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686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夫所指!全球学者强烈谴责“基因编辑婴儿”,始作俑者却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27 08:5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夫所指!全球学者强烈谴责“基因编辑婴儿”,始作俑者却说...2018-11-27 07:09人才
! P3 |$ x( l8 [+ y0 X7 A7 W1 j

0 ]0 F% y9 s% D9 z1 \
当天空崩塌了一角,女娲要花整整四年才能炼石补天;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接踵而至的灾祸便降临人间,无可挽回。
11月26日,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女婴已于本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特殊的是,他们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贺建奎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消息一出,举世皆惊:朋友圈、微博刷屏热搜;普罗大众、科普作者、生物学家众说纷纭;技术安全、人伦纲常、生命哲学,各个角度的疑问和困惑让一些人忧心忡忡...
然而在喧嚣背后,抛出这个重磅消息的中国科学家贺建奎似乎在刻意回避着镁光灯:截至北京时间27日凌晨,除了对美联社(AP)留下短短几句评论外,贺建奎并未回复海内外诸多媒体的置评请求。
根据行程安排,贺建奎将在明天(28日)上午11点半出席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他计划现场展示在幼鼠、猴和人类胚胎上取得的实验数据。
也许要等到那时,世人方能更好地一睹这位手术“操刀者”的庐山真面目。
贺建奎其人:学而优则商
公开资料显示,贺建奎于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迈克尔·蒂姆教授;2011-2012年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后,从事基因测序研究。
贺建奎在莱斯大学的资料页面
2010年贺建奎同时获得中国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以及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度优秀论文奖,其学术能力毋庸置疑;
2012年,学成归国的贺建奎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孔雀计划”,年仅28岁就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并开设了自己的实验室。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蒂姆教授至少在两个方面对贺建奎后来的人生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据蒂姆教授自己对美国媒体披露,他在贺建奎回国后还与之保持着实验项目上的合作,并曾亲自来中国考察。
而相比主流科学界,蒂姆教授对待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更为开放,他甚至认为通过修改基因而获得免疫跟“打疫苗也没什么两样”。蒂姆也曾作证,当贺建奎团队在北京某艾滋病团体招募志愿者时,他在场见证了艾滋病患者同意胚胎实验。
蒂姆教授与贺建奎合影 图片来源:莱斯大学官网
其次,蒂姆教授不仅在基因工程领域堪称学术泰斗,曾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涯成就大奖,他同时也是一位商界老手。据彭博社资料,蒂姆不仅在当地创办了一家医疗设备公司,并且在3家公司出任高管,投资版图更是横跨多个行业。
贺建奎曾对媒体表示过,他原本认为致力于学术就该过清贫的生活,但在赴美留学期间“他的人生观被颠覆了”。
贺建奎回国后,在专注基因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展商业版图。
天眼查数据显示,贺建奎作为股东在7家公司持股。其中,他在2012年创办了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海基因”),目前担任法人代表和总经理,经历两轮融资后持股比例稀释至27.42%;贺建奎同时在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持股份额未知。
今年4月19日,瀚海基因宣布完成2.18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同晟资本领投,希夷资产跟投。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瀚海基因公司官网上,关于贺建奎的消息无处不在。
贺建奎自辩:请别叫他们“定制婴儿”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11月26日,满世界的媒体都在寻找贺建奎的踪迹。有意思的是,贺建奎虽然没有露面,但在北京时间当天中午12点左右,他的团队在YouTube、优酷等平台上传了一组视频,由贺建奎出面向观众述说了自己的心声。
在视频里,贺建奎简短地谈论到了基因技术的选择、实验初衷、技术安全性以及伦理道德原则等方面的话题。对于露露和娜娜这对婴儿,贺建奎呼吁世人不要称呼他们为“定制婴儿”(designer baby)。
“把这些孩子叫做“定制宝宝”是错误的,这对有遗传疾病的父母来说是一种侮辱,这是在制造恐惧和厌恶的情绪。
孩子的成长不能被设计,而这也非父母的本意。仅仅2万分之一的基因误差,就可能导致父母携带着致命的遗传疾病。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些父母去保护他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能见死不救。”
至于外界普遍质疑基因编辑技术会人为制造出“超人宝宝”,贺建奎在视频中也做出答复。
“不管是对人类胚胎还是成熟基因的修改,都无法降低父母对孩子无责任的爱。
我们拒绝基因增强、性别选择或是改变皮肤和眼睛的颜色,因为这些都不是爱。”
贺建奎甚至表示,“历史将会证明,伦理站在我们这一边。”
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实验室的网页则列举了五项“核心价值观”,其中也提到该团队“不会牺牲孩子的未来福祉和自由意志”,也不会参与“基因提升、美化外貌、性别筛选”等活动。
不过截至北京时间27日凌晨2点,贺建奎实验室的视频账号在优酷平台已经搜索不到,而YouTube平台也关闭了相关视频的评论区。
全球学术界集体谴责
对于贺建奎在视频中的自我辩护,主流学术界并不买账。
26日晚间,来自斯坦福、麻省理工、中科院、北大等海内外顶尖机构的122位中国科学家发布联署声明,强烈谴责贺建奎贸然对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做任何编辑尝试。声明中称: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
声明中科学家们担忧,这项实验“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一批学者也在英国科学媒介中心发出反对声音。牛津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萨乌勒索斯表示,
“这些健康的婴儿被用作遗传实验的豚鼠,这跟俄罗斯轮盘赌没什么区别。”
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穆索努拉教授认为,在拥有阻断疗法的当今,艾滋病远非一定会致命的疾病。况且对于世界广大贫穷地区来说,完全有比基因编辑更便宜的艾滋病疗法。相反为了获得艾滋病免疫(况且并不能肯定免疫),基因编辑婴儿被暴露在未知的疾病风险中,则是完完全全“得不偿失”。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伊尔舍表示,基因编辑在技术实现上并不困难,他怀疑贺建奎是为了夺得“世界首例”名头,实现个人野心,将婴儿的生命安全抛之脑后。
英国努菲尔德生物科技协会也强烈谴责贺建奎的做法,认为此举不单影响到做基因手术的个体,更影响到“人类社会全体成员”。而可怕的是,我们目前对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知之甚至。
南科大:贺建奎已停薪留职
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之后,相关各方也紧急撇清与贺建奎团队的关联。
11月26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致电深圳和美儿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实验不是我们这边做的,孩子也不是在我们医院出生的。”
11月26日晚,南方科技大学发表情况声明,宣布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贺建奎的实验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对于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的做法,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26日深夜,深圳科创委辟谣称,从未立项资助“CCR5基因编辑”、“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自由探索项目,亦未资助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该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
此外,国家卫健委官网表示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健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广东卫健委、深圳卫计委两级部门也先后表态。广东卫健委表示,高度关注“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已组织力量展开调查;深圳卫计委表示,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26日,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央广新闻表示,此前并未收到该项试验的伦理审查报备,目前正在开会讨论此事。
% w) k  l4 z* S% P6 o
回复

举报

2#
发表于 2018-11-27 09:00:41 | 只看该作者
科技最终可能害了人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9:03:0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最近几年深圳的创新,似乎一直处于舆论争论的漩涡,前有南京昌健誉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王德明引起的实名华大基因“被举报门”事件,华大测序仪研发到底有多少干货?盛司潼的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呢?瀚海基因号称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仪器呢?这次胚胎编辑又成了舆论争吵的风暴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4#
发表于 2018-11-27 09:14:15 | 只看该作者
就怕科学被某些私利心很重的人瞎利用来危害社会和人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27 09:17: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清华教授:“基因编辑婴儿”激进冒失,严重违反伦理

$ _( D6 ~8 s1 ^% P, }5 C4 h# i+ c8 O2 V) g: `* e, j
831 次点击" B7 D( R4 Q' M" V: m0 E( f
11 个回复
) H& S3 G+ Y2 q, |9 T4 N8 n" U# N
( y6 E' g3 Z' B$ v, P  `4 j
1 H' i* Y2 t- C7 k6 P& L* y2 v' u1 D

' P! B7 I# e& i- b

& ^. r) h! M! P, \7 h
螺旋 于 2018/11/27 8:10:41 发布在 凯迪必威体育网址> 猫眼看人
$ V  S4 G* a1 }8 @$ O1 [  G8 i$ A% K
[size=1.35em]    出品| 网易新闻
/ Z3 g- ?6 {- G4 r: ?5 [8 k3 w% c% \9 u
, O. r8 C6 W5 p* `+ j) ^* B8 k8 ~    采写| 黎琪 王茸$ Q. B9 C4 M# a# _& f/ r

2 g& R1 H! q% x" E  r1 b    据人民网11月26日报道,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而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 L9 B0 Z. j4 g2 m# G( e3 C
  ?3 ^) ?( u( k    这是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消息一出掀起科学界的巨大争议。为此,网易新闻《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访了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
* n8 J: K6 u( k% p# L. f* t$ |5 I
    观点摘要:% K& m7 [& k  t+ _
- r$ L( V; `3 {  h
    1.“基因编辑婴儿”的做法不仅仅是激进,更是冒失,势必会引起全世界哗然。9 C, l7 L7 i) S9 |0 F3 J0 k$ V2 d

! t6 X) E6 T1 j7 e: p    2.从技术上来讲,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进行编辑是不理智的。虽然CCR5基因被敲除,也无法完全阻断艾滋病毒感染。
* g9 y/ [7 r0 O4 p" b2 g9 u' N( A: C. \
    3.从伦理上讲,CCR5基因编辑不能保证100%安全的情况下,坚决不可以用于人体。0 ?; Z5 a) c+ b* C% b
  P; S0 k  u, o* s- [
    4.经验证明,HIV感染的父亲与健康的母亲,可以做到100%生育健康下一代,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1 b% `* \& r4 T/ a) x9 ~4 K
( L4 D9 l& X" g1 \/ e
    5.从法律上讲,基因编辑在人体的实验在欧洲和美国是严格禁止的,我国在2003年也出台过管理办法,除非贺教授有特殊的允许。# x4 E+ F6 T+ A8 E4 L

1 {! K: c$ Q/ V- G: `" p' \' O    网易新闻:请您解释一下,基因编辑婴儿是怎么一回事?( _' q: ?! m9 n& @% G8 w
+ t: V% N/ n  A9 O4 k
    张林琦:就是把我们人体一个基因,通过特定的方法,在受精卵或者胚胎期间,就把这个基因给敲除了或者去除了,主要的目的就是因为这个基因是表达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的一个关键受体,希望通过敲除这个受体,而阻断这个病毒感染。
& n" @+ L$ |; [7 T: S$ G  i# m. T, Y+ y- a" T
& h, }% K0 ~+ h3 ]% b: s* I    这个方法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方法,同时又是一个严重违反伦理的方法,对于人体胚胎以及生殖细胞进行基因工程的修饰,不仅在咱们国家,在发达国家是严格禁止的。所以这种情况在科技界一定会引起非常大的哗然,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
! H" p- M$ r6 A7 k  A% w
8 J% _8 D# O5 D6 D+ P    网易新闻:针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是否真的能完全预防艾滋病?% S: ^: n9 i/ C+ w6 r
: c' c: P! f( H3 c* a! S
    张林琦: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其实我们知道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是需要多个受体存在的,把CCR5基因敲掉,无法保证它不被其他艾滋病病毒所感染。从伦理上讲,CCR5基因编辑不能保证100%安全的情况下,坚决不可以用于人体。
6 Y. ~* {+ [% ?5 o2 b9 G
. ~1 }3 f/ I, n2 [    网易新闻:此前在技术层面是否已经具备条件,但只是没有人进行试验?
# H" l3 B0 J0 B* V; i! o- Q) m6 x- w8 A1 ~2 B
    张林琦:这个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关键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这个技术实际上可以,在动物、植物、小鼠以及猩猩身上都开展过相应的实验,但是大多数都集中在人体的体细胞,就是特定的组织细胞,而不是我们的胚胎细胞,或者说是跟生殖细胞相关的实验。
! N# H  M( q9 B! x2 E1 k! v8 ^( I  f( q$ b& {
    因为这个实验在人体之上产生之后,它会永久地留在这个个体身上,并且会遗传下去。所以这种突变的方式,可以根本上改变人的特质和基因的完整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今天你可以改变这个基因,明天你就可以改变另外的基因,也可以说是人体自我毁灭的开始。- ~7 R/ J3 ?- l5 w% F4 `) A' T5 l
- J8 Z9 P: _( M4 `! t9 n
    网易新闻:那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还有没有必要?有学者认为,也许还会其他更安全的方案。% e0 Q. |  d* D

& ^. P3 r; B& ?- R    张林琦:只要不涉及胚胎和生殖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因为在国外针对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开展一些基因编辑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有多个临床实验都在进行之中。但是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报道,就不是对常规的特定的体细胞展开基因编辑,而是针对胚胎细胞,这是有天壤之别的。: L# t3 e9 T% {, W+ y! y

2 ~( o! b) z) p    网易新闻:接下来我们还能控制试验在人体的进展吗?
3 ?2 t% X" Z5 X2 h
7 w, {+ w+ _, j- N& o. s    张林琦:既然已经开始,并且已经出生了,基因是怎么敲除、修饰的,就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无法再挽回了。这是完全不可逆的行为。& L: I# G' g/ O! d

5 U% z& ~; P0 d' u    网易新闻:您对试验中的伦理审批程序怎么看?
6 c9 X# ]: u( S% o$ B& y% a' D. _  `4 p+ z* P3 C
    张林琦:每一个临床机构都有自己的伦理审查委员会,不管他们有多么大的权威和审评的能力,都一定要在国家的政策和监管管理框架下,开展相应的伦理审查工作。像这类用基因修饰方法来改变胚胎以及受精卵的基因的做法,不仅在咱们国家是禁止的,是违法的,在发达国家同样是违法的。你可以参考一个MIT刚刚发表出来的报道,美国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严格禁止的情况。
* e0 E8 ^' l1 I" x5 ~- b+ k& e* [* j
    . s% [* m1 {( f; n
5 Q; B, g+ H$ g0 v9 a5 `/ o  {
    (MIT文章:《独家:中国科学家正在创造基因编辑技术婴儿》)# t4 l, o( N1 Z2 E- e7 `

4 {* M* N. @) z; y4 S: [6 [$ t   
* W4 D' c' @, n7 i0 W1 n1 X& |+ _1 t
    (译文:目前,实用基因工程胚胎来建立人身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是非法的,在美国也是被禁止的。根据2003年中国政府对试管婴儿的指导,这在中国也是被禁止的。目前还不清楚他是得到了特别许可,还是可能没有法律效力的指导。)) o$ P  ?5 `- U4 P

/ ]' Z% E% j0 N    为什么这个现象一定会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哗然,因为它涉及到了人类本身的完整性、基因的完整性、伦理的不完善性。在2003年中国也有相应的政策,所以不知道贺教授是不是有特殊的允许。
% s% H# f& r. G+ H# y/ A6 l1 C
' [/ t7 T, X/ E# z    网易新闻:您认为贺建奎团队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试验?
7 }7 q4 O1 l5 {; O" g* b
0 Y. f6 w, U- H7 x7 n) B- }    张林琦:确实不知道,因为每个人的思考和行为都由自己来把握,有些铤而走险的人其实是很多。对于这种触及生命科学技术,以及生命本质的重大问题,竟然可以采取这种手段,我觉得还是非常惊人的。) P. J' {6 T* J+ s# Z! L8 a
- e6 ^" {" L1 J) Q( v0 Y. C8 Z
    网易新闻:其他国家有没有相关的经验或教训值得借鉴?! L( ]0 |) C% O5 k  n/ {' i

' U1 v2 }6 {. I) k4 j    张林琦:其实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多临床实验的尝试。但是在这个尝试之前,政府以及监管部门都会推出相应的指南和界限,明确规定哪些东西是可以做,哪些东西是不可以做的。
+ p! B5 N( v4 S3 _7 p( F) m, K
$ L! w7 y0 ^' |& x) R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科学家在这方面确实是很冒进,同时对相应的管理规定又没有严格遵守,致使这种现象出现之后。像这种基因修饰过的人体,不仅仅对我们个体,乃至于对整个科学的监管在国际上会留下非常负面的印象。; [; b& D# n4 r2 P6 _/ h0 t

- S7 S- u4 K( x
7 V, e3 Q3 z$ {) @  A" Z'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1-27 09:20:40 | 只看该作者
由于违背伦理,正规渠道,国家,政府,学校,机构等肯定是避责的, 注意,避责不等于反对, 其实是默认的,不然也没有人敢搞,这个事,行业都明白;为什么美国没有高,因为美国立法了,而中国没有;
5 M% I, [+ H9 \) Y# p3 S' P
+ m# e9 W' j2 A3 ~6 X/ K3 R其次,这件是本身不违法,如果违法人就抓起来了,说白了,这是一次试水,看看国内国外有什么反应?! 下步就要面临国际,国内要立法,因为中国公开的是首次,所以很有可能会基于中国,来主导拟法,这是对中国在这个行业,或一些大学,机构影响深远的,为什么国外一些机构,哪么NB,就是因为,这种类似实件搞多了;
, q& m4 C: B+ B! |, D
2 E' N' j+ q% d* B明人不说暗话,私人肯定一些国家早就搞过了,但这种事不能上台面, 影响太大,涉及面太广,比如运用到战争领域,太可怕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09:43:30 | 只看该作者
xueqingchao 发表于 2018-11-27 09:200 Z/ o; T& L# P! N  T
由于违背伦理,正规渠道,国家,政府,学校,机构等肯定是避责的, 注意,避责不等于反对, 其实是默认的, ...

' O8 j" K3 i6 o3 `) Z这家医院的老板背景是莆田系,想想百度魏则西事件的阴影还没完全散去吧!细思细节极其恐怖,在法律法规的空白地,未经实验反复验证的新兴技术在资本的裹挟下踉跄抢跑!8 x8 n7 W. G# `+ \6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1-27 11:01:1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也不是冷战时期,搞的这个突进干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1-27 11:07:40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想问一下,如果抛开伦理问题,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用基因技术免疫了艾滋病你支持吗?/ d4 s' N4 C/ o2 v+ k+ t1 S

点评

前提是这个基因编辑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人类的基因这么复杂,编辑任何基因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后代可能因为这个编辑的基因导致严重的缺陷或疾病。  发表于 2018-11-27 1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11-27 11:20:03 | 只看该作者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 U6 e: g5 X4 d- L- I2018年11月26日 11:09 人民网; D) S! _  b6 U6 d9 p; r. l
新浪财经APP
* k  F. }1 b  g缩小字体
4 P! r% c  X5 H' K- R' j+ W  e放大字体
2 k5 }* l- O0 r' r/ j7 u收藏+ s9 n" S5 w* M
微博
% H4 x# e& S, b$ e* ^8 C; [微信+ V$ i6 O, c. |
分享
! [( X" ~; n8 I" \. K5 B( L9813 E3 n4 g( }8 f/ K- d
1 V8 L% G' i- z+ _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E0 c7 V0 [0 k* |# Z
- U* d: x0 k  P' x( k: u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v$ B3 p1 d% n( Q! I1 V- c
2 `) n+ {& z5 U. N7 k5 x
  人民网(7.710, -0.07, -0.90%)深圳11月26日电(吕绍刚、陈育柱)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8 Y# C" r" ~5 i! j" o4 L1 x- {; h* K& N. f
  这次编辑峰会于2018年11月27—29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香港科学院在香港联合举办。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t8 B% Z4 P7 K) T" W

7 U7 R8 Q8 X+ T  G: S4 V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 I# B& Y" H( Z) S3 L: c+ a

  S! q; b* B) S& s9 ]$ j( ^0 D  贺建奎还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9 [* D1 Y. k3 ^5 `/ T$ ^$ k8 D7 b0 Y$ X: s* v. P0 [

2 w7 H2 O% d6 ]  CRISPR/Cas9 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因简单、高效备受瞩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学家在医学、动植物育种、药物筛选等不同领域进行研究。贺建奎强调:“对于少数家庭来说,基因手术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的新希望(6.450, -0.15, -2.27%)。” 他还率先提出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需遵循的“核心价值”,包括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悯之心”(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Only for serious disease, never vanity)、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命运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Genes do not define you )、“促进普惠的健康权”(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等5项伦理原则。8 {* s. R7 K* ?% N; b: h" i

; `( B+ {7 c9 f  i6 U% o' R  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基因工程知名专家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 说:“考虑到HIV 对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胁有扩大的趋势,我认为贺建奎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基因。”  \9 A! W: b9 ]" L7 B2 L
4 V7 g# r( Y5 ^* E
  不久前,中山大学一研究团队发布了国内首份针对普通公众和HIV 携带者关于基因编辑认知的比较报告,超六成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持积极态度。575份HIV 携带者问卷显示,有94.78% 的HIV 携带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预防HIV 。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针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60% 的美国人支持对未出生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认为为了降低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基因编辑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 K" Z' Z; U& i' O1 h7 N

' _+ }( X  P& }5 K3 {" o( p2 S3 q  L( @9 p$ F" J2 i  E
好像之前的报道都是一团喜气啊。。。怎么画风一变就变成千夫所指了?  我们的媒体都是墙头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2-23 06:54 , Processed in 0.08331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