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肯定重要啦。
楼房起得高,全靠基础牢么。
而在别的一些工作上,不管是动嘴的——理论上的,还是动手的——实际玩真的,多很重要。
木有理论基础,你啥多不懂,别人乍和你交流?就是别人说了,能懂么?
木有行动基础,能动手么?只能嘴上说说要乍滴乍滴。但动手能力强的家伙将你一军,你说乍办?只能灰溜溜吧。哈哈。
工程上也一样,基础肯定是重要的。虽然说基础不显山不露水的。是个“地下”工程,和城市下水道一样。看不见,但是遇到大雨,立马还给城市颜色。。。哈哈
曾记得听说过某厂一条线下因为地质复杂,基础没玩好。在试用阶段产生某台机器沉降事件事件。你说,这样沉降的话,机器能正常工作么?
又听说在做某高速公路时曾有过堆场上物料隔夜后沉下,而在几十米外的河道中升起一个沙丘的事件。也是一种奇观哪。
所以,在工程上,在机床上,基础是很重要的。否则有些精度要求高的设备也用不着开防震沟,设防震垫啥的。。。
所以,基础有时影响到机子的正常使用,影响到机床加工精度。
其一:
甲方新上一台带升降横移的铸造车,因为考虑要节约工作场地,此车与早先一台车子拼了成为了一体。也就是说两辆车子共用中间两个车轮和一条轨道。
全部安装好后,试车吧。
结果铸造车在全长轨道上大部分可以正常前后运行,但在局部某段轨道上,发生了车轮打滑现象。
检查发现,此打滑处轨道和车轮有间隙存在。最大处达五毫米左右。
唔,不对哪。因为早先也拼过一次车。不是可以正常全轨道运行么?虽然后来因为外界环境变化,现在拆除了。
喔,对了。原先两辆车的拼接和现在的拼接方法是不一样的。
早先一辆是采用了两辆车中间铰接法联接,也就是说一辆车的四个轮子是固定的。这样另一辆车子可以有点浮动。两边的驱动轮多能与轨道接触,这样不会打滑。
而现在两辆车之间采用的是焊接法,这样如果铸造车焊接变形等影响,或者说轨道不平,车轮与轨道就会有间隙。如果驱动轮与轨道接触上有间隙,那么车轮打滑。
检查三条轨道之间的水平高度吧。
结果发现。中间一条轨道比两边轨道在打滑处的局部处高了几个毫米。所以了。。。
没办法了,只能采用将两边车轮上加厚调整垫板的方法了。
加厚调整垫板后,双拼铸造车正常运行。。。
其二:
甲方电话过来了,让立即去现场看一下,说因为基础变化了,要改动方案。
因为现场开挖时,发现承重柱的碑基比早先设想的大多了,这样设置在地平面下的过跨车轨道就没法子设置了。因为碑基绝对不能动。
这是一个料仓称重过跨项目,因为在车间内,所以高度上有天车位置的限止,因此只能向下借尺寸。方案是来料通过震动栅格倒入地坑料槽内后,由波状挡边带式皮带机输入料仓,再通过振动输送器将物料输入安装在料车上的料斗内,再由牵引车牵动过跨,而后由另一跨天车将料斗吊运到使用场合。
因为高度限止,所以料车轨道设置在地平面之下的沟槽中。而因为过跨是在两天车承重立柱间,所以当时搞方案时就询问了立柱的碑基尺寸大小。
因为回答说是尺寸上可以达到要求
,所以方案确认能过了。。。
但当在车间现场开挖时,发现两天车承重立柱的碑基大大超过了原认定尺寸。而承重碑基是不可能改动的。但这样料车轨道是无法布置了,
因此,原方案没法子实施了,只能想办法改动方案。
改吧,改吧。
将原料车取消了,将过跨料车输送改成了平皮带输送机过跨,这样开挖深度就可以不用和早先那么深,距离就够了。而后输送进入料斗,再吊运到使用场合。
试车,改动成功。
其三:
甲方在主机安装好后试车时发现,车子在运行时经常脱轨,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因此让俺们去看一下,诊断一下到底是啥毛病引起的。
去吧,去吧。现场看看才能明白实际情况。
现场是一台电机减速机带动卷筒,由卷筒带动钢丝绳卷绕拖动小车,卷筒的正反转,使小车前后运动。。。
去了现场,初一看,整个机械没有啥问题。
但是当小车行走到轨道两端时,感觉钢丝绳明显不平。
不对哪,那可能钢丝绳会斜着拉?查。
测量下来,大吃一惊。
卷筒的钢丝绳上园切面和小车的受力点高度差有二百毫米左右。。。汗。
差了这么多,也就是说在工作中小车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分力。当拉力有变化时,小车可能扭动,那么车轮就可能脱轨。。。因为一般轮缘高度是按标准的,没有多少高度。
而因为小车上部有其它部件限止,没法将钢丝绳受力位置加高到与卷筒上限,滑轮上沿水平,所以也没法加高受力位置。
明显基础没弄好哪。卷扬机高度,也就是卷筒高度,滑轮高度,车轮轨道的高度没有按图纸玩好哪。
乍办哪,总得整改好啊。
重做基础,不太现实。成本太大了。
改小车吧,也只能加高小车车轮位置了,这样比较简单方便。
改吧,将小车车轮加高后重新安装在轨道上。使钢丝绳水平拉动小车。
嘿嘿,成了,不再会有脱轨现象了。
以上仅是几例基础在工程上对机子使用和布置的影响。
基础的成败影响到机子的例子有很多,有时方案时因为基础的变化,使后部设计多得跟着改变。
因此看似不起眼的“地下”“地表”工程,恰恰是影响到机子成败的关健。
所以“基础”到底重要不重要,自己判断吧。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