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军工行业长期未突破三大难题 2013年02/15 近日《新华网》发表军事专家“陈虎点兵”:坦然承认中国军工行业前路依然坎坷漫长,必须解决三大难题。该文可谓切中时弊,作者以现役军人的身份,不便穷究病源。我们一介布衣,遵照习近平要求“党外人士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大家积极建诤言、作批评,帮助中共中央搜寻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即使是军事工业的外行,也看得出该文所指三大难题的根源。 第一,是重大核心技术障碍。比如航空发动机,体现中国的军工企业在一些重大的核心技术问题依然面临障碍。 凡是设计一款新式飞机,新发动机的先进功能决定新飞机的性能上限。中国同苏俄军工行业的通病是政治压倒一切。认为社会主义无比优越,必然推动更先进的生产力;美帝国主义有第四代战机,我们也要有。于是不管国产发动机能不能达到10比1的推比,先匆匆忙忙造出样机,实在不行就沿用进口发动机充门面。久而久之形成忽视基础工业和科技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虚骄作风,妨碍中国的军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是建立在自主生产、自主研发之上更高层次的领域。那些让我们兴奋的 “井喷”产物其实大多还都处在自主研发状态,甚至个别的还处在自主生产阶段。要想真正进入到自主创新阶段,还有相当的长路要走。 去年被内地媒体疯狂炒作的“辽宁舰”其实是机械化战争的产物,美军至今倚航母为军中长城,收拾伊拉克、南斯拉夫势如破竹;那是因为敌人太弱、太落后。如果中国用航空母舰打菲律宾,当然如探囊取物;要是同美军打航母远洋决战,人家正中下怀。 该文承认中国国产战机J-20、J-31,还是试飞中的运-20,都不是自主创新产物。相应技术在国外早已出现,我们依然是填补空白,追赶。美军隐形战机早已投入作战,新一代无人战机正在研发,北京的眼光要看到克制无人战机的高新技术战术。我们老百姓看人挑担不吃力,解放军当然想制造超前的武器装备,但是中国的基础工业先天不足,作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每年要进口几千万吨特种钢材;军事工业怎能一蹴而就? 第三,中国的军工行业还面临着重大难题是加强自我造血能力,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型的军工企业不可能单纯的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本国军队的订货来维系发展。如果没有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就不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也能制造一些物美价廉的常规武器,个别导弹和火炮、战车也能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在国际军火市场占一席之地。但是军售是军事外交的一部分,美国推销武器给战友是巩固军事盟国的重要策略。北京从军事外交到整个国际战略都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推销军火往往靠“赔本赚吆喝”来维持面子。在冷战时期奉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以象征性底价甚至无偿送出国产新式武器。 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据说某些国产战机连解放军也不愿接收,但是“后台”够硬,明知亏本也上马投产。说到外销,最近土耳其防空导弹的军售案有欧、美、俄国同中国在竞争,据说北京以分享知识产权作筹码,很有希望击败列强。毕竟是昙花一现的特例。 该文也看到当年苏联的军工行业可算世界一流,其规模质量都可以与美国争一日之长短。但苏俄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在长时间冷战中,竞争中,他们不但败了也拖累了整个国家经济。最烧钱的是不惜代价生产了几万枚核弹头,以及弹道导弹核潜艇等投射平台,几十年来保养维修经费,如今拆卸、销毁的费用;都令苏俄政府不堪重负。今天,把美国及其盟国作为假想敌的北京必须引以为鉴。 转自马鼎盛微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