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终于开闸放水了。延宕两年多的电动车生产资质终于从传言“即将”变成现实。日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预计”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进入电动车生产目录。他同时透露,申请资质的有“几十家企业”。. L, s" X* y0 O0 j5 f$ \% z
这是继今年夏天《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落地后,第一次有了实质性进展。既然申请者众,谁有权力、依据什么标准决定准入资格?虽然《规定》中有一些硬指标参数,但其中的操作空间仍然巨大。“专家们”正在遴选首批获得电动车生产企业名单,据传幸运儿也多达12个。这意味着中签概率达到30%多,比等待牌号的绝望北京老百姓幸运多了。
; C8 }% X" Z; Y) h, z6 M( P3 z# J
《规定》设立的种种准入条件,其中背后的核心要求其实是规模,只有资金和技术实力有保障的企业,进入首批目录才有可能。工信部不打算将目录打造成奔牛节狂欢——明知危险,仍然要追求肾上腺素超量分泌的快感。
# V6 \9 G2 x" o% K2 U1 d5 B" Z: O( O" q9 l) V
这几年,评论界对互联网企业造车新闻的敏感度已经严重钝化。除了谷歌、苹果等超一流IT企业,国内阿里、腾讯、乐视、小米均或多或少参与了这场互联网最大规模的战略扩张。而此前毫无名气的蔚来汽车、凌云汽车、游侠汽车,也都由资本打扮一新,粉墨登场。
* P. ~0 A8 L3 S( H8 o( L! M, x- n, l& @' U9 T2 ~
而传统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材料生产企业,只要有点想法,都想向整车制造方向迁移,甘蔗吃整段。以万向钱潮、亿纬锂能、多氟多、江特电机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与IT企业在狭窄的入口处发生激烈的正面竞争。+ ^0 ?' |6 z$ E6 u! b7 b! c
% i2 M% `- R2 f" E: Q* S0 M
他们争夺的手段,在对方阵营看来可能不以为然。IT企业以软带硬,将未来的电动车视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而传统制造企业和资源型企业则认为IT企业缺乏起码的制造经验,对传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缺乏敬畏之心。他们强调的是,电动车虽然比汽车简单,但生产手机和汽车是两码事。2 i; y: g# K/ j. n* a% Y; X( _5 [
; D* X l7 C8 J5 M! V 掌握狭窄入口闸门的则是工信部。不可否认,电动车申请企业的规模,和传统汽车整车企业还无法相比。为了保持后者的活力,将前者作为“鲶鱼”放入池中。以期“鲶鱼效应”。一句话,前者的存在是服务于后者的。如果后者有个三长两短,工信部和发改委会不会改弦更张吹偏哨?
/ ^ I4 [9 [ ^: S4 F' {2 \& M 无论从利用资金规模(其实是银行贷款),还是缴纳利税、或者吸纳劳动力的水平。所有将获得电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捆在一起,也不如前六大传统车企中的任何一家。所以,到了双方利益发生根本冲突后(这一天或早或晚都会到来),跨界的IT会不会受到打压,似乎不言而喻。) q2 s5 L2 S2 v5 u
# p( Y: {8 Y- B8 k& g9 Y& a% T 当然,政府不是万能的。面对市场规则,政府威力无穷的政策制定权看似能扭转大势,但最后往往只是给市场的趋势添了注脚。虽然被分配了配角,但IT企业的“抢戏”能力千锤百炼,不按剧本演就会被导演踢出去?那要看观众是否答应哦。7 N8 T! b [; g/ V( r" P
9 I! W8 R. A' O* y! f7 F
对于即将到来的碰撞,各方都胜算在握。如果从上帝视角出发,这显然是幽默。$ b4 i+ V1 v/ @) E+ J
3 {$ J8 s: g) i7 S/ a
碰撞即将发生4 o; `0 |3 s* S6 T' g( K
" k! }/ M* v& c: p
“碰撞”为什么会发生?这得从抢戏的动机说起。似乎可以归咎为承载互联网技术的载体,正走入到瓶颈阶段。从原来的PC,到如今的手机。一方面保有率接近饱和,而且这些载体的负载能力已到了极限。无论PC还是手机,到了瓶颈期最大的特点是,硬件升级从疯狂到相对缓慢,摩尔定律被打破,导致软件研发受到压制,IT企业正在寻求新动力发展自身的技术。他们也需要给投资人讲讲不那么乏味的故事。" u; T/ J- T0 ?( U9 L& r
' d; z+ B. M$ U5 ?* R! W; A3 r% T
本来可穿戴设备是下一个着眼点。但就目前能源技术的水平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谷歌眼镜暂时走入低谷,让所有研究虚拟现实和在人身上挂载各种硬件的企业都觉察到危险。行业翘楚尚且碰了一鼻子灰,我辈岂是蓬蒿人。
- c2 A! o6 `9 v! H9 ?4 d7 D) K" i6 ^# e# |* y. S& y
讽刺的是,电动车同样碰到能量密度的老问题。人类还没有找到高效、低成本、安全的能量存储方式。但是车毕竟不是人体,在这个载体上加上100公斤,虽然会拖点后腿,但不至于让整个项目打水漂。因此,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将自己的软硬件产品指向同一个理想的载体——车机。其实是不是“纯”电动车,企业本身并不特别关注。老百姓的环保诉求,按照政府的解读方式,其他更具现实意义的诸如混动方案都被弃置一旁。* f( v9 B( U$ n; h4 R% n' }
* E9 n6 X. l( V0 h5 Y) |
既然储能方式现在缺乏突破,传统企业暂时还不惧怕电动车企业的挑战。虽然前者当年的资质获取比后者困难得多,但“简单任务模式”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能中间改任务。如果电动车延续头几年的发展速度(这是不可能的,眼下的加速迹象是明显的),那么碰撞不会发生。
8 b; o2 p/ U1 ?, |( E0 [. L+ A0 ]+ m: Y" M
问题是,电动车生产已经到了全民创业的阶段。各路资本,互联网企业,包括传统汽车企业自身,都在这个领域投入重金。这多么像上世纪初期汽车时代婴儿期,西方国家市场的创业热潮。' A0 A/ k$ O8 E& s2 y7 J* }" L
还是巨人的战争
% [" L$ l- R8 F8 \4 e& X+ \) Z5 |7 S s1 W
上百年的时间,可能有数百个汽车品牌在竞争中失利退出。电动车也是如此,只不过竞争和死亡来得更快更猛烈,如同猝不及防的两军遭遇战。同时,这些企业不是100年前的婴儿企业,而是资金实力和科技水准都是大块头的家伙们,他们之间的争斗不是小打小闹。
: M: f5 ]7 h ^# @$ j$ r
( l4 ?+ _) e' d- j1 [2 W) z, m 按照这个思路推断,缺乏持续性资金支持的初创企业,成长为电动车一方豪强的几率正变得越来越小。《目录》的公布,让机会之窗迅速关闭。靠几路资本攒出来的产品和团队来说,尽管理论上还有第二批第三批名单,但可能等不到了。失望的资本一旦撤除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后者的死亡是分分钟的事。* T+ `* Y5 S A+ Z4 L
9 Y& C' L* n2 o$ Y$ Z2 L! U, B( _1 N
很遗憾,未来的电动车竞争,仍将是巨人战争(只不过在新的战场)。工信部期待的鲶鱼效应,可能蜕变成食物链顶端的霸主之争。到那时,他们就不需要费力权衡名单了,因为有实力的玩家队伍会迅速缩减。$ w! q8 h5 D1 r9 T
: `2 }+ u6 W" m
( M: R# n# g" c1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