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7-8-30 23:56 编辑
D+ K& l8 _; w0 k4 d' ^/ G- f6 s+ Z: K, s2 J5 m% X
大家知道有一定历史和规模的公司在对一线工人的绩效考核上都有一套成熟的办法。" e" g4 ~( o: _* r0 G% I1 }6 r
拿机加来说,一般是工艺人员出完相关机加工艺文件都会给出相应零件的机加工时,车间主任根据每个月加工零件的工时总和计算上报绩效。8 P- X( n# M% Q2 k; H
装配车间也是一样,严格来说,装配也是要有装配工艺的(关于装配工艺本身其实有很多值得说的内容),普遍的做法是将常规产品模块化。. P+ D6 @2 ^& ~5 F/ \ k8 \
比如:
l$ p, D2 a$ i6 ^ r0 ?3 M 调整安装一套滚珠丝杠副包括两端的支撑座和进给电机,完全可以参考以往装配经验给出装配工时,再结合实际乘以一个系数,线轨、模组,气缸以此类推。8 [" W/ }, j, r/ Y o
装配一个齿轮进给箱可以根据它的变速等级,大小、复杂程度归类给出合理工时及系数。0 h$ M# A# l+ M! } M Y# k) W
等等吧,其实很多东西都有相通性,时间长了认真总结总能找出相似规则。7 }# f$ W& j' G- N! T C
这就会对工艺人员要求较高,首先对产品结构要很熟悉,对典型零部件的装配工艺过程,工装,检验及检具量具都熟悉其使用过程及方法。8 e6 b! R3 k; j: n- S, u
当然也少不了和经验丰富的装配钳工师傅请教,时间久了上下部门相互协调慢慢就会总结出一套好的装配工艺指导和工时标准。
- G3 p! |% o: W* ~ v5 c9 @# C. v# ?3 S( e8 Y: B$ Y
这样就不怕车间工人磨洋工了,一套设备下去图纸和装配工艺都有,基本的工时都有了,至于你装十天和一个月基本工时不会变了。
, @- v1 G! F% K( r6 ` 至于有人会说质量,那是另一个部门该管的事了,我们的做法是关键功能部件装完要找质检检验签字确认后装配才能继续,还有出厂检验。1 q/ F5 C; k3 I. P
如果既没有工艺部门也没有质检部门,机加靠师傅拿图纸自己发挥,装配随个人经验那以上都无从谈起了。
2 r! A3 |; f/ e7 Y" u3 h" _
6 A' P* Z; y5 R- Y* G/ I3 L) J- s' z/ q- [
8 @3 X8 P/ Y7 {% \/ K
/ J9 U, Y& W. ~; p6 C9 e7 d; x8 f3 g) q# x+ L
" V8 `$ @) o7 y, ~# O R, Y
0 ^* @6 H. b& P# Q
! D# y$ B- C* o: s. F7 s( b) W8 j2 M8 [) C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