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必威体育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06 | 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轴承的配合,请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1 23:3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
楼主 | 发表于 2013-3-31 23:55: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3-4-1 03:34: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问题,你得查查你手上轴承的共差。如果确实如你所说,那么你的轴承内径应该实际共差是-0.02。但这不代表外径也是这样,实际测测吧。
* ]# o4 f0 F+ V& i8 U第二个问题,说实话,真没听人说过轴承的过赢配合能影响实际转动的。至少原理上讲,一个圆环,即便外径过赢,也不会影响内部,除非外力是一个非均匀径向力。你感觉转动不畅的话,试试其他方法,比如润滑等。
' v: n2 l- i, W0 B6 D, [5 q" g" B! i第三个问题,没法回答你,这个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情况不同的。具体选择,请参考机械设计手册配合选择一节。

点评

"如果确实如你所说,那么你的轴承内径应该实际共差是-0.02",这是哪个标准?。 发表于 2013-4-4 19:05
兄弟,过盈配合会影响轴承游隙滴。 发表于 2013-4-1 09:46
4#
发表于 2013-4-1 07:46:28 | 只看该作者
配个结构图才能有个大概了解,是单一轴承支撑、轴承游隙大小、轴的长度都密切相关
5#
发表于 2013-4-1 08:24:26 | 只看该作者
配合公差带的选择主要看结构需要,该紧的地方一定要紧,该过渡的一定要过渡。
7 l) u. H! N' l" R% L, W9 C; {请说明使用工况和作用!

点评

“该紧的地方一定要紧,该过渡的一定要过渡”,当领导的都这样说,永远正确。 发表于 2013-4-4 20:05
6#
发表于 2013-4-1 08:3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脚猫 于 2013-4-1 08:35 编辑8 b# m3 ?( y6 R0 p4 j
$ H& V. ?( C6 T9 C- L/ w2 ^7 Q! E k
箱体上的孔H7 冷缩" v7 C, d3 }1 a8 D* k+ c1 |' T! `
轴径k6 热套

点评

查了下SKF对628/6-2Z的推荐,一般载荷时,推荐的实心钢轴为js5,对轻载不锈钢轴推荐的是h5.尺寸偏差只有0.005,和-0.008的孔配合,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配合。对于极端情况轴和孔有间隙,防止跑内圈,可能有锁紧螺母等... 发表于 2013-4-4 19:24
7#
发表于 2013-4-1 08:53:01 | 只看该作者
问题一: 现有内径为6,外径为13,宽5的滚珠轴承。轴为5.98--5.99且磨。外径与一孔装配时,孔内径13正负1丝。
6 Y, D2 c T" U9 j问题二: 轴承的内孔与外孔都是过盈配合,会对轴承的转动造成影响吗?--会的。
1 P: i- r5 S) b2 C问题三: 轴承与孔装配时,在运转时,为了保证轴承固定牢固---孔与轴承过盈配合好。

点评

“轴为5.98--5.99且磨”,根据具体结构确定 发表于 2013-4-4 20:08
抱歉,太久不搞配合这块,过渡配合的定义已经生疏了。孔配合多间隙。 发表于 2013-4-2 02:12
配合是否影响使用,要校核游隙才知道;不是说标准配合就不会影响。 实际使用中,轴承座间隙配合多。 发表于 2013-4-1 13:42
标准选择的配合,不会影响你的使用。实际使用中,根据载荷不同,轴配合过赢反而选得更多。孔配合多过渡。 发表于 2013-4-1 11:29
大侠--惭愧。我是这么做就这么说。 发表于 2013-4-1 10:11
g2096大侠: 1. 为什么你推荐轴与内圈间隙配合,而轴承座与外圈是过渡配合? 2. 应该校核轴承游隙,如果游隙足够,过盈配合对轴承转动没有影响。 3. 理论上是过盈配合好,不过实践中一般是间隙或过渡配合。 发表于 2013-4-1 09:58
教材上有。 发表于 2013-4-1 09:34
这结果是怎么来的,经验吗? 发表于 2013-4-1 09:10
8#
发表于 2013-4-1 09:21:43 | 只看该作者
轴承装配,一般的使用情况都是过渡配合(具体参照公差与配合)。为了装拆方便我们使用都是轴相对较紧,孔相对较松。对于如此轻型的轴承不宜采用过盈配合,因为轴承本身的刚性不足,造成对滚珠的压迫,必定影响转动。

点评

“轴承装配,一般的使用情况都是过渡配合”,轴承的内孔是负差。h5在基孔制时是间隙配合,但和轴承实际是过渡配合了。 发表于 2013-4-4 20:12
我还真没注意他那句话的意。一直认为他说的是楼主的这个型号。 发表于 2013-4-4 11:07
哦,那是我理解错误了。因为马社友有个结论--“轴承装配,一般的使用情况都是过渡配合”,我认为这结论不对,在第一条点评里已经说了。然后zero社友说马社友--“其实说得没错”。 发表于 2013-4-2 18:04
擦,我何时对这个结论加了个前提?我在后面的回复楼主里说了小,但跟马的结论没有关系。我回复马蹄的说法也是载荷大小。 发表于 2013-4-2 10:33
zerowing社友,你给马不停蹄社友的结论加了个前提--小轴承。好吧,我承认在小轴承应用上,过渡配合用的最多。 发表于 2013-4-2 09:49
马中校(为啥读着这么怪呢)其实说得没错。lz的这种轴承一般也就是用到h6-j6。载荷大就靠近j6一点,小就靠近h6一点。 发表于 2013-4-2 02:37
轴承配合,要看工况。从统计上看,过渡配合是用的最少的。 发表于 2013-4-1 10:09
9#
发表于 2013-4-1 11:15:32 | 只看该作者
zerowing 发表于 2013-4-1 03:34 6 q% U3 t6 t3 c) x8 y
第一个问题,你得查查你手上轴承的共差。如果确实如你所说,那么你的轴承内径应该实际共差是-0.02。但这不代 ...
% T2 v9 L; Q8 M
过赢配合是会影响你的安装游隙的。但是按照一般选配标准,配合中的过赢量不可能影响你的正常使用。除非你自己不按标准来。
1 w, v" O! Y4 z

点评

因此,如果不是专门做轴承设计的部门,你给的经验公式就够了,抠死理只能导致整个工期的延误。虽然说机械设计应当尽善尽美,但实际上,所谓经验也是一次次失败总结的。感谢你孜孜不倦的教导,不过有公式即可。 发表于 2013-4-6 13:37
第二。我比较认同手册上以后方法的原因是因为这种公式大凡经过经验论证,至少有85%的复合度。所以,如果完全靠自己没源头的估计,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了。而真要计算过盈部分引发的膨胀量,只能有限元节点分析。 发表于 2013-4-6 13:34
呵呵,两点。表面粗糙度无论是测量检查还是最终标注,标准不下8种就。我们一般用16%的而已。所以,如果真是严格计算,光这一条就要人命。 发表于 2013-4-6 13:30
真正紧配的过盈量。再乘以0.8就是估计内圈和轴的变形比例。轴缩小占了20%,圈外胀占了80%。更详细的计算应该按过盈配合去计算吧。 发表于 2013-4-6 09:15
系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出的,是一种简化计算。它是在推荐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材质等条件下得出的。对那个计算过程看,减去1/3的公差带,大概就是剔除了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等的影响,去除了高点的真正紧配... 发表于 2013-4-6 09:10
额,你是打算告诉我,有效过盈量的算法和工作游隙相同吗?你给出的算法中,最重要的就是由理论过盈量计算配合游隙减少量的系数。没有这个系数,其他的算了也等于没算。 发表于 2013-4-5 22:32
这本手册7-242页也讲了配合过紧,会使径向游隙减少以至于消失,从而影响运转。在下面也有有效过盈量的计算,也是分实心轴空心轴,结合前面的过盈配合章节,内容差不多吧。 发表于 2013-4-5 13:50
另外,k6是故意为了往紧里说,以方便验证游隙计算用的。实际手册推荐最多就到j5。呵呵。不用纠结这个数。因为是讨论算法,不是实际选配。已经超出了楼主的讨论范畴 发表于 2013-4-5 00:42
很不幸,确实没有。化工出版社,第五版。游隙选择一节,就一页半纸,除了概念和推荐,没有一个公式上的说法。呵呵。看来都再找本补差用的手册了。 发表于 2013-4-5 00:39
“我常用的5本一套机械手册和轴承手册上都没提工作游隙的计算方法”,在滚动轴承的游隙选择这一节中都有吧,再仔细看看 发表于 2013-4-4 20:41
SKF对628/6-2Z的推荐,一般载荷时,推荐的实心钢轴为js5,对轻载不锈钢轴推荐的是h5。没有K6那么紧,负游隙也没有那么大。如温度稳定,有一点点负游隙,轴承寿命更长。关键是把握量。量变引起质变。 发表于 2013-4-4 19:45
zero社友,你的机器确实有点特殊,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也没有好办法。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轴承供应商,比如舍弗勒、SKF等,他们经验更多。 发表于 2013-4-4 12:24
1.首先谢642093071大侠准确的计算。 2.zero社友,从计算中可看出,光安装游隙,一批轴承中就有一半多处于负游隙状态了,这是很危险的。说明CN游隙选择不当。应选择更大的游隙。 发表于 2013-4-4 11:48
回p君。g6是大小写切换的问题。另外,内外温差的问题,不进行实际测试,您老有什么好办法确定温度吗?您总不能让我拍拍脑门编个数吧。我不是搞系列产品设计的,基本都是非标非同类。这个要求有点高貌似。 发表于 2013-4-4 11:28
受教。多谢指点。我常用的5本一套机械手册和轴承手册上都没提工作游隙的计算方法。有你这个公式,以后就方便了。 发表于 2013-4-4 11:20
zero社友,1. 你可能笔误了,轴承座公差是G6,不是g6。2. 内外圈温差你不知道,可是别的设计师是怎么知道他的机器内外圈温差的?你好好想下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3-4-4 11:19
比如说内外圈温差在15度,取热膨胀系数为0.000011/K,这样因温度变化游隙又减少了0.0016.工作时,轴承最大间隙变为0.0034,最大过盈为0.0076.计算不实之处,请社友指正。 发表于 2013-4-4 09:50
确定理论过盈量U你也会。这样计算下来因轴k6装配引起的径向游隙减少量约为0.008.如果楼主选择的轴承是普通游隙的轴承,游隙在0.002-0.013,那么装配后最大有0.005的游隙,也可能有0.006的过盈。 发表于 2013-4-4 09:40
zerowing社友,工作游隙计算公式S=Sr-ΔSp-ΔSt,大家都是知道的。内部径向游隙Sr可以根据手册查到,由于配合引起的径向游隙的减少量ΔSp=Δd+ΔD;由温升引起的ΔSt查到线膨胀系数后的计算也都会。Δd≈0.8U,确定U 发表于 2013-4-4 09:31
呵呵,问题就在这里。例如轴和轴承座的配合可以预选,比如轴k6,座g6。但是温度,特别是内外圈温度,您让我作试验获取吗?算了,为了一探究竟,比如说内外圈温差在15度。您老给讲解下如何计算。 发表于 2013-4-3 01:10
zero社友,你必须提供2个信息给我。 1. 轴及轴承座的配合 2. 稳定运转工况下,内外圈温差多少? 发表于 2013-4-2 18:06
还有那个6哥。不用冷嘲热讽,不妨讲讲您的经验。 发表于 2013-4-2 11:06
受教,受教,呵呵。不过,您老不妨多讲点。如何校核?咱就以楼主的这个628/6 GB/T267-1994为例吧。例如说最后我选择了j6或者再紧点,我选择到了k6,如何校核游隙?这个2组到5组的0-3道7的间隙量怎么算? 发表于 2013-4-2 11:03
3. 还以刚才那个圆柱孔圆柱滚子轴承为例,原始游隙、配合选定后,游隙能调整么?不能的! 发表于 2013-4-2 09:41
2. 举个例子,设计师轴承选型时选了个圆柱孔圆柱滚子轴承,C3游隙。为什么不是CN游隙,也不是C4游隙?设计师得先做游隙计算工作,也叫游隙校核。生产也好,安装也罢,他们根本不能校核游隙,也不会。 发表于 2013-4-2 09:38
zerowing社友: 1. 游隙是轴承型号的一部分,你在轴承选型时就包括了选游隙的工作。选的游隙对不对,校核下就可以了,工作量不大的。校核游隙不是去测量轴承真实的游隙,更不是调整游隙。 发表于 2013-4-2 09:33
“游隙校核是实际生产安装中的事”?,类比设计确实如此。只有到了出问题了,才会去校核 发表于 2013-4-2 09:02
简单说:设计阶段只根据载荷、寿命情况选择轴承型号,根据载荷、安装条件选择配合,根据可能使用条件选择游隙调节机构。游隙校核是实际生产安装中的事。 发表于 2013-4-2 02:01
校核游隙的目的是根据实际使用中轴承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游隙调整方案进行调整的参考,你把校核摆到配合选择里,那别搞设计了,先买了轴承测量完再选吧。我感觉你本末倒置了。 发表于 2013-4-2 01:45
P哥们,我想你把顺序搞反了吧。 配合选择的时候属于设计阶段,面对的是轴承型号选择及相关配合。你打算面对一堆轴承参数去校核游隙? 发表于 2013-4-2 01:43
10#
发表于 2013-4-1 12:19:09 | 只看该作者
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条件来选定的

点评

是的 发表于 2013-4-6 08:41
是的,使用工况是首先要搞清的;然后是确定轴承布置,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浮动端;最后才进行到游隙选定和轴、孔配合公差。 发表于 2013-4-4 19: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必威体育网址(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GMT+8, 2024-5-7 04:57, Processed in 0.05842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Discuz!X3.4Licensed

? 2001-2017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