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只削皮器看国货的设计差距
从一只削皮器看国货的设计差距 春节回家,老父亲送了我一只削皮器,是别人送给他的,日本货。我“如获至宝”。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 我原来有过一只削皮器,也是日本货,很好用,而且用了好多年。可是前不久在一次使用后,却不慎将其随垃圾倒了出去。东西不大,可过日子却少不了它,于是便去超市买了一只国产的。看外形倒没多大差异,包装上还特别注明刀片是进口材料,可就是用起来不怎么好使。如今,又有了一只日本产的削皮器,我当然高兴了。 我的高兴是对的,因为老父亲送的这只日本削皮器还是那么好用。我不崇洋迷外,但也并不盲目排外,如今毕竟已是全球经济时代了。不过,就削皮器而言,实践告诉我国货的确存在不足。日本货为什么好用?国产货又为什么不好用?差在哪里?我将两只小小的削皮器进行了认真对比研究,发现二者的主要差别其实就在刀片的角度上,日本产的角度小,国产的角度大,而角度大就下削较深,拉动起来就不顺畅。按理说,角度的大小应取决于设计,而设计的依据当然是实验数据。那么,国产削皮器的大角度是怎么来的呢?是否经过了实验?或者用于实验的土豆之类与日本的不一样?那又为何用日本削皮器削中国土豆比用国产削皮器削要好使呢?看来结论只能是国产削皮器的设计出了问题——要么实验不认真,要么干脆没实验,照葫芦画瓢却偏偏忽视了刀片的角度问题。 目前,中国在世界上已被公认为制造大国,但是不是设计大国呢?恐怕至少现在还不是。能制造不等于能制造好,而要制造好,设计就是一个关键。好的设计可以让产品价值倍增,而好的设计本身往往就有着巨大的价值,这在国际贸易领域已是被证明了的。当单纯的制造已不能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利润的时候,大家比拼的不就是设计之类的软实力吗? “国货当自强”绝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而“制造大国”也绝不是永远好用的“硬通货”。一只小小的削皮器足以告诉国货应该怎样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