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7 15:0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orgemcu 于 2015-11-27 15:14 编辑 " C4 O2 t1 e8 L
3 _. I2 n1 X1 G
孤独的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前行,经过这几天的努力终于有了好的结果。研究成功,可以结贴了。
# y' |0 v5 B. g: U/ L# D9 @3 l下面说一下大致的经过:
0 h# T E9 n' I% T: l由于套过自己积累的经典标准曲线无果后,开始换个思路,即开始转向Matlab这最后的稻草。
" R2 i- i7 K4 D8 p( F3 q第一,建立模型。我是在SW下进行的。/ l# s& ~9 j2 H3 v8 L
: F+ j# }( N$ ]9 M, c5 t
图纸已经开到有角度,每格一度,记录一下理论轮廓尺寸。
( v7 a' N Z: v7 j
. s8 [% U! U( Q& k利用摆动方程反推出运动规律的位移与凸轮转角的关系数据。
( H5 \8 b5 W. @+ v; E" Q利用Matlab的Polyfit函数抽出数学模型。我用的是六阶的,实际上用到5阶应该都能经过所有的数据点了。
# }! i/ y0 E6 o/ k; I( }% `5 P( d) r$ p0 {' D
得出来数学模型后,在回到Camdesigner程序里面,编写程序。. s2 N/ c! A4 N" T3 S5 L
- g; X) z, I, r4 y( R" |+ p9 P生成凸轮。8 C- F z6 E% _# f" ?/ c/ T6 g* I
8 v# M, F% S& J. p( E经过对比基本上没有任何差别。
; m2 A& }' O' x4 q; J8 z; s但是,到现在有了数学模型,还是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对吧,还是没有达到当初分析它的目的,所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A8 h6 z) G+ H7 u$ T因为抽出来的数学模型是一个6阶多项式,以我的能力还是看不出来它是用什么运动规律的。
6 {( k$ w3 y3 ^8 Z& q6 c# H, w# K) z. u/ D
下面讲讲我运气比较好的事,哈哈。
9 i8 j- R. J, B7 i; V由于经过自己一度一度的抽数据,有了这个过程,发现当初给的数据是错误的。
: y; I1 |; @2 U+ w7 ^.......(正确的数据,我也不公布了,有人想练习的可以自己下第楼的模型,自己也能发现,因为错误的只是在角度上)5 ?8 B) s. W1 s
这么一看,原来是对称的单停留哇。这不就简单啦!/ o; x+ `" |$ y. Z. w, T0 g
因为有了上面Matlab抽出来的数据后,还有软件生成的加速度曲线,总觉得与多项式单停留的加速度曲线非常像。
" @9 ]$ ]) S4 V+ T6 i4 y+ e
- d: Q' S# v2 Y/ c/ ^! m. ?在CamDesigner里面直接选择 相应的曲线。( f( y; T, n. x4 M: U$ t5 j
生成凸轮。2 |; q2 a' T6 f; i9 d. ~
打开SW对比,我靠,一模一样。
$ h7 W6 e+ c3 D4 p; C5 @; I哈哈!: W& r- W& F0 m2 m& S
所以到此,此帖可以完全的结帖了,也拿到了当初的想要的。也算是运气比较好吧,当然啦也是经过劳动了才发现的结果。
& a$ W. T5 q1 W a: J
6 B; W/ `* g3 ^) A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那么就好办了,大家看看 跃度曲线,竟然是不连续的,哈哈,所以震动自然是少不了的事啦。
7 q3 U, s4 O* G9 B* H: P+ _6 K4 T这个和我当初的想法是一样的,因为此机构是通过平行四连杆机构来放大形成。只要凸轮断有微小的震动,那么到执行终端( Y2 p% H' L' g t. N
就被放大的很大了。, j5 x, e5 L" b3 a: I) G: |! B; `% P
接下可以做优化的事情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