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西汉建国之后,就马上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不光是刘邦,历代皇帝在建国初的时候都会对其功臣名将进行分享,这样是稳定局面、避免再起战火的最好方式,也能化解一些内部的风起云涌。但是分配绩效也是一门学问,刘邦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对在打败项羽的战争中贡献突出、相对独立的各路军事统帅进行分封,给予最高封赏。然后分封爵位,这个过程充满了争议,焦点是“一线业务人员”与“二线支持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贡献大小问题。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所以得到的封赏应该最多。而一线的功臣们则认为,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却没有一个舞文弄墨的行政后勤官员得到的多,大呼不公。这样的争吵持续了一年,才封了二十几位功臣,其余的人仍然没有得到封赏。舆论开始对刘邦不利,未被分封的大臣们抱怨刘邦“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刘邦身陷“绩效门”危机。为摆脱困境,巩固国家政权,刘邦针对绩效评价的各关键环节采取应对措施。 《楚汉传奇》剧照:左萧何,右刘邦 1、明确绩效标准,区分战略绩效与执行绩效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对绩效评价的标准存在较大争议。焦点问题是文官萧何的绩效评价高于所有武官,这遭到了武官们的集体反对。面对大臣的质疑,刘邦举了个不是很恰当,但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有效地区分了战略绩效与执行绩效的差别。 刘邦说:“你们知道打猎是怎么回事吗?”大臣们说:“知道。”刘邦又问:“那你们也知道猎狗吧?”大臣们说:“也知道。”刘邦说:“这个打猎呢,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指明野兽、兔子的位置的,是猎人。你们这些能够抓到野兽的,只不过是功狗罢了,而萧何能够指出野兽的位置、适时放出猎狗,则是功人!”这样一来,大家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2、注重绩效沟通,适时传递评价信息绩效管理的灵魂是沟通,没有沟通的绩效必然是“两张皮”,必死无疑。 刘邦是一位注重沟通的领导,能够利用各种机会与大臣们交换关于绩效评价的看法。有一次请大臣们饮酒的时候,刘邦要求大臣如实分析为什么刘邦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却不能。大臣们的分析更多是关注刘邦本人的行为,即“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对刘邦的激励手段给予了高度的称赞。 而刘邦却避而不谈自己的领导才能,借机将张良、萧何、韩信三位取得卓越绩效的功臣推向前台,表达自己对绩效评价的观点,为自己的分封行赏决策奠定舆论基础,减少冲突的发生。刘邦还向重臣了解其对各官员的看法,拓宽绩效评价的角度,减少偏差。例如,“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就发生在刘邦与韩信的一次绩效面谈的过程中。 3、关注绩效评价反馈,保持绩效评价策略的灵活性刘邦在办公室的楼梯间看见一些将领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就问顾问张良:“这些人在嘀咕什么呢?” 张良说:“陛下,您还不明白么,他们是在谋反啊。” 刘邦说:“天下马上就要安定下来了,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您原来就是个老百姓,靠着这帮人得到了天下,而您现在给跟您关系比较近的萧何、曹参都封了大官,把跟您结仇的人都给杀了。现在朝廷在搞绩效评价,大家都知道,您就是把天下都送出去,恐怕也不够这些人分的,所以,这些人担心不但得不到封赏,反而担心因以前得罪过您而被您杀掉,所以,他们就商量着要谋反。” 刘邦忙问:“那怎么办?” 张良说:“陛下现在最憎恨的人是谁?而且,得大家都知道这事儿。” 刘邦说:“雍齿跟我有过节,曾经有几次都让我很没面子,我很想杀了他,但考虑到他还有些功劳,所以有些下不了手。” 张良说:“那你就先封他吧,这样大家就不会担心自己没有封赏和被杀了。”刘邦听后,马上着手落实有关部门为雍齿确定绩效成绩并封侯。没有被封的大臣们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得喝酒庆祝。 2 C# ^7 n5 G y' S8 L
更多内容请关注必威体育网址资讯: 只要3个圆圈就能确定你的职业发展方向$ b% }; p: @3 h0 X7 E 经常负面评价别人,自身人格的“黑暗”也更显著 # ?- K+ u1 {& G5 N% B2 G8 H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折磨走的 " ?: ~& s% z" \观音是怎样支持唐僧达成绩效目标的8 Y+ p& n" v+ n' K: |. X 我国制造业人才紧缺3 t! P: i) R$ ?# ^- G0 {' ^* ? - X4 s, @$ Q' [$ r3 P1 l( ^' ? ' Y6 h4 Y' A1 I' a0 s&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