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裁员潮愈演愈烈。某公司传裁员、然后公司辟谣不断,这几乎成了一种常态与惯例。
今年初滴滴传出大规模裁员,不久前传出贝贝网裁员10分钟走一个,后来有华为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日前消息曝出魅族裁员幅度达25%,估计超1000人。从去年开始,乐视、蘑菇街、奇虎360、滴滴、暴风魔镜等公司相继传出裁员消息,“被优化掉了”也成了互联网公司不少离职员工自嘲的一个热词。2016年有机构公布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有46.34%的创业者表示今年进行了规模不等的裁员。在接受调查的328家创业公司中,有20家出现了50%以上的裁员。
事实上我们发现,互联网裁员潮频现甚至要高于其他行业领域,最直接的原因是员工成本过高,市场风口与行业走向变化太快。根据去年某招聘平台曝出来的知名互联网公司平均薪资显示,人均普遍在两三万,稍微资深的技术与产品人才4~5万的也不在少数,当然,这还未计算股权激励部分,而后者对于部分员工而言则是大头。
拉勾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各行业薪资依然在持续上涨,技术和产品分别是以8.4%与6.9%的增长率处于上涨顶层。这对于创业公司尤其是需要大量烧钱拼市场的独角兽公司而言,员工成本事实上是一笔很大的成本开支。从电商、O2O、智能硬件、网约车、VR、共享单车、直播等各种风口发展的过程中,各大公司都在拼尽全力快速融资烧钱迅速扩大规模,在短短一两年抢占头部阵营赛道,从A轮冲到D轮然后上市,企业员工跟随公司的当下的势头与融资额一荣俱荣,一旦势头下滑则职业生涯迅速滑坡。
许多创业公司在创业启动阶段,需要大量各方面的人才来快速推进占有市场份额以及获取高额融资,等到发展到足够大的体量,而市场完全成熟稳定下来之后,既有的大量人力岗位会逐步产生冗余,因此需要开始淘汰。资本是另一种春药,延缓了企业在商业模式上问题的解决,依赖资本驱动的公司发展到后期裁员就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过程。
另外,通过更低的成本获取流量,更快的速度获取用户的流量思维事实上对于创业者来说越来越难,在当前互联网市场中已经逐渐不适用了。在互联网行业,每一个领域只能容纳一到两个玩家,从2015到2016,倒闭的创业公司已经越来越多。随着市场走向饱和利润下滑,烧过的钱需要通过通过裁员来清理冗余,增进效率并压缩成本就成了一种常态,降薪裁员就成为一种必然。更为主要的是,互联网行业的泡沫也体现在人才本身,据说有些培训班几个月就能够培训出一批又一批的程序员。
事实上,在互联网内部,由于内部竞争机制以及要与竞争对手拼进度,存在着诸多为了推进某一新项目或短期应急的需求而多出来的冗余岗位,许多在职员工的能力与价值,也不能支撑其薪水的价格。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早期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已经打破并且在走向饱和,市场上无论工程师与资深技术专家,产品经理,运营都足够多,甚至一些传统行业的销售与媒体记者都转行到互联网公司做市场或商务与市场传播,行业人才逐渐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