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不多就是这样,前提是:在这个人到达一定层次前
8 } n: y( b" x 对一般打工者来说,谈税后收入,对个人来说是最实在的选择,至少因为两个原因! A7 N0 A! N8 s9 y
1.现在社保是个利空的趋势,ZF必须剥削公司或(和)个人,那么公司和个人,一定得有一方“买单”,谁买都不好,但必须得有人买,不然就没法平衡,这是个“双输”的结果;3 k" `+ ?( k) L% O% |. [) O' j8 b
2.社保交纳基数比税后数字大,心理因素多少有点影响,无论是对打工者还是老板。0 r4 u8 f3 q% j
1 R) C% F1 K( s6 y5 L 在目前,谈税后收入的,外企多点,私企较少,国企我没见过
5 @! r5 q' @2 ?' ?, P, {$ s
4 T/ |+ c3 V! i- n5 g 这里说的外企,不含外企开办多年已“中国化”的工厂,这些“中国化”的外企,无论"xxx强"的光环多耀眼,对中下层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人家开工厂不是为了扶贫,仅仅是出于市场和成本考虑,为了赚更多钱,而且人家衡量管理层中国人实力,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他把成本压得多低,所以,如果你觉得你进了个500强很牛拜,最后先掂量掂量自己在这里面排名多少,排到前5%以外,就没什么意义了。
* k& o: m' {, k( B+ ]9 o 这里说的外企,是指那些,主要出于市场因素在国内开办的机构,成本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不会差太远,也就是998说的,老外拿多少我也拿多少那种,但这个难度大,我是做不到,我只要拿老外70%就行,但也只有跨过这种环境,你才有可能达到998说的别人多少我也多少那个层次,不存在一步登天的情况。个人感觉,这点在IT行业明显得多,机械行业,机会比较少,但也存在。: B. c! H4 r' U" Y
d0 H+ N% p+ f
说白了,这是两种模式,一种主要靠压缩成本挤压利润,一种主要靠投入更多创造更多销售额。一种主要靠攒,一种主要靠赚。前者一般人多,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后者一般人少,责任划分清晰。1 S E9 w- G. y$ G
两者没有对错之分,同一个大集团里存在不同模式的部门也很正常,只有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最优结果。' ~+ v+ L p" ~5 f
对于想学技术赚快钱的人来说,后者优于前者;对于想走运营路线的人来说,前者比后者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