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69年到1971年的三年时间里,知青朱敏在宁波东乡从事着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春种秋收时,他要每天从凌晨2点工作到晚8点。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他似乎始终无法适应这种正规、平凡的生活。于是他加入了乡里的手拉车队。8 J" l. V, v D! g, @$ ] 这依然是个辛苦活,但似乎有趣一些。每天,朱要和其他运输工一起,用手拉车把硫酸、硝酸、汽油等危险品从城市运到村子里。道路漫长、颠簸,木制的手拉车经常爆胎,或被货品压坏。而修车又是一件不可期待之事:全乡只有两个人会修车,因为“技术垄断”,他们经常罢工。 * V( m! B( Y5 }# m% q9 o: z趁着又一次罢工到来,23岁的朱敏向车队队长建议,由自己和妻子来承担修车的工作。他甚至告诉队长,这样的好处是:夫妇两人的组合,因为女性的工分会被打六折,相当于给车队节约了成本。3 b0 q$ N. b2 q# P9 k6 v; g 于是,毫无修车经验的朱敏夫妇“承包”了修车工作,不过,接下来他们几乎没有修过任何一辆车——承包之初,朱敏就向所有人宣布,他会把车队用于修车的经费拨出一部分设为奖金,谁的车子一整年不坏,就可分享奖金。结果可想而知:所有人精心保养手拉车,即使偶尔遇到故障,也自行修理。因为几乎没有修车成本,奖金之外的经费,就成为了朱敏夫妇清闲一年的酬劳。; [4 V1 R0 F& z) R+ S 在当时,无论分得奖金的运输工、被夺走工作的修车工,还是朱敏本人,都不知道这可以被称作一次“商业模式创新”,他们更无法想到,这是一次怎样的商业旅程的起点:历经农民、技术厂长、城市建筑工人、浙江大学学生、斯坦福大学工程经济学硕士、保姆、厨师、公寓管理员等诸多身份,朱成为了创业者,被微软击败后,他成功实现了反击,并最终在2007年3月14日,由思科以32亿美元收购了他在美国创办的第二家公司网讯(WebEx)。这是一个比 MySpace、YouTube和Skype出售时的价格(5.8亿美元、16.5亿美元和26亿美元)都要高出许多的数字。外界估计,本次交易可为59 岁的朱敏带来1.2亿美元收益。' ^- i" T" b; W
" U4 L: k9 e/ \4 ~: o5 W5 h显然,没有人能忽视这样的命运波折,但也因其人生太过眩目,多数人忘记了追问另一个问题:生长于商业传统中断时期、毫无特殊背景的朱,为何能够在一系列命运转折点之后,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硅谷创业家?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朱敏从未止步于某一个人生的“高点”上,而是不停舍弃一个看似相对不错的状态,并能够进入下一级旅程? $ X z0 T- o8 {) E5 |# X* j& w3 W: z7 e" ?+ @5 x7 G/ f 至少事后看来,朱敏的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如果他没有前往美国成为网讯的创始人,他可能成为江浙一代的民营企业家,或者从宁波起家的地产商人——这正是这个故事最富魅力之处:一个人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选择自己人生路径的自由。在东乡“承包”修车业务后,朱敏在当地获得了“脑子活”的名声。到1974年前后,江浙一代不少地区开始尝试办厂,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宁波东乡的技术厂长人选。 4 [" _; Z3 _" w- }5 S( ~+ S, \机会相对清晰:给上海做制造外包(即使那时他并不可能知道这个名词),从事机械、塑料、胶墨等小五金生产。但困难却不明确,因为“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厂”。首当其冲的困难,是缺乏原材料。当时国家物资局统管全国资源调配,采购生产必须的材料必须通过物资局。对于宁波东乡这家草根企业,这太过遥远。 6 Q1 x2 b( c# X2 q+ f6 p盲打误撞中,朱敏打听到甘肃白银有中国最大的铜矿,他随即决定跑到当地去采购,并直接找到当地的党委书记。朱的沟通方式是,在牵强攀上“老乡”的关系后,先询问对方的需求。对方的答案是:“我们什么都好,就是想吃鱼。”继而,朱敏问:“能不能拿鱼换铜?”。就在对方犹豫时,朱又补充一句:“能否让工人们周末加个班?”' \1 w, j/ D' h+ ^' `$ o 就这样,朱敏用从舟山渔场临时采购来的带鱼,换到了白银铜矿的工人们周日加班生产的铜。用类似的方法,他跑到江西南昌换来钢材。得悉当地孕妇有吃墨鱼干的习俗,且分配到每一家的2斤墨鱼干并不够用,朱敏再次跑到了舟山渔场。与此同时,还要解决技术工人的来源问题。朱的判断是,当地乃至宁波都可能没有,只能去招聘,但难处也很明晰:那些真正高级的技术工人,是不可能跑到乡下生活、工作的。从权之选,是遍寻上海的因私生活不检点而工厂开除的“坏分子”,虽然当时社会普遍因他们品行不端而加以歧视,但朱敏却相信他们有所价值:“坏分子”们大多是精力充沛、脑子灵活之人,而且经历过劳动改造,在上海找到新工作并不容易,迁居的成本就很低。8 s! D* y7 q7 r; b: C3 }, x# x, Z& Q 还有生产设备问题。朱敏所承接的生意,大多是为出口非洲的缝纫机、卷烟机生产零件,因为这些出口属于“支援非洲兄弟”的国家行为,必须保障质量,为此,朱敏对对方承诺:设备很先进——实则这些设备都是仅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朱研究图纸后,因陋就简设计出来的。如果说这些手工制作的车床、铣床有何特殊之处,那就是设计时,朱敏格外在意一条标准:他不希望只有技术工人能操作它们,而是初中毕业的女孩也可以立即上手。$ \3 q. |- T* O5 l, c9 y5 H/ i+ K w 担任技术厂长的三年间,未满30岁的朱敏几乎完整训练了自己构建业务、组织队伍、流程化生产的能力,同样,他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工厂的收入从零做到了近20万元,在当时,这是颇为可观的收入。但到了1976年,朱敏还是决定,离开东乡返回宁波市。理由极为简单:儿子朱磊已经6岁,到了上学的年纪,朱敏希望他能接受城市里的教育。返回宁波的代价,不仅是放弃厂长的职务,还有重新回到社会的底层。他成了宁波市的建筑工人,每天负责混水泥,然后用桶搬运到脚手架上。( f% O v1 x9 {. {8 j' l$ W “我‘火’的要死”,朱敏承认,身份的落差让他极度不快。在回到宁波市之前,他已经仔细思考过放弃当时身份的结果,并非没有恐惧,但他“还是想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不久后,他以“自己能一天打一扇门,也会做窗户”为理由,毛遂自荐成为“技术工人”,甚至为工程队设计并自制了水泥搅拌机。 % @8 _+ i% ~9 F& w) B* Y业余时间,为解决全家的住宿问题,朱找到一套老房子,以450元买下,在原有位置上盖出了两所房间,并转手将另一间以500元卖出。这次成功的交易,甚至让朱思考着把宁波城里的空地陆续买下,自己盖房后售出。 ( W" B: S# Z9 o, J, a3 W当然,如我们所知,朱敏没有成为包工头或房地产商的,因为他再度放弃了当时的生活状态,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并在1984年获得了前往美国斯坦佛大学读书的机会——他14岁的儿子在当年考入了清华大学,并在次年考入了斯坦佛大学,父子俩几乎成为了同学。 ; N$ N' U2 l3 z P) u我是67届高中毕业生,我夫人徐郁清是68届的。”朱敏说:“我们在农村呆了整整8年。说句伤心的话,那个时候,所有能吃的苦我都吃过。‘文革’对我们这些老三届,影响真是太大了。” , a( V3 M9 N8 w1977年,朱敏考入浙江大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冰箱厂,随后不久他又考入浙江大学工业管理系读研究生。朱敏人生的真正转折,应该从1984年算起,这一年,他以浙江大学管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派留学斯坦福大学的机会。斯坦福的学习生活让朱敏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去国万里,当时已不年轻的朱敏必须同时承担沉重的学业和家庭负担,生活充满了艰辛。 1 n3 {, B1 J, i5 D5 N2 P( H“实际上我在斯坦福的第一年就把所有的课全部学完了,为的是第二年能早点出来谋生。”朱敏说道,“正好我的导师跟我年纪差不多,所以对我要求也不是很苛刻。那时候国家一个月给我们360美元的补助,而斯坦福的房租(一个宿舍两个人均摊的话)一个月也要350美元,所以,国家给的这360美元只够勉强维持生存。我在外面找了一个管理公寓的活,房东有16套公寓,作为报偿他提供给我一套免费的公寓居住,而我则负责给他管理另外的15套。1985年,我的夫人和孩子也来到了硅谷。” ( Y' h, o5 L4 p( Q目前已经拥有豪华别墅的朱敏,回忆起这段生活仍然显得饶有兴致。 ! Y; k" O3 \* o/ l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机械设计,过去连电脑都没摸过。但是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看到一则IBM公司急聘高级工程师的消息,迫于经济压力,冒险应试居然成功,由此开始了对IBM电脑课题的研究。“当时,我对计算机还很陌生,面对的难题和压力可想而知,经常有不明白的地方,又不敢问人。幸好儿子在大学里读电脑专业,有了这个老师,边干边学,终于完成了这个课题。”朱敏说:“但因为我出身于斯坦福,所以IBM以为我懂计算机就接纳了我;而后来,因为我来自IBM,所以人们又相信我一定懂计算机,这样就使得我有机会进入到这个本来陌生的行业。”这一切为他日后在IT领域的创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c& t5 v" z5 ?“我之所以能这么快地转变,跟我的经历可能有着直接的关系。‘文革’时我在农村下乡期间,曾经搞过一年的生产企业,所以有那么一点管理经验,这对我后来的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m! `" k* l3 B) ? 朱敏说,他在一些大公司干了几年,真是累,躺在地上都起不来,还得了几样病:皮肤长疮,视力近视,腰肌劳损。但我认为创业比读书更重要。自己来美国时已36岁了,时不我待,要抓紧时间为社会多做些贡献,因此于1991年创办了第一家公司。& L6 A; k) L; J) ^3 E 到美国20年了,朱敏竟然忙得没有休息过一天。“因为在农村插队8年,把该休的假都休了。”朱敏解嘲地说。- ? Z4 e& ~: O+ h, n# ?5 o $ q! r y& H* w" X. ^4 N 对朱敏的剖析所及,首先是这样两种特质。9 ], W; J0 o+ M% o 其一为洞见。经常在长时间的散步中思索未来的朱,被称为善于在混沌的信息中找到方向。网讯最初的理念,以及其后它与微软、思科、IBM等公司竞争时所依凭的商业模式,主要来自于朱的思考。对此,网讯一名前高层曾不无夸张地表示:“他的想法几乎能把你从凳子上吹下来,直到几周后,人们才明白他的远见。” 9 ~+ N; R5 @2 I( V7 W& h8 h! c其二为激情。一个颇有代表意义的场景,来自于赛伯乐所投资的幸星数码的创始人王利锋的描绘:他与朱敏在网讯硅谷聊天时,朱讲到兴起,控制不住嗓门,以至于隔壁房间的人跑进来说:“敏,我欣赏你的激情,但很抱歉,你的声音影响了我的工作。”4 U& ]5 k. a. _! B$ W, x 从未被观察者放在朱敏个人历史坐标中详细读解的一点,是其性格与学习能力的奇异组合:如果他只有很好的思考、学习能力,文革以及接下来的社会变迁很可能只能让他成为一个学者;或如果他只有激情,他至多只是一个富有商业天赋的连环创业家。但当这两种品质共同作用,他的人生就曲折多变,而且总能阶段性的埋上新一级台阶。) r( x+ C3 A$ E! X # D. J" w2 A& F+ d 朱敏瘦高、棱角分明、肤色逡黑、脸上皱纹深刻。其面貌,宛如罗中立名画《父亲》,他亦不讳言,自己仍“是个老农民”,甚至自己晚上打车回杭州牡丹园小区时,会被保安拦下,“因为看我不像老板”。说话时,他惯于挥舞长臂大手,这一特点曾被美国媒体比喻为“一直在打车”。其中文依然有江浙乡音,语速极快,但说英文时,竟然没有口音,对于一个36岁时在中国死记硬背了2万个单词就出国读书的人,这多少算是个奇迹。 ! u4 h3 p b: u ~$ o7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