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下你所受的教育
各位社友,大家没少骂中国的教育(不谈思想教育,只说理工科方面)。确实有很多该骂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问题。如果说小时候不懂事,是学校耽误了自己。那么,现在你长大了,工作了,你又做得怎么样呢。反思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教育体制、学校和老师方面,另一个是自己。其实你所受的教育,究竟结果如何,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因素,第一是学校或老师,即外部条件,第二个是你的天资,如智力、动手能力等,第三个就是主观努力。
第二个因素天资,这没什么好分析的,遗传和变异已经形成,无法改变。但上帝给每个生命都赋予了某些特长,就看你会不会利用。
第一个因素即外部因素是大家抱怨最多的,第三个因素即主观努力很少有人抱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骂自己,把失败归咎于自己需要超强的理智,很少有人能做到。几乎可以说,为失败寻找外部原因即为自己开脱,似乎是人类的一项本能。
对于普通的工程师而言,所谓学习方法主要是重复和积累。一个东西重复见过多次,每次都学习一下,思考一下,进一小步。经年积累,这就是学习方法。机械这一行变化是最小的,各种原理不变,很多机构不变,重复就是学习的好办法,一次不会再来一次。IT行业其实就变化很快很多,重复未必是好方法。
一个人的性格适合干什么职业,好像没什么人来研究,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自己也没考虑过。其实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对于我这种有强烈取向的人来说,选择某些职业就是完全不能考虑的。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做个机械工程师。
还说回教育,本科阶段应该学到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精髓,你掌握得怎么样,回忆起来有哪些缺憾?
一般来说,机械专业考研总感觉是为了学历,对增长技能用处不大。那么,研究生阶段大家到底得到了什么进步呢?
中国学生,总体上不如人的还是动手能力。洋鬼子的教育其实要点很简单,就是2条,一是强调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精神,二是重视开发个人兴趣。人家物质条件也好,从小就在自家车库或院子里修理各种设备。中国学生在高考完毕就像弹簧被拉过了极限似的,以后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大家问问自己,你还有学习的兴趣吗?如果说恶劣的教育制度透支了你对学习的兴趣,那么你准备怎么办,从此不学了?
生存压力会让你失掉学习的兴趣吗?这个我好像不敢苟同。我也有过生存压力巨大的时候,但似乎更激发了我的求知欲。
反思自己的教育和学习经历,有利于搞清楚自己到底能不能在机械工程师这条路上走下去,能走多远。一边抱怨一边混日子,一边拿着低薪一边赖着不走,这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抛开中小学教育不说,至说大学的教育,而且主要是专业教育。
本人只是一般本科院校的机械类毕业,所谈也只局限于自身经历。
我们的专业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学与实践脱钩。按理,工科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实际,甚至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可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局限于纯理论的学习,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一门课程哪怕学完以后,也不知道该课程到底有什么用处。举个例子,大三时学了《金属学原理》,我记得很清楚,我问过旁边的一同学,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啊?他也不知道。自第一堂课,到最后一节,老师都是在上面念,什么晶体结构,位错等等。一门课下来,我完全没有发现老师有任何工程实践知识,她估计就当初大学毕业后进了学校教书,也没有承担过什么科研项目。
到了大四,课程似乎显得更加专业些了,问题是,老师还是在上面念,还是没有实践例子来辅助教学,通篇都是理论。那本《焊接冶金原理》,我看了好几次,考试时成绩还是差强人意,勉强及格。这不是自己没认真去学,实在是无法理解,无法记住,无法联系实际。它的内容又不象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可以推导的,而是只能靠背诵。可以想象,毕业以后工作中很少有什么知识点能用得上。当然这可能跟我的记忆力差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几门力学课程,因为涉及到不少数学计算,用到不少公式,老师讲课算是讲解得比较透彻,所以算是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在工作中主要还是起到原则性指导的作用,几乎没有套用公式作过具体计算,因为简单的力学分析都靠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了。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关于液压方面的知识。因为专业关系,学校没有给我们开设液压课程。但是在工作中恰好从事液压机械的设计,所以学到不少液压方面的东西。全部都是自学。一旦对照实践,再去看书思考问题,学习起来就快多了,而且理解深刻。说实话,很多液压专业毕业的人也未必比我更精通。其实很好理解,带着问题去学习,学到了马上就真刀实枪的应用,能学不会嘛!更有意思的是,我学到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依靠读大学教材,而是看大公司的样本、技术资料,看手册,看老外写的液压维修手册而成的。说实话,很多大学的液压类教材,简直是废纸。满纸公式推导,粗制滥印的二位剖面图,那些内容敢情是50年前编写的,根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的专业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严重与实践脱钩,沉浸在纯粹的理论推导和理论描述当中。构成专业知识体系的各门课程各自独立,很少相互关联。若不认真思考,就算念完了,也未必清楚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更不清楚它们与工程实践的内在关系。究其原因是,相当多的老师本身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只能照本宣科,编写教材的人也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背景。学生们读这样的书,上这样的课,又如何能提起精神呢,还不是混个及格了事。 大学,一共就两件事儿,努力方向+基础。这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修正的过程,我尝试了不少方向,糊里糊涂学了不少基础知识,当然了,大神眼里都是半吊子,不过最终找到了现阶段的方向,然而越学越恐慌,觉得不会的太多啦,我能做的就是慢慢学,慢慢应用,最终会很快地学很快地应用。
很多人说了,没机会,实在不敢苟同。真学,就有机会,真的总有人愿意拉你一把。以前我不信这个,自从真学了,我找到了很多可以称之为老师的朋友(很多并非学校的老师= =!哈哈),他们愿意跟我说两句。
我年龄大,24了,明白这些都嫌晚,如果有同学刚上大学,看到我说的这些,就努力去做好两件事,方向+基础,待人接物再正常点儿,别整天爷是天下第一那种感觉,装孙子就好好装。
大学教育,我觉得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给学生0选择。让tm学生学东西,基本不讲这东西用在哪?怎么用? 一些个老师对书本念,念PPT,有啥用,我自学不就好了?所以大学对于“方向”教育基本为0. 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个儿求生路,找方向,打基础吧!
估计也不会有人翻五页看这评论,权当自个儿牢骚:D惊醒我自己啦!
It's your life. Do what you want “生存压力会让你失掉学习的兴趣吗?这个我好像不敢苟同。我也有过生存压力巨大的时候,但似乎更激发了我的求知欲。”
回来又看了一遍,鹰大这话最实在。我现在就在经历压力巨大的时候,我真是疯狂学习,好多同学跟我说了,学屁啊,人家公司不需要你会这你会那,进去都给培训你的。哈哈,我就是不敢苟同,不敢随他们,一边做着他们觉得“这么简单”的清洁炉灶,过滤器,毫无精度可言的设计,一边疯狂地学,现在才半年多时间,回头再一看,哈哈。我将更加坚定地学习下去,像鹰大说的,不断求知,实在是一个既有极大的乐趣, 也有相当困难的过程。
而且在生存压力巨大的时候,激发了“我必须变强壮"的欲望,不断求知,挺过来了。经历了这么一次,以后路走得就会顺畅,踏实:D.
我觉得,虽然我比下面老,比上面小,但是年龄还真不是问题。不”真学“才是问题,与和我有同样三观的兄弟姐妹, 正在上下求索的同道共勉!
40 is the NEW 30
核心问题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农民性格’,这个很难改变,几乎无法改变,
你说他们内心不懂这些吗?我觉得都懂,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这么做?就是农民性格里面的‘投入产出比’,希望出很少的力气,取得最好的收成,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
希望‘每年都风调雨顺’,希望‘庄稼自己长’
这些才是本质与根源, 本帖最后由 davyhero4 于 2015-10-23 12:24 编辑
反思自己,真的很不错。鲁迅也是反抗那种病态的社会,也反抗受封建影响的自我。 抢沙发 关于教育 我想起上学时一个事 有次班主任 让每个学生写一句心里最想说的话 然后我写了自己的心声 后来老师把每个人写的纸条都念出来了 念我那条时 全班人都笑了除了我 从那后 我就不相信老师了
应该说社会整体都在进步 但优秀的只有少部分人 本帖最后由 zsddb 于 2015-10-23 12:43 编辑
bbc宣传中式教育,说是英国人认识到了中式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意义。
不能说中式教育没有积极意义,但是你要看那师傅是咋样的,本身就是恶性循环制造出来的,他能教出啥样徒弟?圣人级别的大师中国早就决了。
大英帝国这次被耍的后患估计不是一丁点啊,不过他们只要学会中文就还有希望。
光骂没有用
要了解国情,告诉小朋友该怎样活,怎样靠自身能力去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这才是关键,
好多人一生都在关系中生存,最终还是被关系耍,大家都在这个圈子里玩得好嗨皮,问一句,敢出来玩吗? 我更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其实基本的教育学校老师都教了,虽然只是理论,只能怪自己没有发挥个人主动性,当初在大学那么多时间,应该多去去实验室,而不是网吧,应该去工厂打个工,而不是窝在寝室打游戏,聊天打屁,自习时不应该上面摆着书本,下面划拉着手机;现在工作了,虽然没人教,没人带,但是知识网上、买的书上都有,设备厂里有现成的,加工工艺可以到加工厂去看,计算公式/方式都是现成的,但是进展仍然很慢,是自己没有把现成的资源利用好吧 有兴趣就是没持久力 点赞 坛子不乏讨论国情的帖子能说到点子上的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