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sh_30 于 2012-7-17 08:50 编辑
0 ], ]" ]9 t+ j$ q# A& q( {4 A" \9 H1 n" d2 |. p; a) q. R' ?
网上看的“父亲对刚毕业的儿子年薪十万,感到丢人”,比较有意思,编辑一下,与大家共享:) P3 D- M( {6 Y: r, B, O
北京大学某BBS的匿名板块上,有一个题目为“你们的父母也这么想吗”的帖子。该帖说到,“本人,今年小硕毕业,找了份起薪8000多元/月、年底会有些奖金的工作。未来会有些许上升空间。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来对物质没有太多期望。但是我爸爸早就在亲戚面前夸下海口,大约是我每年赚上百万毫无压力之类……知道我的offer状况之后,更是对我恶语相加,认为我给他丢了脸……打了好多电话骚扰我……他还说北大的学生应该去当市长、省长……”
/ {8 |# b/ \$ c1 C9 e6 M* I/ B 不能说年薪10万元是很高的收入,但这个数字确实让很多人羡慕。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是有这个收入的一半,都不知道多么开心了。所谓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也许就是如此吧。想当年吾辈刚毕业,试用期1500一月,试用期后2000一月,这是近十年的事情了,哪怕是到现在对刚毕业能拿十万的牛人仰慕不已。
1 [7 M* w4 Y: V, I% w: [" q$ F 现实上,总有一些人觉得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出来,前途肯定是无量。他们把北大清华等名校想象得过于美好,但是实际上只是自己的无知而已。他的儿子刚毕业,就拿到8000元一个月,这是相当不错的。可是他却不知道天高地厚,说自己的孩子应该每年赚钱上百万元,甚至要去当市长、省长……,这位老人家是太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了,当下的中国,牛人满天飞,走在街上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往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谚语早就过时了。
: T* I$ Y. l* u, r 教育学者熊丙奇说到,“其实不仅仅是北大、清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也有如此遭遇。名校情结顺带提高了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当现实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落差。如果大家认为上名校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会导致对自身定位的错误,对教育的期望也会发生错误。” 有的网友说到,“现在很多人由于人生不得意。把一切都压在孩子身上。你都不球行。非要娃娃怎样怎样?看看那些给娃娃报好几个所谓特长班啊兴趣班啊!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样培养的娃娃99%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废物!”这位网友说得很有道理,确实有很多父母把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寄托给子女也实现。自己人生很失败,所以就希望子女争气一点,让子女成为他的显耀的工具。某些家长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成绩一定要好,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一无是处,实际的情况是,孩子辛辛苦苦毕业后才发现现在的社会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除了拼爹外更大的程度上是孩子的综合素质。 实际上,中国有很多父母都喜欢做子女的支配者。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孩子的学业、工作、婚姻上,给孩子设定自身所憧憬的的道路、目标。因此,父母就是这么一句话,“我是为你好”。比如,儿子对父母说,从小到大,无论我做什么,只要不是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都是错的。”父母回答却是很简单,就是为你好。 本来,刚工作嘛,年薪10万元是一个不错的收入,好多海龟的起始月薪也只不过只有3千元,相比他们那么多年的海外求学的成本,他们的父母都应该去自杀。其实,只要是通过合法劳动得来,一样都不会丢面。真正丢面就是,父母为了自己的虚荣,而指责孩子,这才是丢面的事情。
2 Q, p. I) u, [- L
0 E6 E* p# e+ ?) N. v/ A我想到了两年前浙大因2000元一月不堪压力而自杀的留美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