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hootbomb1 于 2016-5-15 14:31 编辑 + g; {5 E! h; J
: r8 x" V* ]) L" O1 V% G我是进了外企以后---真刀真枪的那种外企,大概2年左右,开始对碎片化有点概念。
) E$ k. i6 p% _) B" z: B1 W2 v0 ]. [, k) y4 y5 B, s% f
刚开始在各部门轮岗的时候,技术相关部门的入职培训,领导先解释下基本原则标准,思路上牵条脉络出来,接下来就是自己去看项目案例,有问题提出来答疑,但毕竟是公司不是学校,基本常识不解释。
0 @, }4 f2 X! X c& }) E那时我以为这就是“技术”。7 k. w5 `! p# A! \8 @% n! k* S& b/ S
- L) V* }7 `6 `3 V8 [
然后看案例看图纸,看到一些“历史断点”,包括技术革命更新,旧有产品淘汰,新产品新思路“横空出世”。% O0 g7 Q! ?& [* i1 S
当时看待“横空出世”觉得是个市场策略问题,后来了解多了点才明白这是个技术积累。现实社会是个客观社会,依据的是客观逻辑,绝对不可能发生“横空出世”这种事情。
$ X0 W0 M4 {5 L8 f% u2 ], u, F所以我能看到的这些,对我来说只是照着按那个按钮,顶多算“应用”,谈不上“学习”,因为不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 j4 K3 \( t( M, {
8 {1 P1 |( D- t2 I2 C3 G
而且按后来的了解,市场策略起的是反作用,原因也很简单,既然技术成熟的东西市场认可也更好赚钱,为什么要担风险去大力推广新产品?即使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有好处。
+ v& O# L) p$ I% O8 A+ o8 p* f但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生存,又肯定要未雨绸缪。7 V/ Z! |5 z9 U" b. v
; d' ^8 ~/ ]; {9 j$ s5 d* I
而这些我统统不知道,或者不能直接知道。9 }. v9 U. u; S+ D% z' p. Z5 y
! C: r: p6 b: J- m4 @* y- o" y
客观地说,除了国籍等原因,这其实还是个经历问题,很多事情自己牵涉其中,别人也没法不传。
# y- o# Q) u6 Q后来工作当中和"旧产品"有了一些交叉,了解到更多来龙去脉,包括为什么当年风尖浪口,张三和我们都能活下来,而李四挂掉了等等,结合这些“历史”,才开始理解老外的“碎片化”,用外人做事,但不能让任何人成气候,从公司管理角度来说,这完全没错。
! A: S! s! `; H' G而理解这些的同时也立马看清楚了自己,明白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有些事情不用瞎想了。
T; h# r4 u5 p/ ]' \8 M v, I- P: q& y" Q0 G, \1 f9 ]7 n
在北京上海呆呆就能明白什么是平行化,用2句话来阐述:承认遵循客观社会,明白理解自己是谁。
& k, c( x" Q2 x& e7 Q
* p' O# \, x7 z3 n- _. D8 j" z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