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工业设计是技术美而非艺术美
陈根:工业设计是技术美而非艺术美
作者:陈根 来源:设计艺术家人物 发布时间:2009-01-08 08:45 点击: 1051
工业设计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发展?
这个问题或许大家觉得很可笑,很没有深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把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问题搞的焦头烂额。到底什么是工业设计?这个问题是关系企业如何去运用,高校如何去教学,国家如何去扶持的核心问题。
我的观点:工业设计是技术美而非艺术美。
何为技术美与艺术美呢?我的定义,所谓技术美就是以技术为基础再加以美化的设计;所谓艺术美是以艺术为基础的美学设计。这个定义非常重要,如果这个定义不清楚,那么我们所发展的结果也将会是不乐观的。
对于工业化批量生产制造的企业而言,工业设计就是技术美。艺术美感如果脱离了技术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就是零价值。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为了服务中国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着不一样的国情。如果是为了服务于中国企业,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与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学生的培养,这样的培养理念是合理的也是最能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
今天我不讲大道理,就用伟大的领导人,小平同志的思想来做个简单的阐述:小平同志在谈到国家发展时候说了两条思路,第一是首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奔小康,在进入富裕阶段。第二是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共同制富。
在当前的中国国情下,中国改革开放才三十年,结果取得了超时间空间的发展,这样超常规发展的基础是很薄弱。我们的技术能力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我们是制造大国,但是我们只制造低端的产品。不是我们中国的企业不想造高端的产品,而是我们的技术水平达不到。看看海尔的产品,民间的流传是个很好的反应:三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这个就是中国国有标志性企业的技术状况;再看看联想,有时间自己去比较一下联想生产的IBM与美国原产的IBM,我们就明白什么叫差距。这个差距不是设计差距,而是制造差距,是生产差距。我们国家当前企业最需要解决的还是技术问题,仔细研究下专利与每年科技进步奖的产品,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
同样的设计,美国人、日本人可以生产、制造出来,但是到了中国就是不行。手机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诺基亚、三星的手机质量就是可靠,TCL、长虹、海尔只要用了就会后悔。中国的技术基础还不行,我们的技术才发展多少年?而欧美发展了多少年?为什么海尔只干夕阳产业,不是他不想发展高科技,而是没有这个技术能力。因此我们从事于工业设计的教育者们需要清醒一下,不要总是陶醉在温总理的“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批字下忘记了我们的国情与国内企业的现实情况。
中国的技术与制造水平还处于贫困阶段,以模具制造为例子,全国就广东有几家高精密的模具制造商还算不错,剩下的就基本处于二、三线。因此我们国家还谈不上以工业设计为主导的产品创新设计体制,当前的现实状况就是以技术水平为主导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满足技术水平,而不是技术满足工业设计要求。这样的技术状况至少还需要一个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才有可能成为让工业设计为主导提升技术发展。
那么根据小平同志的发展观,工业设计的教育培养也只有这样两条路:第一首先解决温饱问题,那就是培养学生以工程技术为主导的工业设计教育。第二就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那么就按照西方的模式与理念进行培养,但是这只是一部分的,带来的现实问题就是工业设计的培养人员需要精减。按照第一思路的优点就是,工业设计教育的毕业生比单纯机械设计教育的毕业生有就业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工业设计理念带动技术稳步提升。缺点就是只能稳步发展,不能跳跃式发展。
按照第二思路的优点是,可以带来跳跃式发展。这个跳跃式发展的成败取决与技术的搏弈,搏弈是有非常大的风险,我们不能拿无辜的学生为搏弈的基础。第二思路的缺点就是毕业生就业困难,因为不符合中国当前的技术发展状况。解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工业设计的毕业生换工作,从事于其它领域的工作;二是高校进行工业设计招生人数的裁减,以免继续让这些无辜的工业设计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革命烈士”。
关键是人们还没有' 闲' ,大家屁股上都绑着二踢脚,忙忙叨叨,没有心思琢磨什么,做东西讲究个贱,不顾及是否能用,发展到一个事情,有功夫了,也许行,现在说什么都不行, 分析得很对,但结论不对。
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国外,大量的外资公司来与中国企业打交道,第一眼就要看你的工业设计!
这样的项目我周围经常出现。 这个陈根什么来头?罗里罗嗦一大堆,它自己有什么代表作品?贴上来参详参详 就拿苹果的项目来说吧,谁都想上去啃一口,但是不一定啃得了,苹果的产品良率那个低呀。。
而且苹果也不傻,所以最后都让富士康拿去了。。
苹果火了,配件也跟着火了。这个配件就不是只有富士康能做了,ID设计的就有事干了。。 罗里八嗦,就一句话,没有工业基础,国内的工业设计就是多余,没有机械设计做支撑,工业设计就是废物,而国内很多工业设计专业是美院办的,基本没有技术基础,这样出来的学生什么下场 也不能这么说,态度也很重要! 这东西是很好的,在中国用不起来,人机工学的创始人是诸葛亮先生,后来被小日本借用深造,推动了小日本高效工作,
获益非浅,得到了广范的推广,所以说中国不是没创意,只是没有深造或深研。比如火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但威望不足了 没有高精密制造也为基础,工业设计的路很难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