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8-1 15:36:44
赵三feng 发表于 2012-8-1 15: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不错
{:soso_e132:}
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8-2 12:24:52
每天顶两次{:soso_e130:}
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8-4 08:14:41
{:soso_e134:}
手心的鱼
发表于 2012-8-5 22:10:19
还是从密封方式考虑下,从端面挤压密封,也就多检测2.8毫米的深度,如果不想多检测2.8的深度就定做配套的橡胶堵头,用量少的话可以买合适的橡胶棒自己加工几个.
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8-6 08:11:28
手心的鱼 发表于 2012-8-5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是从密封方式考虑下,从端面挤压密封,也就多检测2.8毫米的深度,如果不想多检测2.8的深度就定做配套的橡胶堵 ...
目前来说我想找一个好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检测铸孔,现在用的方法很容易造成疏漏,如果将铸孔密封在橡胶圈密封处之内或者之外都会造成漏检,现在必须是其铸孔在橡胶圈密封的内外都通气才会造成漏气,从而检测出铸孔。
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8-6 08:40:52
如图所示,红色框为橡胶圈压痕,蓝色代表铸孔,只有铸孔在橡胶圈压痕两侧通气才能检测出漏气,如果铸孔只在·一侧则检测不到,造成漏检
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8-7 21:09:50
{:soso_e100:}
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8-9 09:59:30
{:soso_e183:}
www.bct7766.com
发表于 2012-8-9 11:11:45
{:soso_e100:}给力
精灵将军
发表于 2012-8-15 08:22:51
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