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
老冰做汽车零件的塑料INJECTION MOLD,老冰在中国有几个关系户,原来经常委托他们帮帮忙,作CAD,作CAM什么的,也做过几付模具,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时间问题。老冰公司的东西是三菱本田的试验模,首先是交货期,而上海到神户不要看飞机只有两小时,但海运家两边报关就是一星期。中国的企业对这个时间概念不强,不像韩国。韩国有种种方法来加速时间,KOREAN EXPRESS在日本国内就有运送网络,他们利用FERRY来进行时间加速。就是说不用货轮,用从釜山到下关的轮渡来干,费用虽然高一些,但时间可以加速到两天之内送到。
还有一种更邪门的运送方式叫“HAND CARRY”,用飞机航班来运送。费用好像也并不贵,老冰一直没有弄清楚这里面的运作方式。
当然有种种原因,基本原因就是韩国占了离日本近的光。天气好的时候,从福冈能用肉眼看到韩国的釜山。每天有好几班轮渡,而从上海到大阪的轮渡是36小时。但最重要的原因似乎不在这里。而在于意识上,不少中国企业认为他们的竞争力首先是体现在“价廉”上!以后老冰还想专门谈这个意识。
再有就是基础工业能力。韩国的基础工业能力不错,首先加工业需要的普通钢材,基本上比较齐全。像注塑模具常用的NAK80,PX5,DH2F,STAVIX,CERA1等钢种都有对应型号,而且和日本的质量差不多,除了切削性能还差一点之外。
而中国最麻烦的就在材料这一块,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粗钢生产国,但是生产的真是“粗”钢诶。除了能用在建筑上之外,制造业根本就不能用。像对于最普通的钢种S55C的中国对应钢种是40铬,那还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加工时居然还要“调质”!老冰不懂这个“调质”是个什么东东,公司的鬼子副总倒知道,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加工前后也要调质,而那是40年前的事了。
老冰前面提到的钢种,相信国内搞制造业的朋友全都耳熟能详。而老冰有个过激的看法就是如果不是专门搞材料开发的研究人员对国外材料如此了解的话,那就是这个国家材料工业的耻辱。
为什么会这样?老冰的一大学同学现在是材料贩子,他老爷子原是宝钢的牛人。据他说,能卖得出去是最重要的,你要好材料,我给你进口的。言下之意:有必要去搞开发吗?
但是不搞开发,如果一旦这个土建BOOM风头过了,这个世界第一的粗钢生产量怎么处理?
材料一不行,标准件也就不行。像弹簧,日本产品是保质100万次,而国产弹簧几千次下来就不行了。当然日本的弹簧也是世界一绝,质量那么好,可是售价却不比国产的高,这是让国内很多工程师很吃惊的,不知道日本的弹簧厂家是怎么生产的。
还有PIN,BUSH这些最基本的标准品,现在国内质量稍好一点的都是香港,台湾厂家在做,老冰就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厂家不肯出手。
[转] |
|