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3-4 08:24 编辑
, \/ ~- ]5 Y& G. Q9 _4 s
& X% R% o, W& Q# P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很多人忽视了2 U6 e5 J8 Y" @. g* v
必须做到“一物一码,一码一物”
# n F5 ?" l+ y( U& C8 Z为此,最好用树形结构。编程则采用XML语言。这恰好同机械产品的BOM组成规律一致。BOM结构都符合树形结构,不会出环。
+ {9 O9 Y( w: G- S% a7 I1 }采用树形结构,首先就是做好分类工作。大类--中类--小类。类中的各个实例,用流水码区别。(用实例比较清楚,符合编程的对象概念。实例是由模型产生出来的。可以这么想,一个模型代表一个类,而实例就是给这个模型赋予了具体尺寸参数。有了确定尺寸的实例就是确定的,而他们的轮廓是一样的,或者叫同类)( l# k4 u$ K. Y. U, W) M
对于零件,只要特征变化、参数尺寸变化、材料、公差、表面处理等,编码就必须区别开来。如果是该类属中的新实例,则给出新的流水码;如果变成另外的类属,则到该类属中去编码。
3 D: [' I9 Y. C( ^( t6 I% i% i* t对于装配体,则只要是下层的零部件编码改变(也包括零部件数量变化),则编码必须改。如果还是同一个类属,改流水码。如果类属改变,则在新类属中编码
# v5 f2 _' j; J4 P. K! l T) l& b4 i& a2 ?3 N/ N! L3 v
注意1:编码如果靠人,早晚出问题。用计算机,则要:模型--配置设计\变型设计方式--参数驱动,通过软件,自动实现上述编码逻辑: J$ ^$ p9 @0 X' i% {
注意2:分类码,可以用软件自动处理,采取XML关于编码计算的方法。网上可以找到;流水码比较简单,顺序增加。假如有个流水码指代的物料已经永远废弃,该码也不能轻易复用
4 ^% {1 w: L3 x8 }) V" q8 p对于标准件,如“M4x6和M4x8”,可以直接用国标中给出的标注方法,不会出违反“一物一码,一码一物”的情况
' m3 [; U9 A9 `1 h8 N1 i- h+ `有时,一些系统规定了编码长度的限制,而搞出的编码长度超出了规定。这时可以做一套符合长度限制的编码,并且保留因为要照顾配置设计\变型设计、XML算法生成的编码。然后为编码做一套数据字典(在软件中常用这种方法),可以互查编码+ q% D+ i* |2 o' B/ c% J
0 Q/ R, ^4 n9 A5 a' l: N7 N- I5 P)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