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老大是规则制定者,老二是规则破坏者,老三是左右观望者。日本企业战略家安佐夫曾经规划出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该怎么做,老大、老二的目的是很明显的,老三的角色是模棱两可的。安佐夫指出了老三应该联合老大挤兑老二。也对,因为老三本来就是混饭的,没啥理想,就想多赚些钱,这个行业出头的机会怎么也轮不到他,所以老三选择了顺水推舟买了老大的账,借着老大这棵大树的树荫顺手牵羊多卖些货。 这样每个行业的老三都容易打酱油。说白了,你若认定了老三的位置坐,你就是个混饭的,搭顺风车的。定位里的心智理论也是鄙夷老三的。老三永远是个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
可惜的是中国大多数企业选择的都是老三的路子,山寨货、模仿者大行其道就是典型。没错,模仿可以让那些初学者快速提升,是拉近与领导者距离的捷径,但是如果你继续按照这个套路下去,注定是会被打回原形的。
想想看“老三们”的套路是怎样的。模仿、降低成本做一个跟你差不多的产品,卖得比你便宜点,搞出些更高的性价比,瞄准那些贪便宜的消费者,布局到那些稍低端的市场,争取薄利多销,再不行就降价促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果把这些商品用一个时髦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享誉全球Made in China。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采取了老三的“蹭饭”思维。你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的低调精神,喜欢闷声发大财,不喜欢与人争抢。其实是思维的平庸和不求甚解的结果。
最后是严重产能过剩的廉价商品,变成了产业链中最没有价值的一环——生产加工,最后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当老大和老二也搞价格战的时候,老三只能死翘翘了。“老三们”怎么办?这可能是90%以上的国内企业要问的问题。继续模仿、低价?继续事不关己?继续袖手旁观?继续顺手牵羊?“老三们”可以说自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老三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行为惯性,习惯了随波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