢?逃避各种令人糟糕的问题,如何逃避,我选择读书,读各种学术的书。我喜欢人文与理工科的融合。我享受其中的乐趣,让我忘记令人糟糕的问题。也许时间会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