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了,闲来无事。据传,明年准备招点人。为了传承,也为了看上去更加规矩。俺接下了担子,准备写点印刷机的设计过程,好作为以后开发新机器的样版。俺一想,这么复杂的机器,又不是总设计,哪有哪么大能耐来写这么大的一个题目!看上我,无非就是,俺是唯一全程参与,并能坚持到底的人。想到这儿,真是感慨良多!3 }. u% Y2 a. h$ H
9 T9 k ^$ i6 [% T9 x4 N: p+ ^
回想这几年,起早贪黑,以厂为家。当所有的付出,最终开出花,结了果,作为设计,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俺参加这个项目时,企业的技术已经处于断层,技术部里没几个科班,西安理工的到有几个,可都是刚招来的毕业生,要参与项目各方面还是欠缺点。部门里剩下的老师傅,基本都是兄弟单位或装配上来的。可以说,对胶印的理论研究相当欠缺。而我们厂,行业里也算大厂了。由此可见当时,国内的技术水平如何。当然,我们厂原来也是测绘德国机器出来的。我们从520,640,650,740,1020全有。几十年了,进步相当缓慢。听老人讲,以前由于不懂,又不敢乱改,直接把人家墙板上的一个无用孔也照搬了,前年才更正的了图纸。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设计原理还不太明白的情况下,当年还能发展出这么多型号,也真是不容易。
0 K; [& D9 S( e$ U) j: e9 g
n% J' O- ^( B' _# w; T, X 而我也不是科班,俺学的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对于胶印更本就是两眼一摸黑,特别是这玩意还得跟印刷工艺有关。可以说刚走出学校,又重新上了遍大学。随着工作接触的越多,俺对这行也慢慢熟悉了起来。机械结构再怎么复杂,也还是脱不了《机械原理》,OK!这个,俺到是熟悉——专业课,不是么!就这样,一点一点啃,一点一点学,一点一点进步。到后来,认识了张海燕,认识了蔡吉飞。+ H4 v) l' x! u. T$ b" T
' [1 z) y( P x9 E: v' o$ S$ s
& j% p- U+ b- \ \
08年,公司终于下定决心搞高端机型了。于是,俺相对作为老员工,参与了“人员选定会”。桌子对面,一排鬼子,一个一个问俺,你熟悉什么,搞过哪个机构,负责过什么部套,能独立设计哪块?哈哈,俺说熟悉机械原理。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的,反正对面都笑了。特别是那个“部长”,头发长长的,人精瘦,带付金边眼镜,看人两眼就放光,笑起来特别可憎。最后,俺算是过了面试,被分给了藤本打下手。本来只要负责递纸器设计这块,可项目的进度总是会不按计划,甘特图搞得再漂亮也没用,进度缓慢,人手不够,于是俺又被派去支援飞达设计,然后又搞气垫导纸,全自动换版,无噪音设计,最后甚至搞起了外观罩壳。在这里顺便吐槽下国内某大学,外观设计属于工业设计,本来是交由他们来做的。钱也付了,该配的电脑等软硬件也都配了,还答应了学生实习,最后就搞了个犀牛渲染就完事了!我勒个去,害的我推到重来!关键是,钱还不给我!这件事,也直接导致了,后来一帮子人抢功劳,反而没我什么事了(所有前期官方认可的协议上,写的都是他们的名字!)。罢了,谁让这机器是我们单位自己的呢,投入了几千万,岂能失败?就当我做贡献好了,不过这也说明了,俺的等级还不够,需要时,那头耕地的牛还要当下去。
% I4 a0 E0 b0 ?+ `9 q0 F; `* H V7 \+ `
- D3 T9 _! F, U
不过,多做有多做的好处。整个项目下来,除了前期确定方案没我什么事之外,一台机器从前到后,基本都有参与。这同时也为之后的改进打下了基础。做过项目,都知道,第一台样机总有各种各样的毛病,特别是印刷之后,什么套印不准,网点不好,输纸老是停,齿轮打滑,收纸不齐、噪音等等,问题特别多。俺不是超人,当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是自己设计的部分,还是可以搞一搞!
! G) A0 z# n. D5 p0 c6 I m9 T; l6 ~$ c: C0 ]' ^2 q
$ Y, V7 p+ g6 {; q/ G
递纸手是俺设计的,总是在双张时有异响,像有东西在敲击凸轮一样。俺一听坏了,自己第一次搞的东西可千万不能失败!最为机器的“心脏”,它有问题将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而且几百万的设备,俺可承担不起。没办法,回去翻出模拟图,一度一度检查,看看到底哪里有异响。初看,没问题啊。逼急了,重画模拟图。0起始在哪,凸轮0位是否正确,凸轮曲线是否设计有误,交接时咬牙是否碰滚筒,双张时递纸手是否不能咬纸……逐点检查。360一周期,画了400个位置,人都吐了,最终发现,原来是结构问题。递纸器部套,采用了3个凸轮机构,摆动一个,开牙两个。而异响就出在开牙的一个凸轮上。为了解决双张时咬牙不咬纸,原设计的开闭牙用两个凸轮控制,其中一个凸轮需要在双张时与滚球脱离,以免咬牙继续咬纸。而滚球脱离的幅度还不够大,导致凸轮转到某一位置时,仍然会与滚球接触,这导致了噪音。) [$ ~! z. I7 o; }
3 i s. s$ v" t1 l U7 B! b* }1 c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就好解决了。由于是结构的问题,小改是不可能的了,于是重新设计,采用连杆代替凸轮,连夜出图,交给鼻子确认,补投零件。此处有个设计上重要的考量:由于样机是不可能再拆墙板、打孔换新连杆结构的了,为了适应现有的孔位,设计改进时就需要考虑,与现有墙板孔位兼容,并且考虑拆卸方便。于是,采用模块化思路,设计专门接口,以适应原有凸轮结构和新的连杆结构。半个月之后,新的零件加工完毕,一番折腾过后,终于换了上去,开机运作,OK,没问题,在不停机24小时之后,俺悬着的心才最终放了下来。后来机器又经历了几次改进,到了客户那又有了新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放纸凸轮改进,以及为适应复杂的纸张飞达头吸嘴改进等。
9 l# Z+ T- P) W9 y) E1 l4 H( I
0 s* e4 J2 `& a: J1 E( L+ x! X
' n) n9 r. {0 Z1 E1 F! q一年之后,更加完善的第二台机器调试完毕,又发给了客户。之后,公司有了信心,又准备着手开发联机上光,不过这个时候,俺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带了团队。历时3个月,虽然有磕碰,但总算圆满完成设计任务。3个月之后,上光色组装配完毕,拼机实验。在这过程中,俺也得到了得力速专家的支持,使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在此也感谢下刘工。7 m1 Q8 b: X4 [; {8 \
, r- v. v- }: i! P 当然,到如今,机器的改进仍在进行中。客户的各种刁难,各种印刷情况,南北方的各种环境差异,都导致很多不可预知的状况发生。但作为设计,看着自己设计的产品能获得市场的认可,那种荣誉感,远非金钱能比。
# i" N+ }; G4 f3 V2 S2 ]% T% Q, t$ ^5 t7 u% N! B- z5 c( R
通过这个项目,公司成功带出了自己的团队,从设计到加工到装配,甚至是运营都有新的面貌,锻炼了出了一批骨干。虽然现在,很多人都离开了,但从个人角度来说,一起战斗过的兄弟感情都是最深的。$ V3 B' O K. k, L9 [
2 M) w9 \1 @! P! q# j
不管怎样,祝兄弟们都能过的好!此文献给曾经站在同一战壕里的兄弟们!
8 O4 N! S8 T3 k/ s" ^0 ~ s4 C# W6 W: @. \# H. y5 M
* f) h& X) N, S z- r) ?4 E a5 X( Y
/ V3 t: j! w& ~7 F
# \* r$ h5 ?9 C4 F9 m
8 b3 ]" C% Z- L9 p X
$ k$ c n; u0 }2 L1 R
# l) k; z* E" `# t- 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前辈经验谈|主题: 108, 订阅: 105
- · 基础|主题: 801, 订阅: 88
- · 采用|主题: 930, 订阅: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