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软件(Industrial Software)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包括系统、应用、中间件、嵌入式等。一般来讲工业软件被划分为编程语言、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工业软件大体上分为两个类型:嵌入式软件和非嵌入式软件。嵌入式软件是嵌入在控制器、通信、传感装置之中的采集、控制、通信等软件,非嵌入式软件是装在通用计算机或者工业控制计算机之中的设计、编程、工艺、监控、管理等软件。由于在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无可替代的优势,工业软件直接决定着两化融合的进程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工业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而智能制造的核心就在于工业软件。
工业控制软件除具有软件的性质外,还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随着自动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通过不断积累行业知识,将行业应用知识作为发展自动化产业的关键要素,逐渐成为企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因素。软件即是服务。这不单单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软件是服务,明确地讲,工业控制软件也是服务,更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符合国家要求的“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方向。
通过专家与用户的发言,使我对于国产工业软件的现状有了进一步地认识。主要是:
第一,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工业软件在关键技术、工业需求结合方面与国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工业软件的核心算法尚未掌握,如CAD的几何内核算法和CAE有限次元算法,国内软件企业仍需通过授权经营或整体购买的方式进行使用;二是与工业应用需求结合不紧密,国产工业软件多为标准化通用型产品,对产品定制和二次开发的相关经验积累不足,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工业实际业务与特定场景需求。
第二,我国企业竞争力较低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成熟度较低,企业竞争力不强。当前我国软件企业整体不强,软件产品多集中在OA、CRM等门槛较低的软件类型,而国外产品在MES、ERP、PLM等主流工业软件市场上占据主导,稳定性与可用性均强于国内产品。同时,国内工业软件产品虽然价格较低,但是性能参差不齐,与其他厂商软件的兼容性较差,持续服务水平无法保证,市场对国内产品的信心和认可程度总体偏弱。
第三,企业的产业链较脆弱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价值链仍不完善,新兴产业环节主体缺失。由于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关键技术存在差距等原因,我国工业软件产业链缺少高技术附加值的增值服务供应商,如结合信息技术与行业需求的行业应用服务商、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商等。同时,在一些新兴的产业环节,国内企业受限于多方面考虑尚未进行有效布局,如工业整体数字解决方案、工业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工业大数据平台等。实际应用时,软件服务和工业的融合仍是两张皮。
第四,软件复合型人才稀缺
我国工业软件复合型人才稀缺。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工业技术,并且具有一定企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材率低、培养难度大导致工业软件人才大量缺口。同时,受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力成本上升较快,软件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压力日益增大。国外软件企业加快在华布局,也使得国内各企业间争夺人才的现象更加激烈,许多国内企业依靠实施工业软件项目培养出的工业软件人才流失严重。
第五,知识产权的保护滞后
工业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滞后。工业软件的主要用户是企业用户,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而选择盗版软件或是放任员工使用盗版软件,且由于工业软件与生产过程的紧耦合性,盗版软件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可能会使整个工业企业承受严重的损失。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免费意识”的形成,使得国内企业不愿意投巨额资金进行工业软件的研发,从此进入工业软件企业凋零的恶性循环。
第六,产学研的道路没走好
多年来,我们产学研的道路并没有走好,学校搞,企业也搞,软件公司也搞,并没有将资源和力量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形成上下贯通的技术链。
专家们认为:“专注才有机会,抱团才能发展。只有形成产业链,每家工业软件企业必须聚集、专注,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但迟迟未能扭转中国制造落后局面。而两化融合的提出在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指明新方向和途径的时候,也让更多国产工业软件企业看到了发展的新曙光。可眼下,想要抓住这道曙光的企业,仍需克服重重阻碍,才有可能改变以往国产软件长期面临的局面。
当前,国内整个工业的发展需求为国产工业软件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发展背景。而技术变革,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的兴起,以及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都为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