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642446015 2 d) S1 L- [2 f) b! x6 r计算和校核的数据不会相差太大 % o- E* i# M4 U& j! ?7 e* N8 [我说的计算和校核,是指齿轮强度计算。由于齿轮强度至少涉及抗弯强度(疲劳、可靠性等)和抗接触强度等。抗弯曲主要看齿根会不会断,而抗接触强度主要看节点区域的摩擦会不会造成损伤。通常希望齿轮坏的时候,差不多同时坏(弯曲和接触都扛不住了),这样材料不至于浪费。在传统设计方式中,一般是采用套路,比如根据齿面硬度,先设计计算抗弯强度,定下齿轮的几何参数。然后再校核抗接触强度。两个都计算过后,按照设计准则判断是不是符合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重新计算。这就是计算和校核的含义。当然运用现代设计方法,有变化。 / M( a I7 n6 v- \8 w6 h理论是虚的 没有计算过才叫虚的 1 p7 [! F, @6 K, R' D理论可不是虚的。以上面说的问题“计算和校核”为例。注意:机械设计中很多理论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 * E& A6 R" v7 u7 W$ o1 o在齿廓曲线确定后,即齿轮几何参数是固定的、材料性质也是确定的。那么齿轮的力学性质也就确定了。可惜在设计阶段中还没有实物,所以不可能靠试验来确定齿轮的强度。于是靠计算。依据就是理论,而且这套理论全世界都认可。中国的齿轮强度计算方法,是套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来的。 * }8 {, e7 v1 i0 i+ R+ T) U$ ~在传统设计方式中,因为计算量的原因,所以就采取了先算一个强度,然后再校核另外一个的方式。起码省去了反复迭代计算的麻烦。当然,这个套路是标准给出的。. l [( O9 H Z$ {: s0 T- Z2 E& o* j 这套标准涉及大量的理论,几何参数肯定要根据几何关系确定,这个且不去说。弯曲和接触的公式是以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为基础的,以齿廓的几何参数为基本参数,另外是材料性质的参数。还考虑了齿轮精度。等等 0 E7 ]3 w w% e+ I' Y6 r- @为了计算量(尤其是手工条件下的设计),还是做了不少简化。力学上做了简化,几何上也做了简化(一些超越方程手工没法子求解)。同样,这些还是根据理论做出的简化,使得计算结果偏安全。否则齿轮传动一天到晚要出问题。+ `# F5 M2 L5 i! z 没有理论指导,计算有如何下手?计算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又如何判断?% Q3 M" c0 g6 W* [ P: M3 J2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