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08-9-22 11:19:48
|
只看该作者
3.3.3 减轻钳板组件的重量
/ R- X, M! y% _钳板组件的重量越轻,其惯性力越小,由此可减小钳板高速时的冲击力,有利于减轻振动和降低噪声。几种精梳机的钳板组件质量比较见表8。由此可知:A201C 型精梳机的钳板组件的重量为FA266型精梳机的5.4倍,其原因是FA266型精梳机的钳板组件结构简单,且主要机件采用了轻质合金,从而大大减轻了其重量。由于A201系列精梳机钳板组件复杂、零件个数多,将全部机件改用轻质合金,改造费用太高;若有重点地选择若干重量大的机件采用轻质合金,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将下钳板座、下摇架、上摇架改用铝合金材料,每套钳板组件可减轻4.4 kg;改造后机器的振动和噪声明显降低,噪声的测试结果见表9[10>。
) ^! p0 g! x* l( S# s
" Y; A/ b. t# u. P! q+ x% \# J6 p表8 精梳机的钳板组件质量比较! Q1 O" k/ _0 W- D: q- J$ d, q
- ^! }8 ~7 }& U, D) a; E7 P
4 l' C; |& d2 Y" s
表9 A201C精梳机改造前后噪声测试结果' Y, W6 b& I E
. v4 E/ k: _! e. E$ a( p3.3.4 改进钳板的钳唇结构设计
3 c8 U' G! ]! D, C0 A5 Z, k在钳唇结构设计方面,应吸取FA266型精梳机钳唇结构的设计思想及加工制造技术,变一点握持为两点握持,提高加工质量和制造精度,以改善钳板对棉丛的钳持效果。另外,尽可能减短上、下钳唇对棉层的握持长度(即为“死隙”长度),以增大钳口外棉丛的梳理长度,提高梳理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将A201C型精梳机的上钳板钳唇减短1.4mm,精梳条的棉结杂质总数可减少12.5%~14.8%[11>,效果明显。7 w( j5 \ _, E, ~! A/ ]% q' {
3.3.5 增加后退给棉机构4 e B3 C3 [. Q z' }5 b
采用后退给棉是提高梳理效果和成纱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代精梳机上都配备了前进与后退两种给棉机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后退给棉,可增加钳板钳口外棉丛的受梳长度,使棉丛的重复梳理次数增加;另一方面,还可使精梳落棉率增加,从而使精梳条中的棉结杂质及短绒含量减少。不同给棉方式的落棉隔距、精梳落棉率、精梳条的棉结杂质粒数的试验结果见表10[4>。由此可知:采用后退给棉与前进给棉相比,精梳落棉率增加4.7%~20.9%,棉结杂质总数减少13%~40%。因此采用后退给棉是纺制高档精梳纱的必备手段。5 {" D E6 \, l; X' m
( n* R A' O9 `6 r. z. h0 { z, a4 P3 W: u% c2 g7 @
表10 不同给棉方式的梳棉质量比较 o7 U4 V" P: J* c
! T/ b7 H8 P+ [9 y* j& L' _- W
4 ~: }4 c P. Q7 p. {6 ~& \
; W ^( d- x3 l" g0 U) t
5 X+ W7 t# k+ r$ r3.3.6 改进分离罗拉传动机构! ]6 {6 _1 O( l9 P$ Q. {
分离罗拉传动机构的改造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d \ N6 [+ q
(1)差动齿轮与分离齿轮应由原来的内差动改为外差动方式,既可减轻齿轮的冲击和传动噪声,又可减少分离齿轮与差动齿轮的转动惯量;实践表明:改后分离齿轮的转动惯量可减少52%,差动齿轮的转动惯量可减少35.3%[12>。
( _4 m f, F0 T, Z(2)优化平面连杆机构的尺寸,以使分离罗拉运动的最大角加速和惯性力矩最小,有利于提高精梳机的车速。
: v. l5 g' _4 I+ o7 \) d(3) 减小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以增大棉网的接合长度与接合率、提高棉网的接合质量与精梳条的条干质量,防止精梳机高速时棉网破边破洞现象的发生。建议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控制在32 mm~34 mm为宜;如果过小,分离罗拉输出的棉网过厚,会使牵伸装置的牵伸负担过重。+ z/ d5 ]2 _) N
3.3.7 车面条由原来的三并一改为六并一! q C& C$ @! W: L9 ?. ~
车面条改为六并一是提高精梳条条干水平、降低精梳条重量不匀率的有效途径。设C0为精梳条并合前的不匀率,C为并合后精梳条的不匀率,n为并合根数,根据并合理论则有:
6 H& ?" {- _& X: a* a4 B0 Y; A+ B$ w. u8 A, {) ?1 Y
/ Y: I, b; R) f" V
②
8 `. N+ z4 A( a9 O5 `& z9 R7 b又设C1为三根条子并合时的不匀率,C2为六根条子并合时的不匀率,则由②式得采用六根棉条并合不匀率降低百分率为:) @! F$ w' v+ Q# V
) g3 D- m. t. ?9 b8 W$ ~ y* n9 H
由此可知:采用六并一时精梳条的不匀率比三并一时降低了29%。因此采用六并一时,对降低精梳条的条干CV值和重量不匀率有显著效果。
% w1 \& m' e) I: T. V3.3.8 改进牵伸装置
& T+ k) G2 }( n# m: Y* QA201 系列精梳机的牵伸装置是两上两下简单罗拉牵伸,如果牵伸倍数过大,会使精梳条条干恶化,因此此种牵伸装置只适宜在牵伸倍数较小及低速下使用。当精梳机的车面条采用六并一及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缩小后,牵伸倍数将会成倍增加,必须对原牵伸装置进行改造。建议牵伸装置采用三上四下或二上三下曲线牵伸。 A201系列精梳机钳板摆动采用下支点式,梳理隔距大;将其改造成为中支点摆动式需改动精梳机的总体设计,难度太大,可不作为改造内容。
5 l0 @0 J, \5 b$ K3.4 不同机型的改造内容$ y: ~7 O/ `) d, t
由于A20l B(C、D)型精梳机结构不同,因此改造内容应有所区别,三种不同精梳机的改造类型见表11。
$ Y; R7 e T5 S- { m! `! b* j0 z8 T9 n/ C; `" W8 ~0 j' N
4.1 FA261型精梳机存在的问题7 V8 H1 B" d, r) |0 |0 N
FA261型精梳机是我国在吸收消化E7/5型精梳机基础上研制的,工艺速度在250钳次/min。随着精梳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FA261型精梳机与当前新型精梳机相比,存在以下问题:
+ j P) Z6 p. y& U- @7 O4 T q(1)在钳板传动部分,由于曲柄半径及钳板组件的质量较大,精梳机高速运动时钳板组件的冲击力大,振动与噪声高;
) s2 M+ C# o* R(2)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及分离罗拉运动的角加速度较大;8 F* z# {9 T% l" B# q n. U
(3)当纤维长度发生变化而调整锡林定位时,钳板钳口的开启定时无法调整;另外,当落棉隔距过大(如超过8分度)时,会出现不给棉现象[7>,使机器的适纺性受到限制;
9 m4 N8 a4 b( g5 a) I U(4)牵伸装置后区牵伸倍数与后区牵伸隔距不能随喂入条子的定时及纤维长度调整,纺纱适应性差[13>。+ f# v3 A! ^. l8 z8 h
表11 A201B(C、D)型精梳机技术改造的内容
, H8 M/ E! }( K& a6 C0 F! u& k) p
9 D% R8 K& J6 m$ r% G8 i" z; D% ~% H" U7 l' C1 i+ {, e# h1 i
4.2 技术改造的目标4 p2 h" _8 E0 a9 J0 o' a
FA261型精梳机经技术改造后,达到以下目标:0 D1 O# Z; C$ w4 U! D
(1)车速提高30钳次/min~50钳次/min,产量提高12%~20%;/ d5 q: B) `5 u7 R* ~1 `9 Y
(2)精梳机的振动和噪声有所降低,纺纱质量有所提高;
. s+ R# x. P% V0 A(3)机器的适纺性增强。7 v) S; B3 d3 E
4.3 技术改造的措施
$ @9 H# [5 u$ q- x9 o# \4.3.1 更换钳板传动部分的曲柄机构[14,15>
' `6 Q. C2 x Z7 u将钳板传动部分的曲柄半径由77.5 mm减为70 mm,以减小钳板摆轴、钳板组件运动的角加速度,减轻高速时的振动和噪声。根据计算当曲柄半径由77.5 mm减为70 mm时,钳板摆轴的最大角加速度降低24%、钳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加速度降低20.4%;还可增大锡林对棉丛的梳理时及分离接合工作时间[3>。# a* H# z8 ]& ~( n
4.3.2 更换钳板机构机件[14,15>
5 n4 h4 I' w9 l; T: O$ p7 Y( k例如,后退给棉机构由内棘轮式改为由外棘轮直接传动给棉罗拉,以简化机构、减轻钳板组件的重量;再如,在保证钳板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上、下钳板的厚度,以减轻钳板组件的重量。在进行此项改造时,可采用FA266型精梳机的成熟技术,使钳板组件的重量由原来的4.3 kg减小到3kg。
' u) Z2 N* X3 h4.3.3 增加钳板开口定时调整装置( W& J7 M/ C4 P9 o% q$ I) k: U
当纤维长度、给棉方式及落棉刻度改变后,能进行钳板开启定时的调整,以增强适应性。瑞士立达公司的E61型、E62型精梳机已对此作了改进[16>。# z, b1 C/ b# g
4.3.4 缩短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
; q1 h- W- g- z: k* M6 q) @" v7 ~缩短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一方面可增大棉网的接合长度,提高接合率,防止棉网破边、破洞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可减少分离罗拉的运动量及分离罗拉的最大角加速度。瑞士立达的E61型、E62型精梳机,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由原来E60H型的31.71 mm减为26.48mm[16>,降低了16.5%。3 F& [: G+ t, x, k# l
4.3.5 优化分离罗拉传动机构连杆部分的尺寸优化分离罗拉平面连杆机构的尺寸,使连杆机构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使分离罗拉运动加速度最小,以减小分离罗拉运动的惯性力矩。) Y, c% r1 ?2 v b3 s9 t( y6 S
表12 不同机型的的改造内容
; v2 P6 e- p7 [8 S o/ w. G2 a) x3 U/ M% m
/ _! Y; j, ~, p& c. P
5 p) g% o7 l1 O8 u7 u+ G+ c3 {4.3.6 改造牵伸机构
- D4 r( n+ a7 H) W, o* e1 A与FA266型精梳机一样,牵伸机构的后区牵伸倍数可设置大、中、小三种,以适应精梳条的不同定量及不同牵伸的要求;另外,后区罗拉握持距设为可调式,以满足纺不长度纤维的需要,提高纺纱适应性。 y* ~% L G, V- ~. i2 J# [
4.4 不同精梳机的改造内容4 J8 Q& F+ X7 m
不同机型的改造内容见表12。对于E7/5型、E7/5A型、FA254型、FA26lA型、FA26l/ZF型可按FA261型精梳机的模式进行改造;对于FA266型精梳机可按E7/6的改造方式进行。
; H: Q d$ q8 ]3 h/ y/ S) c1 a% @# x5 k! g7 E, C7 l
参考文献:2 M3 K- ?6 q& L r3 G1 I) ^* i5 k
[1> 徐文英.中国棉纺织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正[C>.见:第二届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论文集,2001年8月:2~11,1 d+ H \" c) H. Q# \. e3 Y
[2>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努力提高精梳产品质量开发新的高水平精梳设备[J>.棉纺织技术,1995;23(5):6~8.0 i) r+ |% ?6 _; P
[3> 任家智.当代棉精梳机发展趋势的研究[J>.纺织机械,1997;25(4):19~23.4 e: ]9 g# S( E6 f/ C
[4> 中国纺织大学棉纺教研室.棉纺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0:308.3 Z1 X2 K }; T* S- j2 @) L
[5> 任家智.A20l系列精梳机短轴销偏心距对工艺性能影响[J>.棉纺织技术,1997;25(7):25~29,! B r1 t4 \. o
[6> 谢春萍.FA251型精梳机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J>.棉纺织技术,1994;22(3):14~21./ o9 T4 C' n. c$ H6 l
[7> 谢春萍,孙素华,刘书清.E7/5型精梳机工艺参数的分析讨论[J>.上海纺织科技,1996;(2):3~10.; r7 c: i% `0 L( T3 f) K
[8> 黄锡畴等.A201系列精梳机技术改造的途径.棉纺织技术,1994;22(1):13~16.& o- H O/ ~% K2 A% v5 C
[9> 任家智,刘玉军,许瑞超等.A20lC型、D型精梳机钳板传动机构分析[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
$ U7 s: K" W, w5 F$ j- P( z(3):48~53.
: c0 c4 a7 G- L7 q6 }[10> 任家智,李营建,宋道义等.A20lC型精梳机技术改造的研究与实践[J>。棉纺织技术,1995;23(5):16~19.$ P; p" A2 b- ?8 [4 w7 A
[11> 任家智.A20l系列精梳机钳唇结构对梳理效果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1997;(7):10~13.
; s. q, O. T$ i- M% w$ c9 M[12> 李营建,任家智,肖丰.A201系列精梳机分离罗拉传动机构的改造[J>.纺织机械,1995;(6):16~19.
6 V* v2 }2 t. m2 `[13> 任家智.高效能精梳机技术与工艺创新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200l;29(4):12~16.
1 B7 k% a2 ?5 K% n5 J8 O4 J[14> 周金冠.新型精梳机的性能比较与实际应用[J>.棉纺织技术,1999;27(4):23~26." y8 Y8 X$ y8 ]$ g: [
[15> 周金冠.高效能精梳机的发展与工艺技术[J>.棉纺织技术,2001;29(4):8~11." W; V3 R: _% u- _" v3 e
[16> E62型、E72型精梳机产品说明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