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9 14:1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253874750 于 2012-12-19 14:17 编辑 7 n" H% Y: x% @" }" h
7 K, [6 L# H- m0 D) m% {% @ 球体减速器的发明好像只是为了调整侧隙。但是该结构较RV结构有明显的缺陷:RV的齿形是多条线接触,球体减速器是多点接触,相同尺寸的承载能力会下降很大。实际上球体上承受压力的圆周方向的分力才会产生有效扭矩,也就是会较RV结构多出一个轴向力。此力会进一步降低减速器承载能力。对球体减速器综合分析后会发现:初步估算同尺寸球体减速器的承载力是RV结构减速器的一半以下。
4 z! ^7 V% C i# u; f# b 在分析通过最终装配来调整侧隙的必要性。发现此举纯属画蛇添足。我认为侧隙的保证应该靠加工精度和分组装配方法来保证。 I/ M" |2 k& Y$ K. m6 L, s7 n' m$ H
原因:把加工精度分,形状精度+尺寸精度。不管通过哪种方法装配,都要保证形状精度。如果形状精度不能保证,通过装配松紧来调整侧隙就失去实际意义了。或者达不到理想传动效果。
4 P; `4 `$ q5 o7 O( ]! c2 U 如果可以达到形状精度,实际上可以用测量零件后,通过分组装配的方法来保证侧隙。那有何必要用装配松紧来调整侧隙呢?
3 {+ m, |( Q2 i0 r$ X" R' l: F/ i9 R 而且球体减速器要加工高精度凹槽,相比RV的平面齿形,加工难度更大。精度更难以保证。
& |- y( ?( m5 d9 i9 \
# p9 s8 _. ~: Y& N7 A Y 总而言之,个人观点,机器人减速器更适合用摆线针轮齿形。
( k v, D! z" n( o! B- [! P)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