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对于关锡友,看过他一些谈话和访问。两会的时候他还作为东北老工业区代表发言了。总感觉他已经脱离了做实业的思维。不像董明珠走到哪里都想要说一些振兴实体经济的话。这种思维对于整个制造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符合信息时代的大数据的潮流。但是他说如果机床老不坏,那他们做机床的就没钱赚。这句话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机床是作为一个公司的固定资产,这个资产会折旧,但是周期应该很长,这样才对得起前期技术交流和购买成本。我去过一些老工厂,工厂最宝贝的还是从德国、瑞士买了20多年的老机子。刚性、精度稳定性方面依然很好,工人也很小心地维护着。
7 i9 d+ `3 c# n2 f
5 d$ A& E! l; X4 g3 C我们国家的很多大厂,因为拿到投资、拿到国家补助就砸钱买设备。但是却不注意刀具、夹具的更新和设备的维护。很多厂花200万买机床很舍得,因为能拿到贷款。但是如果在使用后要花20万买夹具就表现出非常不情愿。须不知在高精刀具夹具的投入和保养甚至比再买一台设备强。
& v5 s* B; N/ q" Y
/ v; x8 _9 M0 A; p现阶段机床最重要的是本身的品质和服务。前期技术沟通后到厂的性能和使用出现问题后的服务。所以这就要摆脱机床买卖过程中销售的主导模式。从销售拉关系喝酒吃饭转变为前期良好的技术沟通和后期及时快捷的售后服务。提高售前和售后工程师的待遇。这些人在一线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待遇微薄。而这些人反而是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最了解客户需求和自家机床的人。
3 u. U1 p5 i# G7 {. |- i( ^/ Y! Y9 K* a/ k d" H% _
平心而论I5的机床性能还是不错的。就是身价放得太低。有些有实力的客户反而看不上,私营小工厂很欢迎的。希望I5在市场上能走得远一些,久一些。让更多做机加工私人企业受益。同时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I5上是一步很险的棋。就像当年长城汽车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H8上一样。不管这个系列的成败如何。不注重全局化、没有丰富的产品链、没有自己独门的技术优势再绚烂的鼓吹都会只是空中楼阁。4 r% Y3 n" u% x! Q" v8 b
6 Q7 R }& a, p- |# n+ [
说一句不成熟的话,我倒希望国家暂停对一些国产机床的补贴补助。就让他们难过一阵子。以我的单纯之心我也非常希望国企的这些高层少一些争斗,多一些发展民族工业的情怀。现阶段基础工业依然是立国之本。3 O1 S% v4 }# G9 q6 h9 L
' X+ h, f8 k- [* Q
以上浅见,大家轻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