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踪一个项目,连续通宵几个晚上,结果颇有收货,对于MIG焊技术有了一些新的感触,特此分享一帖;
. k; i# i% T/ ]/ o u3 B
! `8 p2 [, t% a- [" R+ U
如图所示是铝合金总成焊接件,材质均为铝合金6061,由型材框架、平板和铸件拼焊组成;
$ B1 U4 e. R! F5 k: _1 q. i* x; K, i# k& X3 [
因为材质是铝合金,热膨胀系数大;而产品右侧的两个铸件焊道较长,焊接完后,产生较大的热量(刚焊完有70-80°,烫手);焊缝的纵向收缩变形和横向收缩变形,再加上受热变形;结果焊完后,产品绕支点翘起,最差的状态,翘起的高度有七八个毫米!这样的状态不用说客户无法接受,公司内部的品质都会NG,而且会被同行的嘲笑,焊的什么玩意儿,变形这么大!: e" C9 P' i% K
2 N) x( u* G) C: v9 W$ k : Z* r" O; ~0 p2 q2 o现阶段是小批量试制阶段,打样也就几十套,因为种种原因:设计交接紧急(3天设计完一副治具),成本原因等,交样工装做的很简陋: ( I% D- S7 N: n
而正式焊接工装,都是有水冷,风冷等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
风冷措施
7 U" C$ F% B8 G: t; N. h
水冷措施
( i6 k. j. Q! \. a0 d# [- m9 j
% ^7 s" W- a/ {: }3 \其实最开始生产提出用反变形的措施,我内心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焊接工装都是按产品数模面贴面摆正设计,缺乏反变形设计经验,设计时不知道要反向变形量多少,没有把握,也不敢设计。但现实是残酷的,设计人员解决不了,只有按现场焊工师傅的办法了。
然而,实际证明,反变形的措施还真有效果!
7 f6 T) K! L( r
: ^2 t0 O T$ ^
3 L/ L, M) U8 Z" {2 M8 y
在铸件焊接前,把右侧那段强行往下压到4-5毫米;
) Q" S3 M- A2 X" ]8 D% K9 _! {( {
这样焊接完后,产品焊后变形反而减小,整体平面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 y* B$ L* g5 R/ V' v( f
) _. ^2 v( i; Q' \5 f+ D3 ]% d# F其实反变形法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在焊接组装前人为地制定一个反向变形,使该变形与焊后产生呢的变形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以此来达到抵消焊接变形;( f9 Y/ W( U8 Q5 n: f
6 G5 E' R) j. V & |) b6 V3 ^' ]) P, O: A
原理虽然简单,但要想实施成功,需要根据经验和现场大量验证总结出数值;
; A( o: d i6 M% i# Y" B9 K& w% R
以这次的项目产品为例,这个α角不宜过大,控制在1°;反变形量比焊后变形量大五十丝即可,比如,你之前焊接变形量为5毫米,反变形量最好是5.5毫米。6 p8 y/ _0 R, T( q3 T8 I$ f% s
A+ d V% R0 m6 b " @6 z* X; K" x9 j* T+ Y%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