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71 | 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关于凸轮无因次方程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7 15:4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uxiang821 于 2014-11-17 15:47 编辑
/ c( @( t9 T+ F
# m2 N7 y/ s. P2 n. I0 s5 Z/ l
看了坛子里大侠都在高谈凸轮,小菜鸟也想附庸风雅一下,找了《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和《自动机械机构学[1].[日]牧野 洋》想从零开始。没想到看到凸轮曲线的无因次化,就理解不了了。下面是无因次参数定义

' H \7 @$ r6 r: F2 n
5 T5 |! ~. @$ @3 r" c6 T对于等速运动用运动学基本公式,可以推出, P. W* {$ b/ M7 j
) N2 [% F1 e& a* q/ N: j# @$ x

' I$ i: }( F8 M* V# B9 r7 s但是对于等加速度运动的描述
2 U8 R, i# p# ]1 `9 }) m
7 F6 S- p1 s, f/ g却死活推不出S=2T^2,只能推出A=V 。是我方法不对还是怎么回事,请大婶不吝指教。! b. n/ O+ H+ i4 `3 q7 ^# Q+ ?
这还只是基本曲线都搞不定,后面还怎么进行下去啊。苦思一天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2#
发表于 2014-11-17 16:27: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7 16:45:32 | 只看该作者
海鹏.G 发表于 2014-11-17 16:27 * w/ X: W6 O; D* _& n
无因次化,也叫无量纲化。其实就是个偏微分过程,《CAMS DESIGH HANDBOOK》论述的细一些
9 e% j( Y# @# w' f) K$ I$ R
大侠,你在必威APP精装版下载上分享过这本书,我也下载了,英文太差,所以先看的中文的凸轮书籍,捧佛脚也来不及了; w T! }7 r9 X, F) B3 v0 B! k* ]
大侠能否指点一二啊,偏微分也得有微分方程不是,我发现书上都是先有的S函数然后有V、A、J
3 u8 b. Q8 N* a' Y* y由S函数对T求导,得出V、A、J,很好理解,问题是S函数怎么来的呢,拿我举例,等加速度运动规律的S函数是怎么来的呢?% t& a P' F3 X# ]6 g
还请大侠帮忙解惑?
& J7 A3 \- o* v4 u' H6 c. N X

点评

至于为什么是S=2T^2?刚刚俺说了,S是未知的.对于等加速,已知A=4,对A(T)就积分可得V=4T,对V(T)求积分就是S=2T^2.不知这样说,是否讲清楚了点。 发表于 2014-11-17 21:41
此外,也有的是B样条拟合差值。 发表于 2014-11-17 21:08
所以从设计上来讲,玩凸轮,实际上就玩的S曲线的数学模型。而该模型除了书上可查的之外,特殊场合需要根据工况自己推。所以多项式有3次、5次、7次……;三角函数、梯形函数、还有拼接函数等等。 发表于 2014-11-17 21:07
S曲线就是你所要求的目标曲线。V\A\J就是评价该S曲线优劣的指标。有时设计人员需要对V\A有具体数值要求。而目前书上可查的S曲线都是曲线中的特例,因为可以用数学模型具体描述。而该数学模型就是凸轮的核心。 发表于 2014-11-17 21:03
我建议大虾还是先从数学看起吧。一切原因都得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说白了,就是用数学思维去理解就好了。看完数学,再来理解这些公式,你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前上学哪会,看老师写得满满的公式,天书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7 20:53
4#
发表于 2014-11-17 20:53:34 | 只看该作者
luxiang821 发表于 2014-11-17 16:45
: j& `: \# Q, c% G! v大侠,你在必威APP精装版下载上分享过这本书,我也下载了,英文太差,所以先看的中文的凸轮书籍,捧佛脚也来不及了 - {6 x: a7 \7 t8 M
大 ...

' ^ n# N8 G# E2 [我建议大虾还是先从数学看起吧。一切原因都得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说白了,就是用数学思维去理解就好了。看完数学,再来理解这些公式,你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前上学哪会,看老师写得满满的公式,天书一样。后来陪同学一起考研,把数学又研究了一下,再看这些曲线方程,一下子就明白了。! b5 s+ D5 I0 L

点评

相互学习哈。 我觉得你第一步应该把高等数学仔细的看一遍,个人觉得很有必要。应该占不了多久。然后回过头来想想刚体的运动过程中,如何减小冲击(函数的连续光滑可导性等若干问题),惯量以及的问题。还有就是力学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8 17:03
大侠我也知道需要数学知识,这么说也太宽泛了,能否针对我这个具体问题给出具体建议,我刚开始自学凸轮,还请指教,谢谢! 发表于 2014-11-18 11:09
5#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8 11:06:21 | 只看该作者
按hoot6335 大侠的说法,是先有的V、A、J要求才推出的S函数,顺序和我理解的是反的。7 k a' Q3 S* x! m
那还请教hoot6335 大侠,A=4又是怎么来的呢?而且是最小,为什么不能有A=2或者A=3
4 u2 N2 \# h3 V) y1 Y2 K+ X& C( K或许我的问题太小白了,刚开始自学凸轮理论知识,还请大侠指教!@hoot6335
6#
发表于 2014-11-18 13:3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oot6335 于 2014-11-18 13:48 编辑
( Q, w2 q* [" X. A
luxiang821 发表于 2014-11-18 11:06
/ {- n6 H& {: y/ u% d按hoot6335 大侠的说法,是先有的V、A、J要求才推出的S函数,顺序和我理解的是反的。 : k% N! \, @, }( w; s; B
那还请教hoot6335 大 ...

]- q+ U- D9 [: y' c; | g7 {, t; L# ]* ?+ J( `) S
大侠,关于理解顺序的问题,说明如下:
3 \ |. s+ R, A' v' ]6 i1.对于设计一个凸轮机构来讲,在没有现成参考借鉴的情况下,到底“采用何种运动规律才更合适?”这是设计人员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x$ V1 y1 D( {+ D# Y9 q
2.现有的几大系列的运动规律主要是:多项式、三角函数以及拼接函数(其他曲线比较特殊不在讨论之列)。
7 ^1 ~7 P P& y, I3.要解决以上三大系列的运动规律,都是有一定“套路”的——即都有现成的数学模型。6 ]1 @. R( h3 ~/ L1 M$ u4 t" z9 L
4.明白了以上3点,那么现在就可以理解我讲的“先有V\A,再有S”的目的——对于某一设计实例,要先分析该设备对凸轮有哪些要求:除了基本的A连续外,需要对V有控制吗?此外,有没必要J也需要连续?等等一系列问题。设计时把这些问题都搞清了之后,画出加速度A的草图,并根据草图把加速度A的“数学表达式”——即模型写出来。最后,根据“A的数学表达式”,对时间T求积分,推导出S曲线。6 g4 Y8 q- {4 |" q
5.关于”理解顺序“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大侠关心的主要问题,俺说这么多就够了。- y: }9 H/ R) S5 j" S9 C* G, f

3 D9 _# G3 j2 L; o( ?8 v回到本贴,大侠困惑的实际上就是”等加速等减速“曲线的推导。主要思路如下:8 a/ i7 R# f* i! C
1.”等加速等减速“的实质是——其S曲线是2次多项式。明白了这点就可以直接写出S的数学表达式,而不再需要根据A来倒推。
+ ~+ H2 p4 k# P7 F( G0 G: g2.”2次多项式“的通用表达式为:s=C0+C1*δ+C2*δ^2" P9 J% W) `$ n; h! [ I# ^
3.对s(t)分别求一次导数,二次导数,可以推出:
; [* u: L9 C7 g0 A4 e& I9 k! pv=C1*W+2*C2*W*δ
( ?6 }7 N8 e8 i$ E; Ya=2*C2*w^2
' q) p ~" u) a3 X4.已知边界条件(前提假设:加速段与减速段各占整个行程的1/2。当然也可以不是1/2。):/ }3 d* L: C6 z# B; o) p" X" h
加速段边界条件:6 b1 M' e2 x6 c+ S+ W
在起始点 δ=0,s=0,v=0: q( x5 o# `& }2 z
在终点 δ=δ0/2,s=h/2
: e3 K4 n* N. E减速段边界条件:
) l% g; D- }1 i3 k在起始点 δ=δ0/2,s=h/2
8 `' |. \: V( t3 A9 X% h9 ]在终点 δ=δ0,s=h,v=0
" g. R) `! _% u' n" Y' w& z4 i7 I
5.把4代入2和3,可以求出各段的C0、C1、C2的值* Y( c2 c6 I/ q6 U) U
6.所以,”等加速等减速“曲线的完整方程是分段函数:& G; | N( M$ a( J ~
加速段:
, N. f8 \) _( k7 f" ns=2*h*(δ/δ0)^23 c! Q/ O0 I, |
v=4*h*w*δ/δ0^2
: W2 g- E4 O; }$ A' i5 Y& F2 _9 Ka=4*h*(w/δ0)^2& j8 @6 G4 y8 Y* A; @; m/ w
减速段:3 M# J* f, p, s* u$ V
s=h(1-2*((δ0-δ)/δ0)^2)
# p% H: S$ c+ o. Cv=4*h*w*(δ0-δ)/δ0^2
7 |! p; X2 J% k1 z9 \& `a=-4*h*(w/δ0)^2
' ~: y$ u& T% S( {7.注意,以上都是有量纲的公式,下面开始无量纲化。
) H! L3 m. B3 _4 ]3 f3 x0 s2 y, b8.定义无量纲 ,注:大写字母为无量纲,小写字母为有量纲。th:整个位移S升程h所用的时间,* X: r+ G0 R" Y, Q* z6 E: j
T=t/th) p" m: Q! q2 i* H
S=s/h, d) s; T& R6 C8 I" U/ O5 D1 |
9.在6 的有量纲公式S的表达式中 ,我们发现,”δ/δ0“表示了”凸轮的转角δ与整个推程区间角δ0的比例关系“ ;
H( G7 P: T# j8 r: D: g9 {/ @另已方面,在8的无量纲公式中, ”t/th“表示了””凸轮的转过δ角的时间t与整个推程时间th的比例关系“ ;
6 _# h. p$ C1 W4 M& z而这两者是等价的,所有我们用无量T直接代入6的有量纲公式S的表达式中,取代”δ/δ0“,进行对S的无量纲化。2 e6 A, T2 V! k& N2 ?; u
10.根据9的思路,同时把8中的无量纲S转化为s=S*h,代入6的有量纲公式S的表达式中,可以得到S的无量纲方程为:
2 u+ ?* [7 l# l: K5 x: q/ ]* m加速度段:. }; z5 F% U0 z0 a
S*h=2*h*T^2
* p# `- v5 _9 L+ @+ a6 x b(两边约去h)→ S=2*T^2 ——即S的无量纲方程) [# ~7 F& y8 |- Q3 v& M
11.对S(T)分别求一次、二次导数,即可得:7 L- M# A8 M' L7 F& w2 p3 ]% R- ?
无量纲 V=4*T7 C6 p& i( L4 o" o' c' y" _
无量纲 A=4
% u. x6 U' o- b m2 F! m12.推导完成。以上只演示了在”加速度段“的无量纲化的过程,即LZ大侠附件图片中的 0≤T≤0.5区间段。% N) e. w3 ~% P+ q! @
全手打,写公式累, 至于在0.5≤T≤1区间段,LZ可按如上思路自推导。
1 B8 U6 v" b1 [13.注:需要说明的是,本贴”等加速等减速“的假设前提是:加/减速段各占1/2,即所谓的对称。+ v8 K# K2 A1 e
若不对称呢?当0≤T≤2/3,2/3≤T≤1时,该”等加速等减速“的A是否还是A=4呢。有兴趣的可自行验证,就当练手好了。9 U: o6 V5 o" q5 R/ e4 y
14.LZ大侠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A=2或3?“。要讲请这个问题,就要扩展往下讲”曲线的优化“的问题了。) J7 [" F- f* A" X9 E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若有不对之处,望海涵。
! m* r' v8 F2 u% F' O0 ^* g9 n3 D/ Q# N/ X! ]. s
3 I4 O6 e& }) g1 ?9 s

9 _7 ~1 d6 d# f- {# T3 R* x& a

评分

参与人数2 威望+2 收起理由
LIAOYAO + 1 热心
luxiang821 + 1 热心助人,专业精湛!

查看全部评分

7#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8 14:50:32 | 只看该作者
hoot6335 发表于 2014-11-18 13:32 . z# R7 q; g' j0 {
大侠,关于理解顺序的问题,说明如下:
% t2 ]" b5 Q% y2 F, l$ `. S+ O1.对于设计一个凸轮机构来讲,在没有现成参考借鉴的情况下,到 ...

, K1 p: `+ V# K0 L4 |; b非常感谢hoot6335大侠这么有耐心、辛苦码字!7 i2 p; ^& h9 V
经大侠细致解答我总算明白了,无因次方程的内在关系。
* f2 R* I& O5 \1 a9 m7 w* l% @米fans大侠说的对,用二项式表达曲线方程确实是数学方面比较基础的东西。: i$ b4 Q1 T. t% f8 L) z- X
看来我真得恶补一下相关数学知识,尤其我看书喜欢刨根问底,到了强迫的程度,不懂得不求甚解
2 e |. S# Z% C$ t遇到阻力就进行不下去了。之前看《机构设计--分析综合》里,关于凸轮运动规律的推导也是用) F( r5 G, A- m5 U* L" I/ d
角度,没有仔细推敲和时间的联系。经大侠这么一说茅塞顿开啊。再次感谢!
8#
发表于 2014-11-18 17:03:56 | 只看该作者
米fans 发表于 2014-11-17 20:53
* I& F/ ~+ @4 R7 B我建议大虾还是先从数学看起吧。一切原因都得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说白了,就是用数学思维去理解就好了。 ...

8 n, ?4 \6 g$ J, x# E& ^1 z e i相互学习哈。 我觉得你第一步应该把高等数学仔细的看一遍,个人觉得很有必要。应该占不了多久。然后回过头来想想刚体的运动过程中,如何减小冲击(函数的连续光滑可导性等若干问题),惯量以及的问题。还有就是力学分析(比如尖端从动件受力分析时,会用到瞬心定理(这个你得明白吧,最基础的东西)。还有高速六次七次曲线、组合曲线,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做?怎样去优化,才能让运动更稳定,寿命更高。回过头去看看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吧,真的很有必要,磨刀不误砍柴工。

点评

慢慢学就好了。我是菜鸟,非大虾。 发表于 2014-11-27 16:23
大侠说的是,没有基础想一口拿下不切实际啊 发表于 2014-11-27 12: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GMT+8, 2024-6-13 23:02, Processed in 0.05694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Discuz!X3.4Licensed

? 2001-2017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