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龙九禅师 于 2017-5-26 12:49 编辑
在沪上与社友共事过,公司人员配备大致如下: 备注:为了不太惊世骇俗,该数据做了一点调整。 仅供参考罢了。
组装人员 设计人员 文职人员 管理人员 业务人员 总计月薪 人数 总薪资 人数 总薪资 人数 总薪资 人数 总薪资 人数 总薪资 10 8 W 20 30 W 10 6W 10 15W 10 12W 71W
组装人员每个工时成本=7.1/22/8=403人民币(实际还要高) 还不含税收,厂房租金,水电,等等。 这是需要多好的产品,才能支撑得住这样子的劳动力成本呢?
举个栗子: 设备行情价10万左右的, 两名钳工,一名电工,组装调试到客户验收一周内完成, 工时成本 3*8*5*403=48360元人民币, 如果不顺利的话,还要加班,当然加班可以用调休方式,不给加班费。 采购成本如果在5万(毛利50%已经挺高了),再算上运费,就已经亏本
总的说来,感觉现在设计人员(包括自己)都开始习惯5*8H,完全不想加班,所以工厂的设计队伍越来越庞大。 工厂都不停的都在加强管理,管理是基于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所以进行数据采集录入的文职人员必不可少。 纵向的管理还要加上横向的制约,才能保证企业健康良性的PDCA, 于是组织架构越来越庞大。
再举个栗子: 去年一位朋友开山立寨了,专职只有两个人, 一个负责设计采购品质,一个拾遗补缺打下手,忙时请朋友兼职组装, 不到一年时间出货30多台,产值超过200万, 都是订制品,除了两个单子是8台和6台之外,都是1,2,3台这种单子,没有一台设备返修/退货。 在毛利20%的生死线上挣扎了一年,没有亏损,略有一点盈利。
思考: 能不能将这种模式,在规范企业运作呢? 项目责任制,想挣钱的留下,做事的人挣得越多,工厂盈利越多。 干砸了,自己就要对结果负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