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刚从事机械设计时,老板给我们灌输的理念就是机台是设计出来的,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修修补补调试出来。所以一直追求通过良好的细节控制及各种参数的精确计算,再加上外协加工厂商严格按照图纸尺寸等要求制作,所以后端的组立调试人员就变得异常轻松。这就是好的设计要考虑怎样方便操作,维修及保养,设备也非常稳定。
记得当时我们所生产的产品单价高,订单量也很大,开发一台自动机可以连续做好几年,效益很大。故老板在自动化这块也舍得投入,追求的是少人化甚至无人化的设备。所以我们开发的设备基本单价都在40W RMB以上,涵盖从自动送料+产品组装+影像检测+自动包装整个过程。每个人都天马行空的去设计一些创新的机构出来(没有成本压力),那段时间花了公司不少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然而好景不长,到08年左右,金融危机爆发,产品订单量减少,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生产那么多专用机。故公司决定开发弹性生产线,也就是强调一台机器可以适应生产多种产品,且从A产品切换到B产品的的换线时间不能超过30MIN。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了很多载具/夹具等自动循环的设备,不同的产品只需要切换载具,做了很多切换的标准化定义,在这段时间虽然很累,但是过得很充实。
到10年左右,随着整个人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公司运营管理成本及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增加,公司效益没有以前那么好,且招不到基础人力。公司与厂商签订协议,大批购买ROBOT,整个自动化的人力增加至200多人,随着ROBOT的大量应用,整个机构开发就会变的很简单,不需要大量计算,不需要了解很多动作原理及过程,不需要想凸轮怎么设计,不需要想涡轮蜗杆传动需要注意那些方面。。。。。刚毕业不到一年的新手也能开发,传统的机械设计理念/精髓,在他们新手身上看不到,因为为了达到快速制造及开发的目的,一切都标准化了,想做凸轮机构,有现成的可以买,人家供应商还可以配合你们开发,想开发影像检测系统,供应商给你出检测方案,你只需要按时跟催。。。。感觉这样会让人变得懒惰,不想去思考,一切都是人家做好的,你只是做一个资源整合,那这样的自动化还是自动化,我不知道我们的科研单位也是不是这样,东拼西凑,最后整合起来,称之为国产化。
不可否认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每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我们以前那么多经验/理论等精髓是不是若干年后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不到传承呢?
只是发一下感慨,没有其他意思,可能讲得比较片面,请多包涵!
补充内容 (2012-5-5 10:11): 从事设计这么多年,标准化是发展趋势,很多资深一点可能了解来龙去脉,但是很多刚入这个行业的人呢?每个人设计时都有成本和交期的压力,不可能给你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原理和计算,那怎么办?不得不选择标准的产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