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一篇: 我曾在贵州三线军工企业 女儿在南京上学实习,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防三线建设不太了解,为增加她的阅野,通过资料及我所了解的,因为我曾经在三线基地工作过十年,参照贵州年鉴,写下此篇--三线 毛主席的一句话:三线建设不搞好,我睡不着觉。 六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边防形势紧张,中央决定,搞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是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也是新中国西部开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里,毛泽东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以三线建设促动三线经济发展。 贵州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贵州三线建设既包括国防科技、能源、冶金、机械电子、化学、建材工业和交通运输(铁路)等项目的建设,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部门的项目建设,任务艰巨。首先,从时间跨度来看,历时15年。1964年9月,贵州省委决定,由省计委、省经委及省级各有关厅局负责人组成迁建领导工作小组,在进行初步规划和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贵州三线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1965年4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征拨土地1.42万亩;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全省各地组织好民工3.5万人;1964年年10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将大连钢铁厂的两座50吨电炉和本溪钢铁厂的两台锻锤搬迁到贵阳钢铁厂,迈开了企业搬迁的第一步;1966年,响应中央号召从全国各地、各部门选调来黔的建设人员达18万人;从1967年起,“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越来越大,贵州三线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建设项目所急需的材料和设备,需要靠“军运”的办法来保证,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75年整顿之后;1977年和1978年,全省仍有部分三线建设项目完成了扫尾、配套建设。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贵州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就达46.26亿元,占全国三线地区同期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总额的12.9%。这一时期,贵州除要重点建设一批国防科技工业项目外,列入计划的民用重点建设项目有92项。其中,搬迁项目32项,改建、扩建和续建项目20项,新建项目40项。可以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阶段,对贵州这种经济基础甚为薄弱的省份来说,逐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无疑像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奠定了贵州经济社会向现代化转变的基础。 就具体工业发展而言,国防科技工业是贵州三线建设的重点,主要内容是建设航空011基地、国防电子083基地,航天061基地,此外还有兵器工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空军后勤,一机部安排的相关建设项目。 1972年,贵州国防科技工业011,083.061基地企,事业单位基本建成,开始投产的生产企业达74个, 1975年开工建设的27个单位已有19个建成投入使用。 铁路建设方面,黔桂铁路已于1958年全线通车,川黔、贵昆、湘黔铁路曾先后动工兴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先后停工。川黔铁路于1965年10月1日、贵昆铁路于1966年10月1日、湘黔铁路于1975年1月1日正式交付营运。此外又修筑了贵定大土复线。1964年,根据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家确定大规模开发六盘水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任务是建设与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的大型煤炭基地。从1965年到1978年的14年中,六盘水煤炭基地开工建设矿井23对,设计能力1210吨;交付生产矿井21对,设计能力1000吨;建成洗煤厂4座,人洗原煤能力470万吨。同时,贵州迅速上马了一批电力工业建设项目。1966年、1974年和1975年,猫跳河二级百花电站(装机2.2万千瓦)、六级红岩电站(装机3万千瓦)、四级窄巷口电站(装机4.5万千瓦)先后建成投产,形成梯级开发的格局。冶金工业建设方面,新建项目有水城钢铁厂、贵州钢绳厂,扩建项目有贵阳钢厂、遵义铁合金厂、贵阳耐火材料厂等。除大规模建设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大基地外, 在遵义火车站旁沿红军山脚下,逶延十多公里,重点建成长征电器(电气)公司,十多个厂全部是从上海电气系统的各厂部份或整体搬迁,在这条名为上海路的路两旁,不是工厂就是家属区,学校,医院,邮局,商场,就连饭店的早餐也卖的是江浙沪一带的粢饭油条,馄饨大饼,生煎馒头和锅贴。漫步上海路,到处是一腔吴侬软语,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这其中有很多是在上海工作的苏北单身或夫妻分居的,单位安排去了贵州,而且有的是拖儿带女(当时有政策,支内人员的家属可农转非)。据我所了解的三泰地区的人在贵州的也有很多,因工作关系,我常去贵州的011,083,061三大基地的很多厂,发现有好多祖籍苏南(宁镇少些),苏中地区的(人特别多),细听他们还夹带着三泰,尤其姜堰,海安,东台,如东,通启,淮杨,盐阜的口音。讲着一口洋泾浜。 民用机械工业也建了一批项目,一机部和八机部系统的部分企业也按照国家计划安排内迁贵州,到1978年底,属于一机部和八机部系统的建设项目共有45万个。建成的主要项目有东方机床厂、贵阳农机工具厂、贵州柴油机厂、贵州汽车制造厂、贵阳电线厂等。1965年还组成了贵州橡胶总厂,贵州轮胎厂、贵州胶鞋厂、贵州橡胶配件厂、贵州橡胶制品厂等。同时涉及建筑材料工业建设,一方面对原有生产厂进行改建扩建,另一方面抓紧新厂建设。主要建设项目有扩建贵州水泥厂,新建水城水泥厂、贵州建材机械厂等。 三线建设,使贵州这种较为落后的省份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和支线,铁路建设形成东有湘黔线,北有黔渝线,南有黔桂线,西有贵昆线的铁路十字枢纽。 正是因为三线的建设使得贵州的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使贫困省份逐步脱贫。 如今,三线建设的工人都七八十岁了,最后一批也是八0年底完成分配的,到现在也五十多岁了,愿他们幸福安康。欢度晚年、 八十年代后期, 国防工办发了一个文,三线企事业单位,凡年满二十八岁未婚单身或夫妻分居十年以上,如家庭生活有困难,单位和基地核实,确有困难可照顾回原籍安排工作。正是有了此文,我才通过贵州国防工办,泰县人事局商调回原籍地工业局工作。才有机会侍孝在父母身旁,尽忠尽孝,养老送终。值此,感谢为我调动所奔波和帮忙的领导,同学及朋友们。特别是人事局的陈局。大恩不言谢,水酒表衷情,愿好人一生平安。
http://www.xici.net/d191470702.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