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6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一行莅临我市调研,并召开“泉州制造2025”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座谈会; ? 6月20日,由科技部主办的“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现场会在泉召开; ? 泉州经验分享。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促进我国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持续创新,推动机械产品的创新应用,2012年,科技部会同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启动实施了“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作为“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示范地之一,泉州在实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过程中,先行先试,敢于创新突破,生产的数控机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正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6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一行莅临我市调研,并召开“泉州制造2025”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座谈会。 会上,周济认真听取了我市推进泉州制造“21211”工作以及申报“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与与会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希望泉州在智能制造、优质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四大重点领域走在“中国制造2025”前头,给全国“数控一代”、“智能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工程作示范,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6月20日,由科技部主办的“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现场会在泉召开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部门代表、专家及高校、企业、行业协会代表等将齐聚泉州,就各地在推进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行深入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省长于伟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以《一代技术一代产品一代工业》为题发言,就《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与内涵、如何深入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等方面进行解读。 市委书记郑新聪在会上就泉州实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情况作典型发言。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这次现场会精神,学习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推动“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提质扩面,进一步集聚高端研发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加速“数控一代”创新产品专利成果产业化,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大力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众多大咖云集泉州,论剑“数控一代”。数控一代联盟多家成员如泉州装备所、泉州华智能研究院、嘉泰数控、黑金刚等参与本次会议;科创联十多家会员企业也亮相本次会议,如海天材料、福建凤竹、匹克集团、九牧厨卫、南方路机、晋工机械等。 f7 x0 `% [1 m r. j 泉州作为敢于先行,勇于创新的“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示范地之一,有着独有的泉州经验。 7 s+ u! Y# |: z/ w- K( Z1经验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泉州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制造基地,制造业产值1.3万亿元。其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纺织鞋服、建材家具、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占六成以上。2013年底,泉州在福建省率先实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目前已有1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30%,今年可达40%,取得了较大成效。“数控一代”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提效率降成本、提品质强竞争,成为泉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2经验二:构建政策体系 在推进“数控一代”示范过程中,泉州注重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全方位政策体系。积极承接国家决策部署和省政府支持泉州“数控一代”10条、发展智能制造9条等文件,市里出台了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等系列政策,从创新平台、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市场开拓、金融保障等方面聚焦支持,形成创新合力。两年多来,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18亿元,撬动全社会投入850亿元。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发挥党委政府在产学研用合作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专家讲座、政策解读、宣传推广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参与“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数控化改造升级的重要性,主动找政府、请专家、引人才、买设备,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3经验三:贴近需求研发 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面向科技前沿,推进“数控一代”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不求“高大上”、但求“接地气”。抓重点领域技术突破,组织产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承接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区域试点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市级试点示范项目350个,突破多主轴多通道数控机床、柔性制鞋、水暖抛磨等领域数控技术瓶颈,开发数控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200多项,获专利3000多项。 企业研发贴近市场需求。嘉泰数控公司研发的小型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填补国内空白,售价仅为进口的三分之一;黑金刚科技自主研发的鞋业智能制造生产线,将原需148人的生产线减少至38人即可的柔性制鞋智能化车间,提高产能降低耗材使用,同时质量标准还得到大幅提高;九牧厨卫自主研发应用的陶瓷智能生产设备拥有100多项专利,生产一个马桶从原来的24小时缩减到20分钟,产品合格率由70%提到96%,智能马桶技术不输国外,且更适应国内卫浴使用环境;百宏聚纤结合纺织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化纤智能生产工厂,建设自动化纺丝生产线、全自动包装系统、全自动立体仓库等,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减少用工1000人,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在大数据时代,积极与“互联网+”衔接。把装备制造产业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结合,推动远程诊断监测、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业创新发展。比如,海天科技公司基于网络协同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打造纺织服装时尚梦工厂,设有六大平台,构建起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体系,实现按需生产。 4经验四:突破推广应用 实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关键是要让数控化、自动化装备真正走进企业、进入车间,企业真正享受到“机器换工”红利。去年,全市组织“三个一千”推广计划,即一千台机器人、一千台3C钻攻中心、一千套数控装备的生产和应用,已分别完成1300台、2100台和3500套。今年实施“21211”工程,即组织申报两个国家专项,企业数控化率提高10%,建设示范企业200个,推广国产工业机器人1000台,培训智能制造技术人才10000名。 政府全方位服务,重点支持首台套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企业年度最高补助资金总额可达1000万元。对高端创新首台套设备补助,在产业基金、贷款贴息等给予特别扶持,最高可补助500万元,销售推广每台最高补贴3万元。组织示范企业负责人向同行业讲做法、算细账、支实招,引起共鸣、示范带动。今年计划举办100场、培训1万人次以上。 此外,由政府牵头构建数控产品供需对接平台,举办了纺织服装“数控一代”应用现场会、万家企业“手拉手”专项行动等对接活动,成功对接企业308家,达成合作项目390项,设备对接金额130亿元。 5经验五:建平台聚人才 针对“数控一代”工程缺乏高端科研平台和人才的短板,我市邀请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建设,累计合作设立33个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打造“一所一中心”、“一产业一高端平台”和“一县一服务平台”。 目前,已引进中科院、华中科大、哈工大等在泉州设立高端研发机构。这些科研院所已经组建20多个研发推广部门,合作攻关项目170多项。设立了公共技术服务窗口,引进国防科大、福州大学等高校专家常驻“坐班”,接受企业咨询,不定期深入企业上门服务。改造提升领SHOW创客乐园、德化瓷智汇等50多家涉及数控和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的众创空间。同时,充分发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磁场”作用,共吸引、集聚包括27名院士在内的700多位装备制造高层次人才。加快培养一批“会开智能机器”的蓝领,全市已有14所高校开设智能装备专业,每年将培养智能装备方面毕业生1.2万人。 6经验六:提供金融保障 发挥泉州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试验区优势,从“供”和“需“两方面入手,强化对高端装备制造商和应用商的融资保障,促进资金链和创新链耦合。 一方面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通过降低担保条件、创新金融产品、应用买方信贷、按揭贷款等工具,累计发放企业设备贷款超过400亿元。泉州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专门对“数控一代”创新企业推出“泉能贷”、“数控易贷”、“技改贷”等金融产品,授信超过30亿元。另一方面发展设备租赁服务。出台发展高端装备融资租赁“六条措施”,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加速折旧等方面,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租赁业务。对新设的租赁公司给予最高500万元注册奖励;对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业务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探索组建产业基金和众创众筹模式。成立注册资本50亿元的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等基金,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基金体系,有力支持企业开展“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作。荣华公司采取众筹办法,通过生产企业、应用企业、员工、社会等多方出资,采购1000台数控机床,各方投资回报则主要来自后续的销售分成。 7 [2 P2 s7 C9 x"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