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事,引起我的深思。我所知道的两个集体的小厂,前几年因为政策的原因,纷纷转制。因为是小厂,在当时的环境下(80年代)没有大学生愿意去,因此每个厂只有一个非名校毕业的大专生,A厂的是搞行政管理的,B厂的是搞技术工作的!在90年代的时候,这两个大学生又纷纷走上了领导岗位。2000年以后,政策说要转制,于是在主管部门的授意下,这两个厂转到了这两个大学生的名下!(理由是:全厂就这一个大学生,不转他头上去,转谁头上啊!)就我所知道的,这两个厂就工作能力而言有比他们强的(当然他们的工作能力也不差),但就理论水平与学历而言,他们两个当时的大学生是这两个企业当之无亏的第一人(因为是集体的小厂,营业额在一千万以内的,没有其他高手)!转制后,A厂因为技术含量一般,在减除冗员,加大经济奖励后营业额到了一千几百万,老板(原来那个搞行政管理的大学生)每年除了贷款利息外还可赚1百多万。B厂则抓住的行业发展的良机,重金请来了国内一流的技术人才与销售人才,又向银行贷款购买了大型设备,这几年发展迅速,销售额已过亿,老板每年收入可到一千万左右!
3 ?- t. K( I! J5 V N U反观好多国营大厂的技术人员,80年代的名校本科毕业,分配到国营的大厂,运气好的,在十几年的岁月里,掌握了高超的技术,走上了管理岗位。(差的当然是厂倒人下岗)可是工资收入还是那样的每月3,4千(连奖金福利了),再加上经常到被别的小厂请去做技术指导,赚的外快一年有个十几万最多了。
! h; C& p% ^6 R为什么毕业时的高学历,就业时的好单位,在十几年后却会带来每年收入几百万的差距呢!从表面看,是政策的原因:一方面社会转型,在中小企业中出现了国有资产落到了个人的头上,或者说是国家从财力与物力上支持很多中小企业原来的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而令很多真正有能力的经营者发财了。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中,还是沿用原来的低工资政策,使得一些有能力的人在国营企业中的收入与自身能力在社会中的地位不相称! 7 b# s* W x: R/ I4 ]
然而从更深一层看,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个眼光问题: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谁都知道大企业收入多福利好地位高,可是谁又看到大企业人才济济,用人政策又是论资排辈的,你一个本科生去了,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派上用处。对于有志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来说,大企业只有在学本事的时候才是值得的:因为那里技术积累多,从设计到工艺到检验门类齐全,又没有淘汰制度,工作任务也不繁忙,还有人教,你可以慢慢的成长起来,学到这个行业里最全面的技术。但是过了5-6年,你技术学的差不多的时候,是不是就能让你发挥你的所学了呢,此时恐怕就是开始了漫长的论资排辈的等待了。从这个意义上来上说,一些中小企业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中小企业人才少,来了就要用的,当然这样也造成了在中小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劳动量与责任要比大企业大的多! 1 _; M" d- x z' O4 X2 y
所以说要做点事,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还是到中小企业比较好,当你的环境已经不能给你你所需要的东西的时候,还是勇敢的离开的好,如果还是抱着已有的那些好处不肯放开的话,一但当政策变化的时候,原来你的优势地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劣势了(就象曾经的企业待遇比事业单位好一样)。而中国在近十几年内正是个政策,体制多变的时代啊!fficeffi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