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近10来年,日本科技企业有一种“退居二线”的样子。这十年间,苹果公司引领了智能手机时代,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三星凭借它完整的工业体系崛起,让全世界都在用他们的屏幕和内存;腾讯和阿里的成功则是因为他们坐拥中国十亿级用户的市场,成功开创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而日本科技企业似乎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存在感越来越低。于是,有人质疑道:日本的科技企业衰落了吗?
% `7 d4 c- e7 G# N! o( Z
7 h6 D1 M5 P% j- A实际上并没有。或者说,日本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挫败不代表着日本科技企业的衰落。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日本科技企业的冰山一角。日本那些隐形的科技企业,那些科技行业的庞然大物仍然活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 d D' B g9 I* V2 M' Z ' R" B+ ~0 `& j. T7 L. S8 D& ]: G) n
, ^5 V/ `3 ?5 {* E$ X" W/ o
5 s8 ^/ c8 [7 Z$ q5 J+ D1、数控机床
* c! k* C+ e/ ~6 h" y作为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地位无庸赘述。而在精密数控机床领域,日本与德国的技术始终独占鳌头。看一看这一长串的日本机床企业名单:马扎克YamazakiMazak、天田Amada、大隈Okuma、森精机MoriSeiki、捷太科特Jtekt、牧野Makino、小松KomatsuNTC、会田Aida、三菱重工MitsubishiH.I.、沙迪克Sodick、StarMicronics、西铁城Citizen、发那科FANUC、不二越-富士Nachi-Fujikoshi、东芝Toshiba、津上Tsugami、泷泽Takisawa、远州Enshu、冈本Okamoto、宫野Miyano等等。
; K7 ~+ `+ A4 P% n* |
7 R% y* b% K- G这些企业,每一个单拿出来都是机床行业的翘楚。它们支撑起了日本机床完整的产业链,也占据了全球数控机床领域的半壁江山。在机床的产量上,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日本机床产出111亿欧元,仅比德国低0.1个百分点,总产量超过美国和意大利之和;以轴承生产企业为例,2015年全球上榜的10家企业,日本就占了5家。这些背后都是需要强大的机床技术实力做支撑,同时也显示日本在机床技术上的恐怖实力。. p- Q4 m0 I W: [4 Z
3 A) V2 b$ X, r1 t, V2、工业机器人 : s2 W( p1 d7 ]8 M7 E- o
工业机器人是我国当下“智能制造”的热点,有助于解放劳动力,推进智能化,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机器人的生产、出口还是使用等方面日本都稳居世界之首。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品牌包括:发那科、三菱、电装、爱普生、安川、川崎等世界知名品牌。其中,发那科数控工业机器人全球销量居第一,其24万台机器人销量至今无可突破。
0 Q# a5 E: h2 H% g2 m
4 N @9 x+ _$ t5 H7 g如今,这些日本品牌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中国工厂的生产线上,如上海通用、长安汽车、东风汽车、格力、美的、海尔等。根据统计数据,日本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全球产业机器人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50%。
8 D7 q! j1 [) R! U# I
5 J( x+ Q0 `! y4 {3、芯片 + u2 z2 D7 Z6 N5 a8 q# N7 K
日本在世界芯片产业链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 P6 [6 T# R4 X
" n7 u ^' h% X+ X% U5 c' s+ E' Y在日本芯片最繁荣的年代,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 53%,全球存储芯片超过 5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中占据了六个席位,这其中的大厂我们都听说或者使用过,比如NEC、东芝、富士通、三菱、日立等等。
/ {! S& a7 o. `9 @
" @& _2 q2 w7 m6 h/ m$ |% g* P# u如今,日本深耕整个芯片产业,在细分市场上,IC元器件领域,索尼以其多年在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位于全球第一(30%以上);在半导体相关精密制造设备领域东京电子是全球第二大芯片设备制造商;再来说说芯片上游产业,生产芯片需要19种必须材料,而日本在其中14种材料中占据50%以上的份额。
) Q" ]8 w* Z4 ^' z# L9 m . L& q0 v; \" f6 A) z2 t
1 V$ b* `/ G3 G( J
所以,看完这些你觉得日本科技衰落了吗?其实并没有,他们的科技企业仍然拥有很高的竞争力。只是在企业面临发展中的衰落时,他们选择换一个战场,并且卧薪尝胆寻找继续突围的可能,这种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学习的。
* Y( i u'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