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两酒 于 2013-7-15 22:58 编辑 h n" G* P( u" g; ~. ]
. O; m4 V) K% G( l- w; l其实机加工还是挺复杂的,尤其接近800的加工面,一刀走过去,“推拔”度是肯定有的,(就是因刀具磨损造成的锥面)那是老T操心的事了,我就不管了。
# i2 d+ I0 J9 J0 g! C; F下面我就精心设计那个“大过瘾”了。
9 z! G, E. k% q! M k1 Q4 e首先吗,要对大环进行应力校核了,轴我根本就不考虑,要坏,也是环先坏,用环的许用应力扣掉环件残留的应力,工作载荷产生的应力。大概就知道热装造成的应力值的范围。这个估算很快的,许用应力的范围出来了。) j- k. q; b$ G$ l( G, G2 G
用许用应力的范围倒推过盈量,我操,过盈巨大无比,跟自己想像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按照这个过盈量,加热到800度,都TM装不进去!(不说800度膨胀量不够轴大,因为热转也要有最小装配间隙的)
, d3 H" ^3 I" i1 ^+ v6 c# f0 L800度,都TM回火了,那大环还能用吗?+ `+ A) @8 O5 Z3 w
或者是老外玩的是冷装+热装,来个冰火两重天?
2 w8 T9 y i) W# G* x6 h' V8 O后来回过神来,骂自己是蠢猪,许用应力值是一回事,传递要求扭矩,装配表面所需应力值是TM另一回事!还有个弹性极限问题!
5 y7 r1 w, w8 {' G( L好吧,再来估算,传递要求扭矩,加上安全系数,反推装配表面所需的应力值。5 |% Y5 {$ n# b# |4 l
然后,不考虑残留应力和工作载荷的应力,就用装配表面所需的应力值再反推热装过盈量,我操,出奇的小?( u$ N# s* g& A* h7 u, L$ V: {
不是大就小,本人头有点大。
' t; F: b) q+ G- s5 I; Z
) p) J0 v9 f3 f# @6 [5 r3 X2 _, n; `当时头有点晕,就出去走走,心里想,妈了个逼的,这老大,能从德国偷资料回来吗?偷回来就省事了。' p o( ~2 N8 k, M& J% }% P3 [
1 l# } [9 ? z$ E7 @- m看看手上几个数:1 U0 k- _" x" M9 H4 j7 i
环件许用应力,环件残留的应力,工作载荷的应力,传递要求扭矩所需表面应力值,大过盈产生的应力值,小过盈产生的应力值。3 A7 D8 O& \5 ?/ r
忙了一整天,就搞了几个数,没啥进展。本loser 心中充满沮丧。
$ R, y) L& g/ t. i/ {" C
( r! g/ h: n/ _* I/ U8 _4 K本loser心高气傲,给敲了一棒子,也冷静下来分析一下。
: s2 p3 N9 m5 g2 _6 ~环件许用应力是厂家提供的,数值也最大,数字应该可靠。
; _4 \ q; _9 e5 |: M% N7 \残余应力,数值不小,即使相对于许用应力也不是小值,是最大的危险源。
/ ?$ M$ ~1 d+ R工作载荷的应力,不大,但是这个货呢,有个局部载荷集中问题,最高值也不小,但和前两者比,也是毛毛雨了。
1 I* ?9 k9 J% R L) n+ Q传递要求扭矩所需表面应力值,这个不大,但是,它是多变的,其他几个值要么比较确定,要么能测量,这个值,不好把握,想了半天,按瞬时冲击来算吧,还TM去电气要电机的电流速度图去。& g" W( c* S* ]) S* _
大过盈产生的应力值,小过盈产生的应力值。也就给了个范围,意义不大。: e' R B1 O. F; H% b) p
应力怎么整合呢?本来想,加到一起得了,因为其他值相对于残余应力值不大,想了想,本loser吗,还是要显示出压倒性的实力来,省的有人有P话!
- z) {9 E& L: e# i! ]& I实际应用的时候,德国的滚碾子,有崩断的,有大块掉肉的,崩断按第一强度理论校核,崩断就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吧,对不对不管,先唬住人再说。6 o% I3 W, K' o m7 Y6 _5 Z; _
冷静下来,又TM把《理论力学》书翻开,算工作载荷的应力时候,TM的,又去电气要最大输出扭矩,最大瞬时角加速度,再算了一遍。
5 G; b0 r, P5 t2 }# C
3 @! Y' w8 f: Y; d: R! @5 k+ u# |算完了之后,本loser对过盈量的范围有个谱了,确实不小,但也没有到极端变态的地步,算是常态的边缘吧。
4 F( \+ B0 i% O4 P不过呢,本loser对计算结果一般是只当参考,具体取值,本loser是要根据经验调整的,这也是本loser牛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