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购兴起聊聊企业诚信
周末闲来无事,一朋友想买个笔记本,于是一起到数码城转了转,朋友对电脑挺熟,在几个店面短暂停留,每次跟店家聊不上两句,转身就走,偌大的数码城,二十来分钟就转了一圈,出了大门,朋友说:都什么年代了,这帮人还是抱着坑一个是一个的态度,搞得我连砍价的兴趣也没有了,再这样下去不关门才怪。
其实朋友在看电脑时,我数了数里面的摊位,估摸着经营电脑手机的商家比两年前减少了得一半,即使周末,人也不多,估计其中还有不少是看完了实物再到网上去下单的。
记得好像是马云说的吧:网购在中国发展如此迅猛,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流通环节太繁杂,成本太高;我是觉得还有几个原因也很重要: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对很多人来说也变得更重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厌烦了砍价、厌烦了忽悠;
互联网的先天优势使得货比三家变得轻而易举,各类比价工具如雨后春笋,所以价格更趋透明,这也迎合了更多人的需求;
同时网购时的产品介绍、各种咨询记录都是白纸黑字的,比起实体店的空口白牙更靠谱些,对商家也多些约束,网购平台的管理下商家的失信成本更高,对投诉更忌惮;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网购中的买家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商家诚信信息(虽然也有造假的,但是总体来说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相比之下很多实体店的诚信信息就是零)。
好像扯得有点远了,其实费话了那么多,重点就是两个词:诚信、效率(归根结底,诚信也是为效率服务的,关于效率的问题,后续的贴子再从多个角度细述,这里先说说诚信)
本人的工作是外贸采购,机械OEM件 ,零碎的小订单多,经常要开发新供应商,对象基本是小企业,工作内容经常就是网上搜一搜,或是各种打听,然后选几家合适的一通报价,再挑选一两家验厂,接下来问题又来了,双方没打过交道,质量做得怎么样?交期如何?付款好不好?甚至会不会跑路了啥的,彼此都没底,于是乎各种察颜观色,无所不用其极,但最终往往还得试过才知道,这一“试”可不是随便试的,失败率高不说,失败成本更是吓人。我这公司就碰到过好几次:交期一拖再拖的;货款一付,供应商秒变大爷的;或是了出质量问题赖账不管的;甚至还有开始合作了才知道,原来对方在验厂时的技术员是请的“外援”。也有三两次我们把供应商给坑了的情况:老外下了单又取消订单的,供应已经备好料,开始生产了,我们领导却拍拍屁股不管了。
国人的诚信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这也是当年很多投资者不看好马云的原因吧,然而网购的兴起也昭示:中国人的诚信并不像想像中那么不堪,我们缺少的只是一个诚信体系,使得不守信的成本太低,守信所失去的反而可能更多。
现在的各种采购推广平台,能查的信息基本只有规模、设备配置、主营产品,而且即使是这点信息还有很多水分;至于技术能力、品质管控等软实力,只有天知道。于是很多采购员找供应商时更倾向于熟人介绍,至少诚信度更有保障些,但这样一来,搜索面就变窄了。
说到这里,不禁脑洞大开,为什么不能借鉴下网购的经验,建立这样一个采购平台,将企业诚信档案纳入其中:
1、 首先由第三方(也可以是平台本身)对供应、采购企业进行验厂(深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也要考虑成本问题),并签订相应的协议,一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出现违背诚信的行为,由采购平台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保证金的方式会增加企业负担,同时带给企业不安全感,个人认为不太可行;可以采取对失信行为进行网络公开的手段(当然这一条应该写进双方最事先签订的协议中),失信行为的确认可以是采购平台调查、第三方鉴定、相关机构仲裁结果、法院判决等。
2、 由采购平台对企业的交易行为进行记录整理,可以开发一个客户端,实现与企业的ERP等管理软件、企业双方银行交易记录等对接(尽量不增加或是少增加企业的工作负担,以确保这一步骤的有效执行,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但必不可少,不然这样的诚信体系就形同虚设了,也许有其它思路可选),建立有效的企业诚信档案,这样对诚信企业是一种激励,失信行为的隐型成本也会增加。
3、 对于单次交易,或是应供需双方要求,可由一方支付交易保证金+违约金,由采购平台暂管,待交易顺利完成后,交易保证金由平台直接支付给另一方,违约金返还,(可以按一定利率支付相应息金);如果交易中出现失信行为,违约金可以作为调查鉴定失信行为的费用,从而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很好的监督。
4、 盈利模式,可以采用现在常用的会员费或是交易抽成,但是个人更倾向于此平台达成规模后所带来的增值效应(虽然我现在也没太弄明白这样的效应如果实现)。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更趋数据化,数据更趋透明化,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检索、筛选就成了全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步,若不跟上,必被淘汰。
上述所说的企业诚信档案,只是个人构思的新型采购模式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孤立的看,没有特别之处,也毫无意义。由于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也难以再细化。这样的诚信体系,已经有很多采购推广平台在做了,而且做得更细,覆盖面更广,但是如果就更复杂的机械产品采购而言,其深度远远不够,就拿阿里的*信通来说,虽号称是经过深度验厂,但是作为一名机械产品采购的我,在其网页上却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打动我的信息;其所谓的验厂,不过是外行人的走过场而已,基本不能提供技术、品质方面的有效信息,本质上也只是加强版的某宝而已。个人认为*信通这样的模式主要适合日常用品及一般工业用品的个人采购,或是一次性、小批量的企业采购。这样的征信体系对于较复杂一些的工业品的企业采购来说实用性不是很强,或者说只是将用户采购中遇到诚信问题的风险从90%降到60%而已(没有准确数据统计,只是为了说得形象些,在这个数字上不必较真),
企业诚信绝不仅仅是有没有耍赖的问题,更主要有是否夸大自身实力,是否贸然承接超出自身生产、技术、品质能力的订单;交易中出现纠纷时,处理是否合理等等。而这才是很多采购最头痛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考察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没有极强大的专业技术团队,专业的眼光及思维方式是无法做到的,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市场还是空白(在最后这一点上,个人见识所限,未必准确,如果社友有更多了解的,欢迎提供信息,在此谢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