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0221120 于 2018-3-13 08:17 编辑
我个人接触Phase Gate理论已经有些年头,手上也有不少相关的资料,遗憾的是涉及到前雇主的知识产权,所有不能分享给大家。下面的大部分内容是我从网上找来的资料,翻译出来并加上一些备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内容比较多,所以我把它分为几个帖子发出来(主要是我还没有翻译完... )。水平有限,如有翻译不当之处,还请谅解。
看到Phase Gate的翻译是“工艺控制流程”,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我琢磨了很久,觉得应该翻译成“阶卡(qia)”。所谓“Phase”就是“阶段”,“Gate”字面意思是“门”,但它的作用是“卡”,因为很多项目的阶段目标没有完成,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时,就必须被“卡”住,甚至被毙掉。不让没有价值的项目继续浪费资源是阶卡方法的精髓,其核心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价值的项目上。 阶卡管理方法是企业项目研发管理的非常有用方法,国际上的很多外企,尤其知名外企均在使用。
历史: 1940年以后,阶卡方法在大规模项目研发领域越来越被重视,这种项目管理方法起初被分为八个阶段。1958年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为阶卡方法的“研发”和“批准”阶段创建了与之相应的四个标准成本评估类型。其它复杂产品的研发领域也分别开始使用阶卡方法。比如,NASA也从1960年代开始接受了阶卡方法的理念,并制定了所谓的“阶段评估流程”。“阶段评估流程”把所有项目的研发分解为一系列阶段,并按时序对所有阶段进行独立评估。每个阶段在结束时,只有该阶段的评估要点满足了既定标准标准时,项目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阶段评估流程”包括五个阶段,在阶段与阶段之间有周期性的研发评估。NASA的“阶段评估流程”被视为阶卡方法的早起版本,因为该流程未把新项目研发中的分析和外部式样调研部分内人体系。 节卡方法的一个变形版本是门径管理系统(Stage-Gate System 简称SGS),该系统是由罗勃特·G.库珀(RobertG. Cooper)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 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WinstonRoyce)提出了用于大型项目研发的“瀑布模型”,该模型把项目研发阶段解释为一系列像瀑布一样向下流动的不可逆的过程。 注:欧美的不少项目管理教科书都采用或者深入介绍了瀑布模型理论,由此可见,瀑布模型在欧美国家的接受度非常高。但是,总体上大部分人认为瀑布模型更适用于软件项目的开发。
阶: 典型的阶卡方法有五个“阶”和四个“卡”,五个阶分别是: 1范围定义;2 市场调研;3 开发;4 测试验证;5 市场投放。 在这些阶段之前,通常还有有个准备阶段,一般称之为“概念”或“发现”阶段。在第五个阶段之后,一般还有一个投放市场后评估。新项目研发最好采用完整额的五个阶段方法。对于低风险的项目(如扩展项目或改进项目)则可以采用三阶段版本,即将1-范围定义和2-市场调研合并,将3-开发和4-测试验证合并。对于非常小的设计变更,甚至可以将5-市场投放也并入到3-开发和4-测试验证,这样仅仅采用一个两阶段的阶卡方法。
卡: 卡的设置提供了项目流程中的质量控制点。任何一个卡都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 质量管控:上一阶段的目标是否被高质量的完成? 2 商业路线:市场的现状是否已经发生变化?项目的进展是否已经符合商业预期? 3 行动计划:未来的行动计划能否得到有效的资源支持? 任何一个卡都有可能导致五种结果:下一步,毙掉,暂停,退回,有条件进入下一步。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卡都有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输入:项目经理和团队提交给评审委员会用于决策的内容。包括上一阶段评审时提出的对本阶段的成果要求。 标准:用于评价阶段成果的问题和要求。 输出:评估阶结论(下一步,毙掉,暂停,退回,有条件进入下一步)。如果进入下一步,还应包括下一阶段结束时应达到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