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俺见到的国内企业可笑可恨的情况
拿来一套完整的国外图纸,首先设计人员把很多图面的东西弄明白后,标准也弄清后,适当处理就转给工艺了, 第一步基本保证了图纸的原始属性。
然后转给工艺,工艺就根据企业的现状给设计“支招”了,并且后续经常是运营总监、生产副总裁、采购总监来亲自要求 “所谓的国产化”,如下:
1)这个折弯压型不好控制,压型一次合格率低,能不能断开焊接(减少了折弯,增加了焊缝,增多了薄弱环节) 2)这个锻件不好锻,需要重新开锻模,能不能改成铸件,降低成本(以铸代锻的馊主意) 3)这个铸件能不能把调质改成正火(降成本呀,降完性能能保证吗?) 4)这个棒材能不能用国产的钢材代替,这种材料太贵了,你们技术的算算安全系数(实际还是降低材料性能等级) 5)这个结构不行,咱们床子保证不了,保证不了精度,技术上改结构吧 6)这种油漆太贵了,能不能用国产的代替 7)进口的胶管太贵了,能不能用国产的代替 8)这种淬火工艺有污染,咱们单位只能用水淬,能不能把双液淬火改为直接水淬火 、、、、、、 我晕,等等各种的国产化措施,成本肯定降低了,性能看着没降多少,实际可靠性差的找不到北 结果进口的产品价格就是我们的4倍以上,这就是咱的国产化,这就是咱念过大学、学过专业、抓过生产的各类企业老板的杰作。
我想我说的绝不是个案,我猜国内可能90%的机械制造业都是这么玩的 后果是什么,就是竟底,打价格战,大家都玩死。 今天一早俺就出差了,高产了一点啊。 欢迎大家评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