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生产之道》,边看边做学习笔记。本来是发在公众号的,公众号也没法和大家交流,我就放到这里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精益生产的目标:持续降低成本、零缺陷和更为丰富的产品种类。
本书主要从起源、装配生产、产品设计与开发、供应链、运营、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详细的描述精益生产的思想,用了大量的细节和案例,适合从事制造业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各种岗位的人阅读。
精益生产是相对于大批量生产和手工艺生产的,本节主要用来交代手工艺生产和大批量生产的特点,用作精益生产的起源背景介绍。
全书以汽车行业为例。
1 手工艺生产
手工艺生产的特点:
a)工作人员熟悉机械设计、装配和操作等知识。从学徒开始成长,掌握一系列的技术,大多数人有成为自己小作坊的想法。
b)大多数供应商分布在同一城市,多为小作坊。包含客户和供应商的整个生产系统以老板协调。
c)使用普通机床设备,产量较低。而且每次的产品设计会由于手工技术存在差异。
d)拥有者需要一定的维修和操作技术。
产品价格高昂,一般消费者使用不起。我们目前社会中的手工艺生产主要集中在豪车、名包等各种奢侈品和艺术品中,在不计成本的军工中,也有不少的应用。
2 大批量生产
大批量生产:采用熟练的专业人员设计产品,然后用不熟练或者半熟练的工人在贵重且用途单一的设备工作。
关键:不是我们所想的连续流动的组装线,而是完整和持续的零件和人员互换、简单的相互联接操作。
特点:机器成本高,抗中断能力差,需要多种额外元素(如额外供应、额外员工、额外空间等),通过数量来摊平成本。工作状况单调,产品标准化。
1913年,福特公司创立大批量生产系统。同年整车组装周期已经可降低至1.19分钟。(估计现在的人听到百年以前的这种数据也会很吃惊吧,目前组装时间大概是几秒)。
对比手工艺生产:该系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时间,节约成本。产品操作和维修简单。
福特组织:自制联合企业
由于当时运输系统和采购系统等时代原因,所有零部件基本是自制。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企业生产单一型号的品牌,如德国生产福特V8,红河联合企业生产A型车等。甚至将企业运转的食物、拖拉机、飞机等大部分物品交由自己生产。
该系统在1920年左右陷入困境。
通用组织:分权管理集团
1925年,通用汽车的斯隆制定分权管理方案。将通用的各个事业部分为五大汽车事业部、零部件制造事业部、电机事业部、化油器事业部和转向器事业部。要求事业部提交销售、市场份额、库存、盈亏等报告,总部进行业绩审核。此后,通用为满足不同市场,开发出五种不同价位的车型,如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等。引入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和市场营销系统,与摩根等银行合作,获取企业融资。
3 精益生产的兴起
1950年左右,丰田在福特大批量生产基础上,改进创立出精益生产。
背景:
①日本国内市场需要种类丰富的汽车。
②日本劳动力不具有零部件可互换性。新劳动法的实施。
③日本缺乏大批量生产人员---为较高报酬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的“外籍人员”。
④日本缺乏资金和外汇来引进西方大量新技术。
⑤日本不具备与福特、通用等大型公司竞争的实力。
基于此,大野耐一在不断的试验和尝试中开发出精益生产方式。
比如:
大野耐一提出:
A.改进工装夹具等,使小批量生产成本低于大批量生产,还可以消除库存资金占用成本。
B.提高工人技能,享受工人经验和知识带来的利润。工会改革使工人成为公司的长期固定成本,制度使工人更倾向于长期工作与一家公司,不同于机器的短期成本。
C.为更大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不在将装配工人开做无用之人,通过装配工人的小组合作进行装配流程改进。
D.随时停止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线永不停下,有问题的零件要继续错误的传递。精益生产可以随时停止流水线,运用“5个为什么”去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是生产线错误率显著降低,最后基本无停止。
后面的章节将从运营、设计、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展开,我整理过来再来更新,欢迎行业大佬给出自己的体会。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华仔家的龙门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