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表面发黑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钢铁制品的防腐及装饰处理。目前,钢铁发黑主要有高温碱性发黑、常温发黑。 . y. e& f9 g) x / u) y. R! Z2 g6 Y& o) Q一、高温碱性氧化发黑: 7 ?* I6 o( v. H$ Y7 H( u高温碱性发黑(又称发蓝)是钢铁最典型的发黑方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且工艺相对成熟,发黑质量稳定,膜的外观、附着力和耐蚀性为目前各方法中最为理想的。因此,它仍是目前钢铁发黑的最主要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NaNO2和NaOH 的浓溶液, 将欲发黑的工件置于此液中, 在140℃左右(视共建材质不同,发黑液温度略有不同,一般高碳钢在138℃,中碳钢在140℃,低碳钢在142℃)煮40min 左右。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钢铁件表面形成致密的晶态结构的Fe3O4膜。该氧化膜与钢铁基体表面接触良好,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和防腐性能。( _; {& {% F" x% s5 p2 o* q: z 高温碱性发黑的机理:高温碱性发黑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多个,首先在高温下发生下列反应) l1 q! F7 e7 c 2NaNO2= Na2O + N2O3(1)6 w. ~0 f2 l% e* O 生成的N2O3再和溶液中析出的氢发生反应 ' F5 X5 n) X- a2N2O3+ 6H2= 4NH3+ 3O2(2) 4 h, m! U. H k& c生成的氧会与铁发生下列一系列反应 - @/ Z+ C2 ]( Q* b- d7 N8 u2Fe + O2= 2FeO (3)+ M- R e! {0 Y, W& p 4Fe + 3O2= 2Fe2O3(4) : c- w% T5 ?9 ?+ m3Fe + 2O2= Fe3O4(5) : v; D, D) s, O) n" K一般认为,上述反应按哪种方式进行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氧的浓度。氧的浓度高会生成Fe2O3使表面发红。因此,应适当控制氧化剂的含量,从而得到黑色的晶态Fe3O4膜。 Q F. T' U5 z; p5 g: o8 s- u. P6 B # {# T# a$ T7 I7 P二、钢铁常温发黑技术7 m( s5 A' @& S+ H0 x 钢铁常温发黑技术是80 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钢铁发黑技术。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钢铁发黑时不需加热, 在5 ~40℃的宽温范围内均可使用。发黑速度快,一般仅需几分钟,大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同时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材质,用锻造件和灰口铸铁件做过实验,其效果与普通碳钢件的效果差别不大。目前大多采用亚硒酸—铜盐体系,发黑膜的主要组成是CuSe和少量的单质Se ,为非晶态组织。. [( Z5 i# h8 H: b7 [. X 但目前该技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膜附着力差,容易剥落;由于常温发黑膜为非晶态组织,致密度不高,导致耐蚀性尚不理想;常温发黑液的稳定性较差,,配制好的发黑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沉淀;因配方中使用SeO2,对苯二酚,NiCl2,CuSO4等,因此成本相对较高,由于SeO2为高毒物质,故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不利。上述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常温发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很多研究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的结果尚不理想。 / L* U% P& Y2 @; r*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