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iaobing86203 于 2017-2-15 15:10 编辑
非标配件价格与人工成本的对比而如何抉择
此事件是由一个非标自动化设备引起,产生的影响到后期批量生产后愈发激烈,面临的抉择希望各位社友大神能给予些建议;
首图是我司要开发生产的零件,不锈钢材质,模具冲压完后需要做表面抛光处理,要求达到镜面效果,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8;因为该产品在打样时是操作工手动抛光,小批量试制时客户也能接受抛光后的状态;在去年中旬时,该零件产量大幅提升,为了完成订单由原来的1人抛光增加到4人,因此人工成本较高;为此,我接受到了根据产品开发出一台非标设备的任务,拿到产品后,首先根据产品状态,在网上收集资料选择了抛光轮,此抛光轮对于该设备其关键性作用,因为后面的结构设计都是根据它的外形尺寸与状态设计的(初期设计时也挺担心的,怕方向搞错),工艺确认后再次就进行了结构设计,最后经过几个月调试整改也终于达到了批量生产的状态。非标设计可能都有个通病,就是问题都出现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而且现在这个问题也是愈发严重,调整成功后的成就感竟在这一刻彻底崩盘,都开始怀疑自己了。。。
现有问题点如下:
抛光轮的价格太贵(采购无法控制降低成本),而且更换频率较高(操作与修磨方法影响寿命);大量生产时,更换抛光轮的成本等同于操作工的人工成本,在公司利益层面这台设备研发的意义就没有了,并且这台设备的制造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调试更是通宵达旦过。因抛光会产生灰尘,对人体有伤害,但这台设备就不会,只需普通操作人员装件、关门、按钮就可以操作了,有一定的人性化。但公司强调利益对等,我现在该如何抉择,是否要坚持说服生产使用该设备?请各位社友给予高见。
1、图片一是产品的抛光状态;
2、图片二是抛光时选用的配件-抛光轮;
3、图片三是研发的抛光设备实物图片的一部分。
此贴只是聊到成本的话题,若有社友也开发过类似的设备,可以多多做技术交流探讨,这台设备在调试时也改过很多次,抛光轮的尺寸与目数都会影响产品的抛光状态,也收集了一定经验教训。
|
-
4.jpg
(30.4 KB, 下载次数: 136)
-
3.jpg
(91.56 KB, 下载次数: 136)
-
2.jpg
(118.94 KB, 下载次数: 132)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