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科研创新能够领先的若干标志——工业思维、工业素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1 20: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内科研在过去的2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我个人的观察,在早几年,我们还比较谦虚,科研上比较努力,态度上还相对谨慎,取得了一些扎实的成果。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论文总量上去了,专利总量也上去了,但是我们的工业成果依然少的可怜。那些垃圾论文和垃圾专利对中国的创新到底有多少价值,也许现在就可以下结论,基本上都还处于学习和训练阶段,中国的创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即便没有走弯路,也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去努力。但是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更上一层楼,在工业创新领域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我们要判断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下几个方面似乎值得讨论:
2 e4 j+ w; `+ s1、从业人员的规范素质;, Q& T) o- z% X# _( w
科研创新除了想法之外,离不开工业基础,很多想法如果没有试验条件和加工能力,想了也是白想。所以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大小与这个国家整体工业基础紧密相关,而工业基础除了看得见的工业设备外,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国家通过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生产线,也制造了大量品质越来越高的产品,但是在很多行业,我们的工业素质,尤其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是非常糟糕的。具体表现有:数据采集不规范;分析流程不规范;生产过程质量体系粗糙;对核心设备缺少必要的理解,。。。。。。举例如下。6 h  I, \' t& x# s+ \
数据采集不规范。我们和一些企业合作,进行生产质量分析,希望从企业获得一些生产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应的方法。但是经过几年的接触,发现来自企业的数据噪声高的惊人,很多数据根本没办法使用。这里有几个原因造成的。很多设备就是摆设,为了应付质量检查和国标,实际质量达不到要求。有些设备根本就是垃圾,但是成了国标认可(不知道怎么成了标准设备的)的设备,就堂而皇之进了企业。数据精度根本对于精细化分析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实验员对于严格的分析设备管理规范根本不了解。标准样的配置规范,设备标定规范,试剂使用随意,操作员随便换班等。这些都是噪声来源的主要问题。我们分析了某个厂的同一个指标数据,发现两个不同的操作员的数据均值和方差居然相差很远,不用看就知道问题很严重。
9 ~- k* Y* y* U9 G' L 分析流程不规范。我们的企业有大量的生产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根本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多问题分不清楚主次,没有顺序,没有系统性。还有很多深层问题根本就没有考虑。即便有现成的欧美标准可以参考,但是拿来之后也没有按照执行。导致很多问题没有抓住重点,最终也就解决不了问题。$ F6 W/ E% z' X8 b8 p# Q: [
生产过程的质量体系是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我们国家的企业生产质量体系大多数是为了拿证书,实际生产过程往往处于半失控状态。一个企业居然没有几个能够真正理解质量体系思想的人。而老板为了挣钱,也就盲目扩大生产。应该说,很多企业并不是主观上想生产不合格产品,是具体生产的人拿不出生产合作产品的行为。( W' E  X0 p2 R$ q
对核心设备缺少科学理解也是阻碍我们提高生产能力的另一个原因。大多数高端设备基本上靠引进,购买来的设备有时候居然没有人懂得设备的基本原理。在不懂原理的情况下,是不能保证外围配套手段的严格性。不理解,怎么执行?
, G9 t1 \# O+ K 。。。。。。。7 E8 E. n' l8 |" z
2、跨学科人才的密度;1 C, {; b% F& n; ?! x/ B$ n
我们国家人才培养在早期为了批量培养专门人才,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路线,学校专门化,专业划分很细,每个专业都要搞成大而全。最终的效果是,人才最多了解了一些所谓专门知识,该深入的没有深入,该广泛的,还很狭窄。现在很多研究生就业的时候,还一味的强调自己的专业,强调自己的学科,这种观念本身就反映了我们人才基本上属于只能做一些技工性的活,跨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必须是跨学科的。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工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的研究远远不是某一个学科可以胜任,必须从问题本身出发,将该使用到的所谓科学技术和知识都利用上,才可能解决一部分。但是这种问题需要一个具有跨学科视野的人才能领到,起码具有跨学科的胸怀。事实上,我们国家在培养这样的人才方面是不足的,很少有这样的人。于是在实际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具有某一个学科优势的人,领导了一个跨学科项目,但是视野却仅限于自己学科,这样的团队是不能解决真正复杂的问题。
2 ?  B& S, Q" c# k3、多学科合作的有效性;7 t8 C0 Y2 y  i1 K5 H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国家在科研上的投入越来越大,过去的科研布局被打破,各行各业的研究部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但是几年下来,效果不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问题的需求方、设备提供商、技术提供方、科研攻关方几个方面的强者都不属于某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的强者都限制在一个很小的领域,领域之间的合作始终没有效果。行业研究机构抓住行业优势,希望完全自主研究,对于其他行业可能的合作者生怕分了一杯羹。这种保守主义和一亩三分地的思想到处都是。动不动就说,这是他们的专业,是他们的行业,别人都是外行。
. w5 e8 r( n6 q" Y; F( J$ R" @, P' B4、基础研究的针对性;
- F8 @' A* V( y6 W2 }) L3 m# P4 d" Z  \ 一个国家的核心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基础研究的突破,然后带来技术的创新,最后才是产品的创新。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能力不断上升,但是基础研究都是在梳别人头上的辫子,也就是做的问题的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相反,我们国家自己的问题很少有人问津。这种基础研究和工业社会脱节的毛病谈了很多年了,依然没有很好的改观。企业不愿资助基础研究,认为周期太长,不做傻事。基础研究人员认为企业问题都是小儿科,不愿意插手,最后竟然造成工业界和学术界互相鄙视的局面。美国和欧洲应用科学研究非常庞大,我们国家发表论文最多的领域很多是别人不做的,而在工业上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我们处于弱势。这个问题科技部早就有结论,但是现状很难改变。4 |6 G0 T/ |2 E5 f0 v$ M
5、研究人员的想象力。
% q- c+ d9 v3 ^8 \2 h 科研是思想的活动,想象力是其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我们的学生最缺的就是想象力,大多数满足于消化吸收,满足于再现别人的成果。遇到一个问题,习惯于模仿。商业界也是,一个阿里巴巴,让无数商人投入电子商务。一个特斯拉让很多人进入了个性化服务领域。一个太阳能,让很多工厂变成了垃圾产能。这些游戏最终的效果是,大量的投资变成了无效投资,人才被不恰当的吸引到一个不可能拥有无限成长能力的领域,而新的思想却没有愿意去发现,更缺少人去实践。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商业和用户,都缺少想象力。这样的状态不会是创新能力强的表现。; Q$ H" p& u7 P
我们国家核心创新能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形成这种现状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发展阶段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但是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都不能掩耳盗铃,做夜郎自大的梦。如果有一天,我们到企业中,发现从业人员具备很高素质,周围有不少的跨学科研究人员,到处能听到多学科真正的合作,基础研究瞄准一个实际需求,研究人员思维活跃,奇思妙想如泉涌,中国即便不是最强的创新强国,那也为时不远矣。/ h* ~: `( S/ v- V- T& ^" x

2 f( {- ?4 L+ ?/ B0 s点评:
9 R5 {& x# W2 S6 a1 R1 C8 _
社会发展不允许假设0 F: i* i; {+ q) h  b2 T9 w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4-11 20:25:07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商业和用户,都缺少想象力。这样的状态不会是创新能力强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4-12 06:35: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学科的协作,严谨的工作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4-13 16:5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啊,创新需要具备很多前提条件。我们作为技术人,需要努力,扛起创新的重担。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4-19 16:58: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创新需要知识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多领域组合,加永久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0-7 20:27 , Processed in 0.0577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