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0221120 于 2018-6-15 09:34 编辑
经过我们团队近一年的努力,知型网收录的产品数据终于有了突破,从10万、20万到现在的32万。我们团队的注意力也逐渐的开始从展会转向一家一家企业的地推模式。但在和更多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无奈的事。当我们把很多类似的无奈的事情串联起来,来分析整个中小型制造业整个群体的时候,我们发现,民族中小工业品牌崛起的路,还有很远很远。
先从一次客户拜访说起,那是一家长三角地区的小型家族企业,主营手工工具。在我们拜访的时候,企业负责人一开始还算热情的招呼我们。当得知我们的来意是帮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帮企业做产品信息推广的时候,企业负责人兴趣骤减。后来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出口国外,都是批量的订单,少于2000件的订单基本上不考虑接单。生意很多好,所有不考虑做品牌推广。说到这里的时候,说实话我心里羡慕的不行,什么叫成功,这不就是嘛。
当后来聊到产品的报价方面的事宜时,企业负责人的一句话让我大跌眼镜。他说产品的市场售价是不稳定的,随着钢材的价格波动而变化。刹那间我们理解了这个公司的市场定位与业务模式。虽然这家公司有自己的品牌,但很大一部分是给别人贴牌生产。公司生意很好,是因为产品售价很低,买进来的是钢材,加工成工具之后,也差不多上是按重量卖出去。企业的利润是靠产量累积起来的,所以小订单不接也就在清理之中了。更在情理之中的是,企业的利润薄到了受钢材价格影响的程度,所以向客户报价都要考虑钢材价格的变化。
相信同类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他们有很强的生产能力,也许有很好的产品品质和口碑。但问题是,企业把自己的市场定位放在了食物链的最底端,放在了离客户最远的一端。也许有无数客户在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却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丝毫没有危机感,还甚至感觉良好。
我们试图说服企业负责人应考虑强化自己的品牌,但被无情的拒绝了。我能理解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当面对订单多到做不过来的程度的时候的信心满满。作为一家企业服务和工程师服务公司,我们无权对企业的经验说三道四,但从心底里,我们为这样的企业感到担忧和无奈。
人的信念和信仰是很难改变的,企业经营者的信念也是,更何况还是一个看似成功企业的经营者。我们说,民族中小工业品牌崛起的前提是对民族品牌进行升级。现在看来,在民族品牌升级的前提是品牌意识培养。
所以,路还很远,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