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最早是由赫特里克于1953年8月提出,并获得了美国“汽车缓冲安全装置”专利。是一种被动安全性(见汽车安全性能)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 , Y# M9 l8 u( Y+ p5 N; g& q- I W3 R + w8 m5 A0 `% O+ c+ g2 Y; j) N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信息,由中央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速度或者加速度超过了系统预定值,也就是说发生了真正的碰撞,中央控制器就会向气体发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点火后发生爆炸反应,打开安全气囊,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 p3 C+ ^1 a' a; g % G6 t; a) e! J" U& O安全气囊所要做的就是将乘客的速度降为零,同时确保乘客受到较少的损伤,甚至毫发无损。安全气囊的使用非常严格。安全气囊只能在乘客和方向盘或仪表板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发挥作用,并且必须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完成使命。不过,如果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匀速降低乘客的速度,而不是让他的运动骤然而止,那么即便是如此有限的距离和时间也是很有价值的。! k ^4 _. o) q; `3 ^ B, A 安全气囊有三个部件可以助其完成这项本领:气囊自身由纤细的尼龙纤维制成,折叠后装入方向盘或仪表盘。近来还出现了装入座椅或车门的气囊。 7 a4 q- Y9 P4 n! ?; `1 d- [. l4 m3 i) b. i% U6 l 传感器是通知气囊充气的设备。当撞击力相当于以16-24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砖墙时,气囊便会开始充气。当质量位移使电接触断开时,某个机械开关将会被触动,告知传感器已发生撞击。传感器从内置于微芯片中的加速计接收信号。 $ i g" }' Z& K 4 Y, P5 L) M# l+ w! `& N1 w- K% H安全气囊充气系统中的叠氮化钠(NaN3)和硝酸钾(KNO3)发生反应,生成氮气。氮气形成的热流会让气囊迅速膨胀。/ n. ~3 r. e. L- O! R/ z& }
5 P R$ J% e4 I4 v" g9 }' q9 I0 h1 p气囊充气系统与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原理相同。安全气囊系统点燃的是“固体推进剂”,后者的燃烧极为迅速,可产生大量气体为气囊充气。随后,气囊爆炸般地冲出原始安装位置,时速高达322公里,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1秒之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因此乘客又可以自由移动。具体的工作原理,大家还可以看视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