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ffice" />
未来17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制造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多样化的巨大需求。以下分六个方面简述:
(一)装备制造业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发展的重点是发电和能源设备、农业现代化所需装备、高精度和智能化工作母机、材料制造装备、现代仪器仪表及作为它们基础的基础元器件。
发电和能源设备
(1)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机组系统设计技术、核岛和常规岛的关键设备及设计技术、核安全技术、一回路容器内壁大面积不锈钢单层堆焊技术、核主泵泄漏控制技术、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控制系统技术、特种阀门技术、汽轮机末级长叶片技术等。
(2)大型高效低污染火电设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大型超超临界(25Mpa 600/600℃)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技术;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
(3)大型水电设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200MW以上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及关键技术,主要是:水泵水轮机水力性能、结构、稳定性设计技术,关键部件制造技术,机组结构的动态刚强度,双向推力轴承,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电控系统及自动化元件;700MW以上大型混流式机组关键技术,主要是:机组稳定性、转轮可靠性及防裂纹技术、现场测试技术。
(4)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设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压气机气动设计技术、透平叶片的空气动力性能和冷却技术、低NOX燃烧室设计技术、低热值燃烧室设计技术、燃机控制技术。
(5)新能源发电设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大功率并网型风力发电设备,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生物质能发电设备。
(6)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750KV以上交流输变电设备和500KV以上直流输变电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关键设备可靠性技术,成套设计技术,特高压设备测试技术。
(7)大型煤液化装置及关键技术
包括:特大型加氢反应器、大推力往复压缩机及大型防爆电机、离心渣浆泵、往复式特殊泵、特种阀门、大型特种搅拌器、固体输送设备、硫回收废热锅炉及油煤浆换热设备、干煤粉气化炉。
(8)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关键技术
包括:裂解炉、三大透平压缩机、特殊泵、特殊阀门、多股流低温冷箱、大型混合造粒机、低温球罐的设计制造技术。
(9)海上石油开采装备
在10-15年内,使我国能自行设计和生产深海海域油田开发的重大技术装备。主要设备有:大型自升式钻井船,3万英尺海洋钻机,大型起重叠铺管船,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新型高效海上浮油处理装置,深水张力腿平台、主控式浮筒平台等深水油田开发重大技术装备及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重大技术装备。
(10)深海资源开发装备
占地球表面积41%的国际海底区域孕蕴芷着多种资源,金属结构资源约3亿吨,天然气水合物总量相当陆地燃料资源总量2倍以上,还有其它资源。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世纪。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包括:7000米-10000米水深海底工作站,深海及海底勘探、采集装备,从海底到海面的运载装备,海面资源初加工和集散浮式平台,深海环境监测装备。
现代农业装备
(11)现代农、牧业装备及关键技术
从满足农业结构调整、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收入出发,开发设施农业设备、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草原生态建设机械及畜牧机械、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精深加工设备关键技术以及数字农业技术。
工作母机
(12)高精度和智能化工作母机及制造系统
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基础装备。高精度和智能化的加工装备也是发达国家限制向我国出口的战略物资。以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军工产品制造业的需求为牵引,发展重点是:高性能数控机床、数字成形设备、激光加工设备、新一代数控系统、高精度和高性能功能部件和数控刀具、新一代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仓储和物流设备、微米/纳米级精密加工设备、高精度和智能化制造系统技术集成平台。
(13)800MN精密模锻设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800MN精密模锻水压机及辅助设备;大变形、高精度的多向复合模锻技术;低残余应力、高性能的等温模锻技术;变速率模锻技术;大型模锻件组织性能控制技术。
材料制造装备
(14)预拉伸铝厚板生产成套设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高性能铝厚板预拉伸机组;高性能各向同性厚板精密轧制技术;内部应力产生机制与消除技术;多级多相高性能厚板热处理技术。
(15)新一代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与装备
包括: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新一代薄板坯轧制技术;动态变厚-变速控制技术;高精度厚度-板形综合控制技术;全流程温度控制技术;高性能表面质量控制技术。
现代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作为对信息进行采集、测量、处理和控制的重要基础手段和装备,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国民经济活动中“物化法官”。目前,我国对仪器仪表的需求量的二分之一依赖进口,大型高精度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大力提升我国仪器仪表的研制、开发、制造能力,对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6)为重大工程配套的控制系统及检测仪器
发展重点是: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技术;新型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和测控装备及其系统集成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的在线流程分析仪器;宇航、反恐、禁毒及应付突发事件所需的专用检测仪表;环境保护仪器;新型计量测试仪器及计量基准。
(17)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
包括:X线、X-CT数字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及新型成像为基础的大型医疗诊断设备;立体定向、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及以新型定向高能技术为基础的大型医用治疗设备。
基础元器件
(18)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基础元器件
包括:高性能液压、气动、密封元件和系统的制造、检测及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水介质液压技术;航空轴承、高速列车轴承、特种轴承、高精密轴承及大型轴承的设计、制造技术;模具信息化、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高速、重载齿轮设计制造技术及生产设备数字化控制和检测技术;细颗粒粉末与纳米精粉末及精密、高强度、复杂形状结构件生产技术;新材料生产工艺等。
(二)流程制造业
流程制造业包括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轻工纺织工业和建材工业等主要产业。流程制造业的特点是串联作业、工序集成制造,即上工序的输出(产品)是下工序的输入(原料)。它们一方面受到市场的强劲拉动,另一方面,又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强烈制约。我国的流程制造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与社会协调发展,只能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找出路。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集成一批重大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新一代制造流程。新一代制造流程是现有的先进技术、优化的界面技术和新开发的技术群的组合集成。这样的流程将具有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废弃物资源化的功能。为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在研究开发若干共性平台技术、界面匹配技术、工程化新技术和动态运行技术(包括信息化、智能化调控系统)的基础上优化集成。主要有:
(1)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
包括新工艺流程的系统集成、共性技术平台、界面技术、新装备开发设计、全流程综合控制等,重点是年产300万吨级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年产500万吨级的中等厚度板坯连铸-连轧技术。
(2)铁-煤(钢铁)制造流程与新型大容量氢(二甲醚)制取技术
利用铁-煤钢铁制造流程产生的煤气制取氢气或二甲醚。它一方面可作为钢厂氢冶金的还原剂,另一方面可产生出经济的二甲醚作为清洁能源使用。
(3)利用重质油增产乙烯、丙烯和芳烃的大型化新技术
乙烯和丙烯是生产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是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生产乙烯的原料—化工轻油短缺,必须研究开发利用重质油增产乙烯、丙烯及芳烃的大型化新技术。要加快推进新型催化剂开发、聚合工艺的进步和产品技术的发展,开发合成树脂专用牌号、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生产技术,以及合成橡胶新品种生产技术。
(4)清洁汽油和清洁柴油的系列生产技术
未来15~20年石油仍将是交通运输的主要燃料。针对我国原油的可供资源日趋多元化和环境保护要求,及汽油、柴油质量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研究开发降低汽油的硫含量、烯烃含量、苯含量和提高辛烷值,降低柴油的硫含量、多环芳烃含量和提高十六烷值,生产环境友好的清洁汽油和清洁柴油的新催化材料、催化剂和工艺。炼油厂还需进一步发展增加重油转化能力、降低成本、优化装置等相关技术。
(5)轻工纺织新材料开发与先进制造技术
重点是轻工纺织领域新材料(如环保型的功能与智能化的纤维及面料、环保型塑料、新型表面活性剂、化学电源与电光源新材料、轻纺专用催化材料等)的生产技术及应用;生物技术(如菌种构建技术、新型酶工程)和纳米技术与材料在轻工纺织领域中的应用;化纤、纺织染整、造纸、皮革、食品、发酵、日化、陶瓷等工业的清洁生产、智能化及废弃物资源化的生产工艺与装备;智能网络家电及功能化、个性化产品开发等。
(6)功能助剂在制造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技术
重点是新型表面活性剂与功能助剂的结构、性能调控及其应用,包括纺织整理用剂,造纸、皮革、塑料专用助剂,安全功能食品配料与风味品质剂,金属加工助剂,建材助剂,石油化工助剂,电子化学品及环保型工业清洗剂等。
(7)水泥熟料的大型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
包括:低品位原、燃料生产高质量水泥熟料的烧成技术、高效冷却技术、高效粉磨技术、高效收尘及发电技术等。
(8)绿色和节能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技术
包括: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建筑材料的生产节能技术、建筑材料的功能化技术等。
(三)运载装备制造业
运载装备包括:轨道交通运载装备、公路交通运载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运载装备是保障和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产业。对运载装备的基本要求是快捷、舒适、高效、环保、安全。对运载装备的主要需求是:
(1)300km/h高速列车及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
包括:高效大容量交流传动系统、微机网络通信和控制系统、高性能低动力作用转向架、新型复合制动系统、车体轻量化及车辆密封、高速气动性能和环保技术、高速受电弓和弓网系统、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高速列车和配套设备的综合调度系统等的设计制造技术。
(2)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技术
掌握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自主开发能力,保证自主开发的产品不仅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且安全、环保、节能。
包括: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系统集成匹配技术,开发平台建设相关技术,发动机优化设计技术,车身设计技术,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电子系统匹配及应用技术,轻量化材料应用技术,汽车排放后处理技术,试验技术及设备,材料—工艺—装备一体化技术。
(3)新能源汽车及关键技术
掌握立足于国内资源条件的、满足超低排放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技术,促进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
主要包括五类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开发技术;系统集成匹配技术;提高动力电池性能和降低电池价格相关技术;电池回收技术;提高关键总成及部件耐久性和可靠性相关技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提高燃料电池性能和降低价格相关技术;系统集成匹配技术;制氢/输氢/储氢技术;提高关键总成及部件耐久性和可靠性相关技术;安全监控技术。
气体燃料汽车:燃气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技术;燃气发动机结构改进设计和匹配技术;提高燃气发动机耐久性和可靠性相关技术;燃料供给系统及部件设计和匹配技术;燃气汽车三元催化器设计和匹配技术;CNG、LNG储存技术。
煤制燃料汽车:甲醇掺烧技术;发动机燃烧组织和系统设计技术;低成本、高稳定性燃料制取技术;特殊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等。
生物燃油汽车:发动机结构改进设计和系统匹配技术;低成本、高稳定性生物燃料制取技术;燃料供应保障相关技术等。
(4)现代船舶制造技术
在15年内,使我国船舶制造技术有突破性进展,我国船舶制造的吨位达到世界第一,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主要关键技术:数字造船技术,将船舶设计、制造及组织管理一体化、数字化,优化设计、建造及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船舶建造自动化技术与装备,船体、管系、涂装等加工流水线作业及智能化,焊接机器人等;激光焊接及高效焊接技术;造船精度控制技术。
(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部分消费类电子、通信和计算机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电子信息产品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所需的关键元器件和配套件大多依靠进口,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基本依赖国外,电子信息产业所需要的装备绝大部分从国外进口。
(1)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
以研制开发高性能微处理器和系统级芯片(SOC)为突破口,攻克和掌握纳米级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形成自主开发与创新体系。重点需求的技术是:新一代微处理器体系结构与设计技术;亚100纳米芯片与系统级芯片(SOC)设计与验证技术;亚100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大生产技术;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和测试技术;硅锗(SiGe)/硅、应力硅和绝缘体上的硅(SOI)等硅基新材料、新器件、新电路制造技术;砷化镓(GaAs)、铟磷(InP)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新结构器件及电路技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技术;纳电子器件技术。
(2)软件技术
包括:面向网络计算环境的操作系统;面向Web服务的计算环境;移动计算环境中的软件新技术;基于网络环境的海量信息处理技术;软件代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新一代网络协议开发方法与技术;构件化软件生产技术;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企业信息化中的软件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公共软件平台;社会信息化中的软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软件新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信息处理技术;高可信软件理论与技术。
(3)新型显示器件和新一代元器件技术
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各种平板显示和投影显示技术;半导体固态照明材料和器件技术;新型传感器和敏感元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功能集成器件;微机电(MEMS)、微光机电(MOEMS)器件与系统技术;微波和毫米波器件;低成本新型材料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绿色电源。
(4)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
包括:下一代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与组网技术;高速、高可靠、高性能路由器设备;软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光传送技术;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城域网技术;超3G移动通信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等);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个人域网技术;低成本农村通信技术;面向网络的系统级芯片(SOC);网络性能测量技术;网络安全及其测量技术。
(5)数字音视频技术
包括:新型音、视频数字信号压缩编码算法与传输技术;数字电视演播室和测试仪器设备;数字电视应用支撑系统;数字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设备;基于IP的DVD技术,数字互动电视及终端的研究;宽带IP机顶盒;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关键技术;超高密度激光技术与数字激光视盘机等。
(6)电子信息专用装备及其关键技术
包括:标准硅(CMOS)和硅基纳米级新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宽禁带半导体(GaN、SIC等)材料及器件制造装备;微光机电(MOEMS)器件和系统制造装备;新型显示器件制造装备;新一代电子元器件制造装备;新型电子整机装联技术和装备以及新型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测量技术和仪器。电子信息专用装备的关键共性技术有:纳米级超微细加工技术;超薄膜生产技术;生产线全自动化技术;高密度组装技术;高速运动、抗磁、无尘、无污染、超高真空状态下的精确定位技术;原子级精度光学系统加工和检测技术;绿色环保型电子整机装联技术以及电子信息专用装备可靠性技术。
(7)信息终端
包括:IP网络新技术和IP网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家庭网络软件平台;信息家电产品及控制系统;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各种信息网的网管系统、计费系统;网络安全设备。
(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专用操作系统;新型密码算法;高速宽带网络中的信息安全系统集成芯片;高性能密码算法专用芯片;电磁辐射泄漏防护(TEMPEST)技术;网络病毒发现、安全侦测、监控技术及网络攻防技术;病毒库的标准化与建设技术。
(9)电子信息技术应用
包括: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技术;电子政务应用平台技术;远程教育应用平台技术;远程医疗应用平台技术;工业过程控制、业务流程管理技术;农业和机械、化工、纺织、石化、电力、冶金、交通、能源、医药等重点行业以及金融、海关、工商、财会、保险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技术。
(五)军工产品制造业
军工产品制造业是关系到国防安全的重要特殊产业,军工产品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标准、高自主开发能力以及生产非均衡性、产品专买性、核心技术超前性和保密性等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工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军民两用制造技术。重点是:
(1)大型飞机及关键技术
大型飞机是典型的具有军民结合特征的大型航空装备,战略需求重点是:具备150座、航程3000公里以上的干线客机、载重50吨以上、最大航程5000公里以上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和最大起飞载重量10-20吨的直升机。
关键技术是:飞机总体综合与优化设计技术,先进气动力设计、高效和节能的大推重比发动机制造技术,大型机身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结构设计、制造新技术及重大装备,大型直升机旋翼、发动机、传动、降噪与减振和安全与救生技术。
(2)新一代空间飞行器大型运载火箭及其关键技术
新一代空间飞行器大型运载火箭是我国空间开发运用、深空科学探测、载人航天和国家安全的关键产品。战略需求的重点是: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单位质量有效载荷入轨成本降低20%到30%、新一代运载火箭将为新型卫星发射、月球探测、载人航天及空间站等提供保证。
关键技术是:火箭总体综合与优化设计技术,先进气动力/热技术与推进系统制造技术,新轻质材料以及防热和空间防护结构的设计制造技术,再入返回技术,遥测遥感技术。
(3)军工产品制造业设计/制造/管理数字化协同技术与快速反应技术
武器装备具有更新换代快,平时多品种、小批量和战时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因此对武器装备快速研制、开发和生产的技术和组织要求高,设计/制造/管理数字化协同技术是提高武器装备性能、降低研制风险、节约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保障战时批生产能力的有效手段。战略需求的重点是:针对航空、航天、兵器、军用船只、军用电子行业中的若干重点型号或关键产品,掌握使研制周期缩短20-40%、制造时间缩短40%、工装减少50%、分离零件数量减少20-30%、制造成本降低10-25%的技术和能力,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军工制造研发体系、生产保障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技术是:异地多厂所协同工作与协同平台技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产品数据管理/信息服务和保障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建模仿真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数字化集成技术,数字化生产组织与资源和质量管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
(4)精确打击武器超精密、微细制造技术
武器系统朝着信息化、智能化、轻量化、小型化、精确化发展,武器系统的高作战性能要求具有精确打击能力、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和超视距作战能力。其关键之一,精密制导控制系统包括“天、海、空、地、时”五维发现、识别和目标跟踪系统,精确定位、定向系统和惯性、毫米波、红外等导航制导系统。
关键技术是: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大型非球面镜加工技术,惯性陀螺仪表超精密制造技术,军用光电子器件、光纤器件、微波功率器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新型军用微电子、微机电系统、微光电器件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超精密测试方法、仪器与设备等。
(六)制造业共性技术
制造业中的共性基础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对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
(1)机械制造中的共性基础技术
我国机械制造的共性技术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设计与制造共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与国外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
根据未来制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需求,以飞机、军工、船舶、火电、水电与核电设备、汽车及电子信息设备等产业的实际需求为牵引,凝炼以下8项关键共性技术:①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式、数字化复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与技术;②重大工程中的特大型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与科学;③精密及超精密制造技术与科学;④制造过程的多尺度建模与仿真;⑤制造过程(包括流程工业)的检测及控制技术;⑥新材料的制造技术与科学;⑦亚微米到纳米级的微细制造技术与科学;⑧生物制造技术及绿色制造(包括3R技术)。
(2)智能化制造技术
以流程工业和离散型制造业的实际需求为牵引和应用对象,需要在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技术、流程工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技术、管理与企业系统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等4方面开展研究与开发,并努力发展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高技术产品及其产业。
(3)智能自修复与再制造技术
满足未来对机械装备(特别是能源、发电、冶金或化工重大设备等)高性能、长寿命、低消耗、无维修、少污染的需求,使重要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智能自修复功能,起到维持性能、延长寿命的效果。研究智能仿生自适应、自修复材料和技术;废旧产品再制造理论和关键技术及智能、自动化拆解系统及技术,建立典型产品的自修复与再制造的示范企业群,拉动国民经济,实现再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