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92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门峡,三峡,得与失,利与弊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9 07:1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一个帖子,颇有感触。
       这个帖子在非议三峡大坝。可是,我的看法有所不同。
       对于环境问题,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发达国家一直在破坏环境,我们为什么不能向他们讨个说法。更加可气的是:他们还整天喋喋不休的批评我们。

建议老大加精:把这个观点发布到全世界!!!

【原帖】
三峡等于三门峡?对于反对者而言,中国长江上的三峡大坝(Three Gorges)是一个重蹈覆辙的悲剧,因为历史上已有前车之鉴。位于中国中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三门峡大坝如今被视为一个灾难性错误,共产党高官批评它给该地区造成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当年设计三门峡大坝的中苏工程师团队肩负的使命是防洪、发电并改善黄河的交通运输,与建设三峡大坝这座全球最大水电站项目的初衷相同。

与三峡一样,三门峡工程得到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共高层的支持,同样没有充分考虑对中国第二大河如此大规模的破坏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前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表示:“这个大坝确实是一个愚蠢的错误。”陕西省是三门峡工程及其后果最为直接的受害者。“我们应从科学的角度考虑所有这些工程,如果不科学,我们就不应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我认为,这个工程非常愚蠢。”

多年来,安启元一直大力游说,希望拆除这个大坝。他对三门峡工程的批评在最高权力走廊中得到附和,甚至包括那些三峡工程的坚定支持者。

唯一认为三门峡大坝有好处的人,是生活在大坝附近农村地区的基层共产党官员。他们忠实地遵守着已经过时的党的方针,认为大坝的好处多于负面影响——这与目前三峡大坝的口号一致。

安启元表示:“三门峡大坝给生活在黄河附近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些灾难远远超过大坝在某一时期可能带来的好处。”

三门峡以及其它考虑欠妥的水电和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不断恶化,引发了土地争议。

三门峡大坝一完工,混浊黄河中的沉积物就开始堆积,导致政府不得不在几年后重修大坝。几个世纪以来,由于破坏性洪水频发,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悲哀”。

尽管工程在上世纪60年代彻底重建,但泥沙淤积仍在继续并向上游蔓延。修筑大坝本来是为了防范洪水,但大坝自身却最终导致洪水暴发。毛泽东当时曾生气地宣布,如果大坝没作用,就应炸掉它。当时,超过40万人被迫搬迁,为大坝和水库让路,其中许多人生活在附近城镇类似贫民窟的环境中。

随着泥沙不断淤积,且工业用水过度导致黄河流量减少,大量耕地重新浮出水面,促使许多农民回到耕地上,勉强维持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正式将大量搬迁农户重新迁回原籍,但多数人分到的土地大大少于20多年前他们留下的土地。

“政府让我们离开土地时,我只有十几岁,等我们回来时已是1986年,”生活在水库地区的60岁的农妇刘翠英(音译)说道。“我们只是要求得到以前属于我们家的土地。如果我们得不到应有的土地,我们怎么生活?”

在三峡地区,至少130万移民的重新安置问题引发了土地争议,政府曾多次镇压。一些官员担心,就像三门峡的例子那样,由于移民难以适应新的环境,问题将恶化。

三峡工程的批评者警告称,三门峡工程许多最糟糕的环境影响可能也会在这一新工程上重演,包括泥沙淤积、长期污染以及洪水愈加泛滥。

如今,三门峡大坝仅偶尔发电,发电量也很小,而在建设之初,官员们却声称,该大坝将提供全国电力需求的三分之一。

三峡大坝也有类似的豪言壮语,高官们称,三峡大坝将提供全国电力供应的十分之一。然而随着电力需求飙升且大坝的诸多缺陷开始显现,这些豪言壮语已悄然沉寂。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的水资源管理专家伍新木表示:“全球已进入一个后大坝时期,三门峡大坝明显是一个错误。”

“我们应从三门峡工程中吸取教训,考虑建设大坝的长期影响,而非短期利益。”

【我的回复】不过,楼主好像没有说出非常具体的理论依据啊。
我的看法是:大多数的原因应该和环境的恶化有关系,做事后诸葛亮是不合理的。根据你的观点,长江葛洲坝就更加错误啦。另外,好像那些强烈的批评者还缺乏一个历史观:隋炀帝的5渠如何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2-29 07:36:58 | 只看该作者
三峡的争议不是什么新闻啊。钱正英是主张上三峡的,张光斗、李锐这些人好像是坚决反对的。这个争议在国内一直很激烈的,从来也没有形成过一个统一的意见。三门峡大坝已有确定的结论,主要是泥沙淤积问题。主要决策者陈云同志自己也是承认的。记得过去看过,三峡的主要作用,依次是防洪、改善航运和发电,主要反对理由是环境和生态会恶化。这个争论一直都是这样。这个文章没有什么新的观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07:4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鹰 于 2008-2-29 07:36 发表
三峡的争议不是什么新闻啊。钱正英是主张上三峡的,张光斗、李锐这些人好像是坚决反对的。这个争议在国内一直很激烈的,从来也没有形成过一个统一的意见。三门峡大坝已有确定的结论,主要是泥沙淤积问题。主要决策者 ...

老大很有研究啊!!! 。钱正英应该是“水龙王”,比较他们应该更加有发言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2-29 07:46:49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几十年之内会不会有大洪水了。发电的好处立刻就得到了,航运改善情况现在不知道,是不是主要是上游的航运,也就是重庆到宜昌这一段。当然,枯水季节放点水下来,对下游航运业有好处。环境恶化问题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来,至于这次冰雪灾害和三峡有关,至今没有看到任何科学分析。估计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疑心而已。对了,当时反对的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百万移民。移民问题好像解决得还不错。
总之,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什么时候出漏洞,才会成为新闻。这几年看不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08:15: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农民和中国最基础的思想就是“均贫富”啦。在工程技术上,南水北调也算是均贫富了。看看西北的一些地方的缺水、北京的沙漠化、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罪魁祸首就是英国。毛主席教导我们“改造世界”,对于三峡工程而言,应该属于改造世界的大手笔啦。至于泥沙的淤积应该属于自然现象——清淤应该摊入运行成本的。我的看法:唯一的不利是一旦发生战争,下游的人口密集区就遭殃了。北方人的思想观念永远赶不上人家江浙——那么缺水还不搬家——据说浙江人在外地的比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2-29 08:44:4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其他方面(环境保护、泥沙冲击技术等等)与时俱进,三门峡大坝的危害远没有那么大,甚至是有益的;关键是哪些方面都没有太大起色甚至有些方面倒退。三门峡大坝现在绝对是个祸害,就像文章所说的一样,上游发大水了他还在发那么一点点电(一次陕西境内水患新闻媒体上有政府的人说怎么办,不发电这一部分人也要吃饭云云,联想到某钢铁集团污染20余万人当地居民生存环境,同样媒体的官方口吻是怎办,停了或者严办了该集团要影响四十万人的吃饭问题,悲哀)。其实根本不用拆除,很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只要多放点水不发电了危害就可以大大减轻。
   老鹰说的移民问题是大问题,因为我们的国情每次这样的举动都会产生大量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灰色甚至黑色现象并行

[ 本帖最后由 扬天测量 于 2008-2-29 08: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2-29 08:4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的帖子

对,当时怕敌国炸也是一个反对理由。其实,我感觉这个倒不必害怕。一颗原子弹几百万吨TNT当量,一颗氢弹上千万顿TNT,一个现代大都市有3颗就可以毁灭。三峡怕炸,大城市就不怕,敌国就不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09:11: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鹰 于 2008-2-29 08:49 发表
对,当时怕敌国炸也是一个反对理由。其实,我感觉这个倒不必害怕。一颗原子弹几百万吨TNT当量,一颗氢弹上千万顿TNT,一个现代大都市有3颗就可以毁灭。三峡怕炸,大城市就不怕,敌国就不怕?

哈哈,可能成本更低吧:一个原子弹可以解决很多大城市——就不需要3颗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2-29 10:54:43 | 只看该作者
三峡一修成,年年气象很怪,气象的极值出现的特别频繁,是巧合吗?我认为不是.
三峡工程的利弊大小问题,估计不是这短短几年能完全评估准确的,是功是过由后人去评说。做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的我认为,因为三峡工程造成了长江流域的诸多物种濒临灭绝或加快灭绝这种损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啦!请问这些问题是否是我们的宋祖英这类代表能负责和当初能理解的?我想她除了懂唱歌以外估计没有看过基本科普书籍......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2-29 11:0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的帖子

不可能,我计算过,北京这样的规模的城市大概需要3个。氢弹可能一个就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11 14:51 , Processed in 0.07231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